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用iPhone控制大脑 未来的“人”还是人吗

2019-07-19 07:33:31

来源: 新京报

  人机结合一个很简单的场景是通过iPhone就可控制大脑并传递信息。那么,谁来控制iPhone,会不会在现实生活中重演《1984》中的场景?

  美国当地时间7月16日,脑机接口创业公司Neuralink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特斯拉、SpaceX公司掌门人的埃隆·马斯克召开新闻发布会,称Neuralink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利用一台神经手术机器人向大脑内植入4-6微米的线,可以直接通过USB-C接口读取大脑信号,甚至可以通过iPhone控制,接收大脑信息和向大脑输入信息。

  脑机接口是人机结合的最佳路径

  人机交融最初的想法来自一些临床医生和科学家,该技术用于帮助病人,尤其是大脑和四肢受到伤害,思维和行动不便的人,而且研究也获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但是,到了马斯克这里,似乎有了更大的野心——他希望从脑机接口突破,进而转为人机交融,通过iPhone就可以获得大脑的想法,并控制大脑。

  目前对于大脑,人们能认知到的是,大脑分为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两层或两大系统。前者处理复杂思想、推理和长期规划,后者用于控制情绪、长期记忆和行为等。

  但是,马斯克认为大脑还应当有第三层或第三大系统,也就是电脑贮存的所有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主要体现为今天的数字化。由于没有脑机接口,这些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不能转化为实际的力量和效果,所以需要一个脑机接口。换句话说,脑机接口就是大脑的第三层或第三大系统。

  今天的人类已经是半电子人、半数字人或半机械人(赛博格,Cybrog),每个人都依靠电脑、手机工作和生活,这些机器里都安装了应用程序或人工智能软件。离开了它们,人们就无法生活,或者无法舒适地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已经与机器融合了,至少是部分融合。

  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让人机更全面和完美地融合起来,脑机接口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路径。

  Neuralink的目标就是消除中间的障碍,不只把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力量直接导入大脑中,而且可以实现思维、想法和信息的直接沟通,所有想法和计划都可直接从一个人的大脑转移到另一个人。

  人机结合将重新定义人的属性

  这些设想看起来很美好,也很理想。但实际上,这是让人转变为电子人或数字人,或者让人与人工智能实现共生。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并且涉及脑机接口的两种技术竞争。一是植入性,另一是非植入性。前者对人的伤害性比较大,后者虽安全,但信息传递效果不是太好。

  现在,Neuralink的势态表明,植入性脑机接口既在技术有了突破,也通过了一些动物试验,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即便这样,也不可避免地会再次出现类似拷问,即人类是否要取代“上帝”。当然,这个“上帝”就是自然规律。此外,对于这种将改变人类演化进程和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是否有伦理上的自洽。

  伦理上的自洽并不复杂,也就是人机结合的利弊权衡,即是有益于人还是伤害人,是符合人类的自然演化,还是对人的异化?人机结合是有益于一小部分人,还是大部分人?

  人机结合一个很简单的场景是通过iPhone就可控制大脑并传递信息。那么,谁来控制iPhone,会不会在现实生活中重演《1984》中的场景?

  即便认为互联网只是点对点的联系,没有集权和单一控制中心,那么,人机结合后的大脑与大脑的信息交流和接收,会不会变成混乱和无序?

  即便所有的技术和伦理问题都能解决,所有人都依靠人机结合而获得了超人的力量,真实的生物人是否会退化而死亡,并进而变成物理人?因为用进废退是人和生物演化的基本原理之一。

  人机结合的结果要么是人的异化,要么是涅槃。因此,尽管人机结合的伦理拷问相对简单,但是,也远比克隆人、人与动物基因交换要严重和复杂得多。

  也因此,尽管马斯克和Neuralink声称他们的脑机接口已经有了技术突破并进行了动物试验,并且打算于2020年开始人类试验,但美国卫生主管机构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等能否批准,仍是个未知数。(张田勘)

  • 相关阅读
  • 人脸识别加VR技术 港媒:中国高科技加入“垃圾战”

      参考消息网7月21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把日常生活的一切交给手机APP去打理,现在又加上了垃圾分类。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8日报道,在上海7月1日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新政,居民们吐槽不...

    时间:07-22
  • 超级计算机将大显身手

      在日前举行的“2019联想全球超算峰会”上,“融合计算”成为与会专家探讨的主题,联想发布了融合计算平台“深腾X9000”,以推动高性能计算与技术、行业、生态融合发展。   所谓高性能计算集群,也就是大家...

    时间:07-22
  • 不等机器坏了再修 AI帮你“未卜先知”

      在24小时不停运转的工厂里,突发的停机事件会造成不小的损失。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有什么新方法可以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损失和材料浪费?答案是预测性维护。   今年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之年,...

    时间:07-22
  • 在“硬质”世界里,柔性电子技术大有可为

      折叠屏手机已上市,柔性芯片也来了,马斯克刚刚发布的脑机接口系统,让可植入大脑的超细柔性电极火了一把。尽管如此,在以“硬质”为主导的电子世界里,柔性电子技术才刚刚起步。   日前,第二届柔性电子国...

    时间:07-22
  • 科创板开启科技与资本发展新纪元

      2019年7月22日,历史将铭记这个日子。   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这一天正式挂牌交易。从宣布设立到正式开市,历时260天。相比之下,从提出到诞生,中小板用了5年,创业板则酝酿了10年。是的,科创板以中国资本...

    时间:07-22
  • “牧星人”是怎样把天宫二号带回家的

      在南太平洋深处,有一个僻静的地方叫做“尼莫点”。这里距离最近的陆地也有将近2700公里,不仅人迹罕至,连海洋生物也很稀少,只有部分海底细菌可以存活。   因而,该处成为了“航天器坟场”。自从苏联首次...

    时间:07-22
  • 为科技企业发展打开新空间

      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将开启科创板上市之旅。   从2018年11月5日到2019年7月22日,从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科创板正式开市,共历时260天。   对于这个新证券板块,人们或对开市有暴涨暴跌之担忧...

    时间:07-22
  • 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多次对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作出重要论述。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

    时间:07-22
  • 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题: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胡林果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升,传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国家互联...

    时间:07-20
  • 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题:传统领域风险可控 新兴领域挑战加大——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观察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胡林果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升,传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国家互联...

    时间:07-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