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这里是中国航天的“技术高地”——揭开长征火箭跨越成长的基因密码

2019-05-16 08:02:0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题:这里是中国航天的“技术高地”——揭开长征火箭跨越成长的基因密码

  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

  在天安门城楼正南约20公里处,有一块名叫“东高地”的区域。

  这里,看似寻常,却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这里的学校、医院均以“航天”命名。

  这里,走出了钱学森、任新民等数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从研究室到试验基地,从大漠风沙到瀚海惊涛,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这里,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他们孕育的长征火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的重大跨越。近200次的发射任务背后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跟随新华社记者走进它,一同揭开长征火箭跨越成长的基因密码。

  筑梦:长征火箭从这里诞生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那一年,火箭院组建成立。当时的中国,火箭事业几乎为零。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随着操纵员按下发射的红色“点火”按钮,长征一号火箭喷吐着橘红色的火焰,伴随巨大轰鸣,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徐徐升空。

  自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组网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发射任务。

  1965年1月,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向国防科委提出“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研究计划”,受到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1966年5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一号(CZ-1)。

  浩瀚星空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宇宙苍穹的无限向往。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枚空间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火箭便承载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这份“航天梦”。

  2019年3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达300次,火箭院抓总研制的约占三分之二。

  “长征一号火箭的研制成功,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中国人叩开了天宇之门,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些为研制和试验长征一号而付出汗水和心血的中国航天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明华说。

  逐梦:火箭诞生的背后有风光更有风险

  航天事业是一项“10000-1=0”的事业,用“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来形容毫不为过。

  崔蕴是我国唯一一位参与了所有现役捆绑型运载火箭研制全过程的特级技能人才,他参与总装过的火箭已有70多发,被同事们称为火箭诞生前最后一道关卡的“把关人”之一。

  500多件装配工具全能熟练运用,从发动机到螺丝钉、火箭的结构都在他的脑子里……崔蕴对造火箭的痴迷足以用“不疯魔不成活”来形容。

  1990年7月13日,长二捆火箭燃料泄漏,崔蕴作为总装测试的一线人员,第一批冲进抢险现场。

  那次抢险中,崔蕴在舱内连续工作近一个小时,经检查肺部烧伤严重,生命垂危。那一年,崔蕴29岁,是抢险队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捡”回了一条命。

  由于身体太虚弱,崔蕴被调到了工艺组。大家以为他会从此离开总装一线,可没多久,崔蕴又主动申请调回了总装车间,继续用生命守护着长征火箭的安全。

  从一名青涩少年,到如今的火箭装配大师,崔蕴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始终践行着航天人科学严谨的态度。

  2019年4月20日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山间一道巨焰拔地而起,直奔苍穹,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为中国首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

  然而,长征三号甲系列的第二型火箭——“长征三号乙”诞生之初却遭遇了“难产”。

  1996年2月15日,作为当时我国运载能力最大、同时也是研制难度最大、影响意义最深的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现已年过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当时是这枚火箭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他清楚记得,火箭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并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

  根据当时的记录,在火箭飞行约22秒后,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两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

  对龙乐豪而言,那一刻绝对是人生的“低谷”。然而,这群航天人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顶住压力,第一时间投入到故障检测中。

  打着手电、举着蜡烛,龙乐豪和团队成员一找就是30多个日夜。最终查明:一个金铝焊接点的“虚接”,导致控制整个火箭的惯性平台失效,火箭按照错误的姿态信号进行姿态纠正,导致坠毁。

  这是与时间的赛跑。研制团队短时间内围绕设计、生产、研制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复查,完成12类、122项试验,提出44项、256条改进措施。

  1997年8月20日,仅过1年时间,长征三号乙又一次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架上,用连续3次发射成功,扭转了中国航天的被动局面。

  20多年前那场“绝地反击”,最终也衍生出著名的航天“双五条归零”——“技术归零”五条标准和“管理归零”五条标准,这些标准仍在不断传承。

  正如钱学森返回祖国时说的那样:“要竭尽全力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们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圆梦:长征火箭将继续星际扬帆

  如果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过往的一切就都等于零。探索浩瀚宇宙的未来,是长征火箭的舞台。

  进入新时期,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相继完成首飞。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瞄准了我国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又一次踏上新征途。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明确,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研制进展顺利,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目前均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预计将在2020年首飞。

  未来,新一代中型火箭将逐步替代现役中型火箭,继续提升中国火箭整体技术水平,更好确保中国自主、安全、可靠地进入空间。

  “2019年,长征火箭还将迎来更多高光时刻,北斗三号组网、长征五号复飞、嫦娥五号奔月,这些都离不开航天人、火箭人的托举和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说。

  “航天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挑战的事业,中国航天人要始终以严慎细实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力铸金牌火箭,助推中国航天在更宽广的星际间扬帆远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说。

  • 相关阅读
  • 信息消费加速崛起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拇指消费”、共享付费……作为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近年来我国信息消费发展势头强劲:一方面,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下,信息消费应用场景日...

    时间:05-21
  •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要有载体和平台,农业领域自然也不例外。科技创新资源有集聚集中的特点,农业领域也不例外。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起云涌,呼唤着国家级综合性的农业科创平台。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已...

    时间:05-21
  • 5G推动“刷脸支付”开启试点

      日前,“元年·潮湃”搜狐科技5G峰会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搜狐邀请了高通、华为、小米、支付宝、搜狗、畅游等产业及行业代表,公开解读未来5G时代的技术手段、战略思考和发展方向。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

    时间:05-21
  • 首个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落户北京

      昨天上午,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以下简称“首科指数2019”)专场发布会在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召开。数据显示,“首科指数”增长趋势明显,总指数跑出“加速度”,首都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强劲。   科委副...

    时间:05-21
  • 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将在顺义召开

      记者从顺义区获悉,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将于明日至25日在北京市顺义区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举行。年会设有高峰论坛、10场平行论坛、11场学术交流分会以及7大成就博览展区等,并开展“北斗杯”全国青少年...

    时间:05-21
  • 科学就在日常点滴中——走进中科院第15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董瑞丰)实验室里“制造”龙卷风、探索芯片的内部世界、从“星际争霸”游戏看人工智能博弈技术、虚拟主播让基础科学走进“二次元”……中国科学院第15届公众科学日于18日、19日举办...

    时间:05-20
  • 上海浦东加强电动车骑手管理 外卖小哥,穿马甲上路

      上海的外卖小哥李伟,最近有点郁闷。   因为骑电动车送外卖时多次违反交通规则,他被暂停接单资格1个月。其间,他还得完成5次交通文明志愿活动,才能申请复职。   在上海浦东,和李伟遭遇相同的有近40人...

    时间:05-20
  • 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

      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19日上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启动。   今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为主题,将集中展示一批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形...

    时间:05-20
  • 骚扰电话问题突出企业被约谈

      针对近期“95”号码和移动转售业务“170”“171”等号段拨打骚扰电话严重扰民、群众举报投诉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日前分别集中约谈了南京颢志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呼叫中心...

    时间:05-20
  • 美团新增15城“聚合”打车

      继在上海、南京上线“聚合模式”后,美团打车昨天新增15个试点城市,均以“聚合模式”展开。具体城市包括:苏州、杭州、温州、宁波、天津、重庆、西安、成都、郑州、武汉、深圳、长沙、合肥、昆明、广州。即...

    时间:05-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