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垃圾分类能否“扔”出新风口

2019-07-16 08:07:4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七月初,上海开始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让“垃圾分类”一夜之间成了“网红”,引发热议。

  近日,住建部给出了时间表,到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一出,一边是社区的居民开始行动起来,另一边则是创业风口上的涌动。有媒体报道,6月底的一周,国内新增了53家关于垃圾分类的新注册公司。

  垃圾分类会否“扔”出下一个创投风口?在日前燃财经举办的垃圾分类主题沙龙上,这个话题成了焦点。

  社区垃圾回收会是块大蛋糕吗?

  北京爱分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源鸿从十年前就开始做再生资源回收,过去身处这个行业,他经常能感觉到别人投射的异样眼光。

  眼下,国家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回收,这让徐源鸿感到了新气象。做回收分类业务,徐源鸿认为垃圾分类的市场空间巨大。他发现,日常的可回收物中再利用率可以高达70%以上,但现在实际回收的利用率是15%,“我国和德国、瑞士相比还差很远。”

  对照国外市场已经出现的市值规模达千亿元的上市公司,徐源鸿认为,国内做回收业务的大公司目前还比较少。

  做废物回收业务四年来,闲豆回收CEO方浩感觉这个行业已经有两次“风口”。第一次风口是在2012年,一些回收平台出现,专门做3C数码产品的回收。到了2015年,O2O平台浪潮袭来,许多上门回收再生资源的公司出现,一些平台还做起了社区回收。

  眼下,许多地方开始陆续实施垃圾分类,方浩认为第三个风口就要起来了,“五年后,会涌现一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上市公司。”

  但从目前整个行业看,方浩认为,选择做废铁、废塑料处理的“后端”公司多,“前端”做回收的公司并不多,“回收市场还很散乱,没有形成规模”。最近,随着垃圾分类的火热,很多人认为做社区垃圾回收的商业机会最大。方浩并不否认社区是一块大蛋糕,但他却预感到这块蛋糕的竞争将会十分激烈,“成本会很高,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不是很明显。”

  闲豆回收一直在做B端市场,企业的客户是超市、大企业,这些企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可回收物,而社区里的居民有的一周才扔一次可回收垃圾,“只有收上来的多、卖的多、毛利高,才能覆盖成本。”方浩认为,这是目前回收行业里“跑得”比较好的模式。校园的垃圾分类也是一个机会,还有酒店、写字楼。方浩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作,光有前端回收的设备场所还不行,垃圾的运输仓储处理等后端业务更重要,“如果没有庞大的物流体系去支撑,垃圾回收的规模做得再大也没有用。”在他看来,后端的市场也有很大机会。

  但徐源鸿认为,C端市场的回收更有空间。让全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需要好的模式和长效机制。“垃圾资源化应当成为社会的配套设施,应当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目前一些城市的垃圾分类应该由复杂变简单。

  徐源鸿认为,垃圾分类其实可以简单分成“干湿”两种,厨房、厕所产生的是湿垃圾,其他的是干垃圾,“垃圾分类的复杂工作应该交给回收企业去做,而居民的投放应变得简单便捷。”

  垃圾回收处置还需规范化发展

  按照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我国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也开始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类。

  事实上,在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前,资本市场已先知先觉。

  数据显示,6月18日至7月3日,A股市场上垃圾分类概念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有39只股票。

  作为投资方,峰瑞资本副总裁马睿这阵子常被问到如何看待“垃圾分类”的未来。

  “这事挺大、挺热,但是不是风口,还不确定。”在马睿看来,无论什么项目都是一头连着项目端,另外一头连着投资端,投资端要看有什么新项目能投,但项目端是否有新的模式出现,还要再观望。

  马睿所在的公司两年前投资了回收领域的创业公司,当时他发现这是一家做C端社区回收的企业,采用的模式很新,设备也是智能化的,逐渐促使一些人参与到回收行动上。不惑创投创始合伙人李祝捷这几年也见到一些创业公司,干着干着去转型做废品回收,而且公司估值很高。

  马睿不否认垃圾回收处理这个市场的潜力很大,但他认为,垃圾回收是门慢生意,最难做的就是前端回收,“这是个改变居民习惯的事,如果没有强制的话,其实做起来挺慢的,”在如何“提速”上,马瑞认为这可能和硬件或者商业模式有关,“商业上要构建壁垒。”

  做C端市场的可回收,徐源鸿对“壁垒”问题深有感触,“C端是最难的,怎么了解C端的心理,怎么进社区、怎么获得用户、怎么降低获客成本都是问题,”徐源鸿认为,这个领域并不好做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即便做小区回收,也要根据不同小区的规模、类别,研究不同的垃圾回收方式。

