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急性大出血 “超级创可贴”3分钟搞定

2019-07-15 08:19:4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人们已经习惯了轻微的擦伤用创可贴来止血包扎,方便简单。但如果出现动静脉大血管破裂的喷射式出血,甚至如断肢等人身重大伤害的急性大出血,能不能有一个“超级创可贴”,第一时间自己包扎、快速止血,快速挽救生命?

  日前,天津大学—欣乐加生物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发布了一款“生物高分子急救止血新材料”,大血管破裂出血时使用它,可在1~3分钟内完全止血;止血后又能轻松脱离伤口,避免继发出血,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创可贴”。这款新材料是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作为聚焦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新模式的新物种发布。

  这种新材料看起来就像一块普通的海绵,厚度只有几毫米,并有很多大小均匀的孔道。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负责这种材料研发和标准化研究的李俊杰教授介绍说,别看这种材料轻薄,遇到血管大出血时,只要把这块“海绵”捂在伤口上,血液中的水分就会快速进入新材料,而血液中如血小板等具有凝血作用的成分则被浓缩聚集在破损血管和“海绵”接触的表面,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就像一块“超级创可贴”。

  众所周知,动静脉大血管极端出血止血是世界医学重大难题,处理不当,致死、致残率高,多发生在情况紧急且医疗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在重大交通事故或者抢险救灾现场,甚至维和救援等情况中,也并不少见。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止血方法是单纯的三角巾、止血带等物理手段,因为止血效果有限,容易带来截肢等严重的后果。

  这种新材料弥补了目前国际市场上常见极端止血材料的不足。李俊杰教授介绍说,即便是目前装备先进的欧美部队现役一线急救止血材料,如HEMCON、CELOX止血绷带、CELOX壳聚糖止血粉以及quicklot沸石颗粒等,也仍然存在着止血效果不够强大,难以应对大血管出血的问题。因为一般止血材料不能充分利用外力等物理因素,止血速度慢,同时操作复杂,受环境影响大,不能有效自救,存在副作用大,安全性差,后遗症多等问题。

  这款“生物高分子急救止血新材料”,满足了人类在急救止血材料方面的想象,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无继发性出血、安全性好、易携带、无致炎致敏等副作用,特别适合于自救互救。李俊杰介绍,这款新材料的性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填补了我国在动静脉大血管破裂极端出血高端敷料方面的空白。

  之所以能有这种止血神效,李俊杰教授介绍,“秘密”全在新材料的特殊结构中。这种新材料以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和聚丙烯酸钠为骨架,采用发泡技术制备。这种结构中的壳聚糖和聚丙烯酸钠,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吸水率可达自身重量的200倍,由于水分子与分子网络间的较强作用力,使水分子很难从网络中跑出来,这使得新材料具有良好的锁水能力。而且多孔道结构产生虹吸效应可提高吸水速率使血液快速接触材料,达到快速浓缩血液,再加上分子结构中的正电荷作用,聚集血小板,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此外,这种止血新材料还有遇湿产生黏附性,这就使得“海绵”可牢牢地“粘”在伤口上封闭出血点,而止血后又可以轻松脱离伤口,避免继发出血。

  目前,该项目经过动物模型试验,综合性能指标优于目前世界主流的一线止血材料,可为伤员10分钟抢救生命最宝贵黄金时间提供可靠保障,可广泛应用于重大灾害、事故等急救。

  这种新型生物高分子急救止血材料,涉及化学、材料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灾难医学多个学科,经过专家8年多的全链条式的联合攻关获得,新材料于2014年3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经完成企业标准建立及初步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进入产品报批阶段,有望尽快入市,在工厂急救、家庭急救、车载急救、户外作业/运动急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刘晓艳)

  • 相关阅读
  • 人脸识别加VR技术 港媒:中国高科技加入“垃圾战”

      参考消息网7月21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把日常生活的一切交给手机APP去打理,现在又加上了垃圾分类。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8日报道,在上海7月1日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新政,居民们吐槽不...

    时间:07-22
  • 超级计算机将大显身手

      在日前举行的“2019联想全球超算峰会”上,“融合计算”成为与会专家探讨的主题,联想发布了融合计算平台“深腾X9000”,以推动高性能计算与技术、行业、生态融合发展。   所谓高性能计算集群,也就是大家...

    时间:07-22
  • 不等机器坏了再修 AI帮你“未卜先知”

      在24小时不停运转的工厂里,突发的停机事件会造成不小的损失。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有什么新方法可以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损失和材料浪费?答案是预测性维护。   今年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之年,...

    时间:07-22
  • 在“硬质”世界里,柔性电子技术大有可为

      折叠屏手机已上市,柔性芯片也来了,马斯克刚刚发布的脑机接口系统,让可植入大脑的超细柔性电极火了一把。尽管如此,在以“硬质”为主导的电子世界里,柔性电子技术才刚刚起步。   日前,第二届柔性电子国...

    时间:07-22
  • 科创板开启科技与资本发展新纪元

      2019年7月22日,历史将铭记这个日子。   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这一天正式挂牌交易。从宣布设立到正式开市,历时260天。相比之下,从提出到诞生,中小板用了5年,创业板则酝酿了10年。是的,科创板以中国资本...

    时间:07-22
  • “牧星人”是怎样把天宫二号带回家的

      在南太平洋深处,有一个僻静的地方叫做“尼莫点”。这里距离最近的陆地也有将近2700公里,不仅人迹罕至,连海洋生物也很稀少,只有部分海底细菌可以存活。   因而,该处成为了“航天器坟场”。自从苏联首次...

    时间:07-22
  • 为科技企业发展打开新空间

      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将开启科创板上市之旅。   从2018年11月5日到2019年7月22日,从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科创板正式开市,共历时260天。   对于这个新证券板块,人们或对开市有暴涨暴跌之担忧...

    时间:07-22
  • 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多次对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作出重要论述。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

    时间:07-22
  • 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题: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胡林果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升,传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国家互联...

    时间:07-20
  • 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题: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胡林果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升,传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国家互联...

    时间:07-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