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物联网打造环境监控“最强大脑”

2019-05-28 09:29:05

来源: 经济日报

  □ 生态环境物联网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张物联网。随着5G逐渐商用,其所具备的高带宽、低时延和大连接的特点,将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领域各类传感器技术进步与扩大应用范围

  □ 通过信息化体系建设,将构建起“生态环境最强大脑”,让生态环境信息化进入即时、全量、全网数据的“智能+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时代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分论坛上,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子江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加速推动信息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对生态环境工作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包括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专网、云资源和数据服务,建设大气数据采集与共享和空气质量管理平台等。

  “智能技术和环保产业相结合,不仅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工作,还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机遇。”市场咨询机构众诚智库高级副总裁柳絮认为,这将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领域的“智能+”相关产业发展。预计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近千亿元。其中,物联网产业需求规模最大,预计占比超过60%。

  “生态环境物联网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张物联网。随着5G逐渐商用,其所具备的高带宽、低时延和大连接的特点,将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领域各类传感器技术进步与扩大应用范围,更好支撑云端智能化应用,从而进一步驱动‘智能+’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柳絮说。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应用最广泛、最深入,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控,包括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在线监测和环境卫星遥感3方面。其中,污染源自动监控是在重要污染物排放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环境质量在线监测主要包括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水质重点监测、环境噪声的自动监测等,环境卫星遥感主要是通过热红外相机、超光谱成像仪等多种遥感探测设备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动态变化监测。

  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新应用也不断呈现。比如,大物联车载系统就是在每辆出租车车顶灯处放置前端监测器,能以3秒/次的频率收集上传数据,通过同比环比分析,对道路进行日、周、月排名,绘制城市道路动态图,让数据“活”起来,呈现城市道路周围区域的污染动态,该技术目前在北京通州等地区已经投入使用。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将有广阔前景。”柳絮分析说,当前,生态环境监控的精度和广度都还有很大空间,包括传感器设备的技术水平、成本、运维能力等各方面都需要不断提升。同时,基于大量自动获取数据的大数据应用目前还非常有限,但生态环境领域预测预警、精准判断都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支撑。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正在开展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设计工作。在初步形成的信息化体系设计方案中,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将建设一张高精度三维感知生态环境变化的生态环境物联网,一张横纵贯通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的固定与移动相结合、高速、可视、智能的生态环境业务专网,一个支撑应用快速开发、数据共享交换、业务协同交互、大数据应用的统一云平台,一套覆盖全国、数据唯一可靠的生态环境数据,一个满足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生态环境部门业务协同“大系统”,一张动态反映生态环境现实、模拟预测趋势的“虚拟空间图”,以及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生态环境服务“一扇门”。

  总之,通过信息化体系建设,将构建起“生态环境最强大脑”,让生态环境信息化进入基于即时、全量、全网数据的“智能+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时代,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力支撑。

  但要看到,当前,生态环境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攻克的难题,主要包括应用系统“小、散、多”,信息化相关规范标准执行没有做到上下贯通,造成数据唯一性、可用性严重不足,大数据应用受限,决策支持能力无法满足生态环境工作需要。此外,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之间的数据交互共享不通畅,业务协同水平低,从而无法满足跨地域特点突出的管理服务需要。

  对此,杨子江表示,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要以生态环境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应用和展示为主线展开,按照统一的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目录,分级分类搭建上下对应的生态环境数据库,以生态环境业务专网为依托,通过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快速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交换共享。(记者 黄 鑫)

  • 相关阅读
  • 数博会上“黑科技”悄然走进百姓家

      4天、2.6万余名中外嘉宾、1007.63亿元签约金额。5月29日,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闭幕。5年来,数博会精彩不断、“圈粉”无数,特别在荣升“国家级”后,日益成为新思想的论道场、新技术的检阅场...

    时间:05-30
  • 5G信号传输及发射载体江苏造

      河南铁塔近日在郑州地铁5号线率先攻克3.5GHz频段地铁隧道5G覆盖难题,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5G信号全覆盖的地铁线。记者28日了解到,该项目重要的5G信号传输及发射载体5/4新型5G漏缆,...

    时间:05-29
  • “黑科技”点亮新物流时代

      从手写地址到电子面单,从人工分拣到自动化流水线——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的新物流时代正在走来。在昨天举办的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快递物流领域的最新“黑科技”集体亮相。   在峰会现场,一批末端...

    时间:05-29
  • 365家反诈中心账号入驻百家号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大量诈骗行为瞄准互联网进行。记者昨天从百度“光明行动计划”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仅百度搜索已清理涉及网络电信诈骗有害网址链接达到1.2亿条。发布会上,来自北京、天津等31个...

    时间:05-29
  • “科技改变未来、智慧点亮城市”主题展亮相

    ?   本报讯(记者 张小妹)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2019年京交会朝阳分会场获悉,20余个项目将在朝阳分会场进行签约,预计签约额超600亿元。“科技改变未来、智慧点亮城市”主题展览集中展示5G技术应用,“一带一...

    时间:05-29
  • 和微信语音抢人 VoLTE胜算几何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闲来拿出手机,点开手游,当团战正酣,即将歼灭“敌方”时,一个重要电话打来,接通电话的一刹那,游戏瞬间掉线。你顿时感觉“万念俱灰”,所有努力前功尽弃。   这是因为,我们接...

    时间:05-29
  • 等保2.0来了,网络安全将发生哪些变化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国家标准的发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步入新时代。”近日,在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等主办的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国家标准(简称“等...

    时间:05-29
  • 科学家首次观察到黑猩猩捕食陆龟

      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日前发表的一篇动物行为研究论文,科学家报告了迄今已知的首次发现黑猩猩捕食折背龟的情况。   黑猩猩属灵长目人科动物,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的祖先在大约500万至600万年前分家,...

    时间:05-29
  • 我首次实现纳米级单体磁化实验测量

      记者从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薛飞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特定形状纳米样品单体磁化过程的实验测量。研究团队提出并实现一种新的纳米样品转移组装方法,使用一台自主研制的动态悬臂梁测磁装置...

    时间:05-29
  • 北斗产业有哪些“芯”优势

      近年来,中国北斗关键技术全面突破,芯片、模块等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价格优势凸显。行业应用遍地开花,在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等十几个行业广泛应用。落地产品日益丰富,由基础产品...

    时间:05-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