  在他看来,回收业务只是垃圾分类处理行业的一小部分,他更看好从垃圾回收到处理这种全链条的商业模式。“不仅做可回收废物的,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大件垃圾我们现在全都做。”徐源鸿表示,但目前要做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清运是要有相关资质的,如果想在商业模式上构建“壁垒”,应该做全链条业务,但这需要企业起步时就有几千万元的投入,这点并不容易。

  做回收四年,方浩的感受就是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小无散乱”,“规模小、无照经营,散乱就是垃圾的‘滴漏’很严重。”

  方浩表示,目前一些城市里,企业要办再生资源回收的营业执照已经不批了,但如果没有营业执照,就无法规范化做垃圾回收。此外,税的问题也让他很头疼,因为从事回收业务,需要从一些企业手里购买废物,但是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办法给他们开发票,企业看着有很高的利润,但实际上毛利润很低。

  在许多行业人士看来,垃圾回收、环卫行业注定要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环卫市场规模已经有两千亿元,此外,一些新兴类的环卫业务也在逐步兴起,如信息化、自动化的分选回收。有行业人士预测,未来垃圾回收处理行业将有五六十亿元的市场规模。

  但也有人指出,目前国内的市场尚不成熟,首先是垃圾的清运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另外市场化程度很低,“不到30%”。而垃圾分类慢慢可能会演变成“收费制”,固废垃圾的产生者要付费。

  光大金控投资管理部董事、副总经理张晓文认为,在智能化的今天,这个行业也将迎来一个拐点。“未来会有大量的设备取代人,捡垃圾的主题是机器,而不是目前看到的人。”在张晓文看来,目前国内的环卫产业人力成本很高,占到70%,但行业毛利率却很低,“只有8%~10%”,他认为这个成本在未来也将发生变化。

  张晓文认为,资本会对未来环卫产业里的智能化技术递出橄榄枝,“新的无人驾驶技术交叉结合运用在环保领域的技术”。

  此外,未来会有环卫产业的商业模式出现,将吸引一些资本进行投入。张晓文表示,目前一些车联网、物联网领域的公司也在探讨这方面的新的商业形态。

  在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贵生看来,垃圾分类回收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件事已经装上法律牙齿,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他认为,垃圾回收处理这个行业未来应该是一种市场行为,在这个市场里面,政府机关是市场的监督者、指导者,垃圾分类的制度建立、习惯养成后,各方参与主体应更多考虑这个市场如何运转,探索商业模式。(记者 宁迪 见习记者 李若一)

  • 相关阅读
  • 人脸识别加VR技术 港媒:中国高科技加入“垃圾战”

      参考消息网7月21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把日常生活的一切交给手机APP去打理,现在又加上了垃圾分类。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8日报道,在上海7月1日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新政,居民们吐槽不...

    时间:07-22
  • 超级计算机将大显身手

      在日前举行的“2019联想全球超算峰会”上,“融合计算”成为与会专家探讨的主题,联想发布了融合计算平台“深腾X9000”,以推动高性能计算与技术、行业、生态融合发展。   所谓高性能计算集群,也就是大家...

    时间:07-22
  • 不等机器坏了再修 AI帮你“未卜先知”

      在24小时不停运转的工厂里,突发的停机事件会造成不小的损失。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有什么新方法可以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损失和材料浪费?答案是预测性维护。   今年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之年,...

    时间:07-22
  • 在“硬质”世界里,柔性电子技术大有可为

      折叠屏手机已上市,柔性芯片也来了,马斯克刚刚发布的脑机接口系统,让可植入大脑的超细柔性电极火了一把。尽管如此,在以“硬质”为主导的电子世界里,柔性电子技术才刚刚起步。   日前,第二届柔性电子国...

    时间:07-22
  • 科创板开启科技与资本发展新纪元

      2019年7月22日,历史将铭记这个日子。   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这一天正式挂牌交易。从宣布设立到正式开市,历时260天。相比之下,从提出到诞生,中小板用了5年,创业板则酝酿了10年。是的,科创板以中国资本...

    时间:07-22
  • “牧星人”是怎样把天宫二号带回家的

      在南太平洋深处,有一个僻静的地方叫做“尼莫点”。这里距离最近的陆地也有将近2700公里,不仅人迹罕至,连海洋生物也很稀少,只有部分海底细菌可以存活。   因而,该处成为了“航天器坟场”。自从苏联首次...

    时间:07-22
  • 为科技企业发展打开新空间

      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将开启科创板上市之旅。   从2018年11月5日到2019年7月22日,从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科创板正式开市,共历时260天。   对于这个新证券板块,人们或对开市有暴涨暴跌之担忧...

    时间:07-22
  • 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多次对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作出重要论述。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

    时间:07-22
  • 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题: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胡林果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升,传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国家互联...

    时间:07-20
  • 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题: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胡林果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升,传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国家互联...

    时间:07-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