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急性大出血 “超级创可贴”3分钟搞定

2019-07-15 08:19:4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人们已经习惯了轻微的擦伤用创可贴来止血包扎,方便简单。但如果出现动静脉大血管破裂的喷射式出血,甚至如断肢等人身重大伤害的急性大出血,能不能有一个“超级创可贴”,第一时间自己包扎、快速止血,快速挽救生命?

  日前,天津大学—欣乐加生物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发布了一款“生物高分子急救止血新材料”,大血管破裂出血时使用它,可在1~3分钟内完全止血;止血后又能轻松脱离伤口,避免继发出血,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创可贴”。这款新材料是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作为聚焦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新模式的新物种发布。

  这种新材料看起来就像一块普通的海绵,厚度只有几毫米,并有很多大小均匀的孔道。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负责这种材料研发和标准化研究的李俊杰教授介绍说,别看这种材料轻薄,遇到血管大出血时,只要把这块“海绵”捂在伤口上,血液中的水分就会快速进入新材料,而血液中如血小板等具有凝血作用的成分则被浓缩聚集在破损血管和“海绵”接触的表面,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就像一块“超级创可贴”。

  众所周知,动静脉大血管极端出血止血是世界医学重大难题,处理不当,致死、致残率高,多发生在情况紧急且医疗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在重大交通事故或者抢险救灾现场,甚至维和救援等情况中,也并不少见。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止血方法是单纯的三角巾、止血带等物理手段,因为止血效果有限,容易带来截肢等严重的后果。

  这种新材料弥补了目前国际市场上常见极端止血材料的不足。李俊杰教授介绍说,即便是目前装备先进的欧美部队现役一线急救止血材料,如HEMCON、CELOX止血绷带、CELOX壳聚糖止血粉以及quicklot沸石颗粒等,也仍然存在着止血效果不够强大,难以应对大血管出血的问题。因为一般止血材料不能充分利用外力等物理因素,止血速度慢,同时操作复杂,受环境影响大,不能有效自救,存在副作用大,安全性差,后遗症多等问题。

  这款“生物高分子急救止血新材料”,满足了人类在急救止血材料方面的想象,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无继发性出血、安全性好、易携带、无致炎致敏等副作用,特别适合于自救互救。李俊杰介绍,这款新材料的性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填补了我国在动静脉大血管破裂极端出血高端敷料方面的空白。

  之所以能有这种止血神效,李俊杰教授介绍,“秘密”全在新材料的特殊结构中。这种新材料以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和聚丙烯酸钠为骨架,采用发泡技术制备。这种结构中的壳聚糖和聚丙烯酸钠,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吸水率可达自身重量的200倍,由于水分子与分子网络间的较强作用力,使水分子很难从网络中跑出来,这使得新材料具有良好的锁水能力。而且多孔道结构产生虹吸效应可提高吸水速率使血液快速接触材料,达到快速浓缩血液,再加上分子结构中的正电荷作用,聚集血小板,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此外,这种止血新材料还有遇湿产生黏附性,这就使得“海绵”可牢牢地“粘”在伤口上封闭出血点,而止血后又可以轻松脱离伤口,避免继发出血。

  目前,该项目经过动物模型试验,综合性能指标优于目前世界主流的一线止血材料,可为伤员10分钟抢救生命最宝贵黄金时间提供可靠保障,可广泛应用于重大灾害、事故等急救。

  这种新型生物高分子急救止血材料,涉及化学、材料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灾难医学多个学科,经过专家8年多的全链条式的联合攻关获得,新材料于2014年3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经完成企业标准建立及初步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进入产品报批阶段,有望尽快入市,在工厂急救、家庭急救、车载急救、户外作业/运动急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刘晓艳)

  • 相关阅读
  • 赋能数字经济 超算进入融合时代

      随着5G商用大幕展开,万物互联的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到来,海量的数据爆炸对计算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超算(超级计算机)迎来发展的有利时机,而融合则成为超算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不久前,国际超算大...

    时间:07-18
  • 吃鸡之后自走棋火了 腾讯网易已竞相入场

      “王校长终于败北了。”7月11日,资深玩家张海(化名)回忆起几个月前在网上观看赛事直播的场景。   2019年2月,一场自走棋全明星赛引起国内玩家的关注。赛事邀请到多位知名电竞高手过招。最让玩家瞩目的是...

    时间:07-18
  • 空间科学卫星:迈向空间科学强国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颗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慧眼”卫星已经发射升空两年了。“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介绍:“截至2019年6月30日,‘慧眼’对银道面扫描...

    时间:07-18
  • 柔性电子技术 惊艳远不止于折叠屏

      得益于柔性显示技术的折叠屏手机已经问世,这,就是柔性电子技术的全部了吗?当然不是。   近日,第二届柔性电子国际学术大会(ICFE2019)在杭州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光明网还联合举办了第二...

    时间:07-17
  • 产业要发展 标准不可缺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还需标准先行。7月15日,第三届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在重庆举行,本届大会以“创新引领,互联互通”为主题,近千名海内外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会,并就相关议题开展深度交流。   在大会2019...

    时间:07-17
  • 被抽“苹果税”在线医疗平台提出质疑

      俗称为“苹果税”的苹果商店服务费延展到在线医疗平台。   近日,多家在线医疗平台收到苹果公司要求,应用内购买需要使用IAP(In App Purchase 应用内购买)服务,并缴纳30%的交易所得。   截至目前,多...

    时间:07-16
  • “技术+模式”激发商业航天发展红利

      不久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将七颗国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试验。而在美国...

    时间:07-16
  • 垃圾分类能否“扔”出新风口

      七月初,上海开始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让“垃圾分类”一夜之间成了“网红”,引发热议。   近日,住建部给出了时间表,到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

    时间:07-16
  • 上海浦东:从六大“硬核”产业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上海7月14日电(记者 王默玲)记者从上海浦东新区获悉,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是今年以来浦东经济运行的两大关键词。“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和“智能造”这六大“硬核”产业...

    时间:07-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