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哈勃常数又出新值让宇宙年轻二十多亿岁

2019-09-17 09:09:05

来源: 科技日报

  宇宙“芳龄”几何?这个亘古难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他们利用引力透镜效应计算出了新的哈勃常数,得到的宇宙年龄为114亿岁,比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的137亿岁年轻20多亿岁。

  科学家利用恒星的运动来测量宇宙膨胀的速度(宇宙膨胀率),以此来估算宇宙的年龄。宇宙膨胀率也被称为哈勃常数,是宇宙学中最重要的数字之一。哈勃常数越大,宇宙膨胀得越快,意味着它更快达到现在的大小,因此越年轻。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基于哈勃常数取值70,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岁。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在这项最新研究中,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英夫·杰领导的团队计算出的哈勃常数为82.4,这意味着宇宙的年龄约为114亿年。

  杰说:“星系中的恒星如何运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的团队使用了“引力透镜”的概念——引力使光线弯曲,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近。他们依靠一种特殊的被称为“延时透镜效应”的效应,利用远处物体不断变化的亮度来为他们的计算收集信息,最终得出了新的哈勃常数值。

  除了杰的团队,此前也有科学家计算出了其他哈勃常数值。2013年,欧洲一个研究小组对宇宙大爆炸的“余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研究,得出的哈勃常数值为67;今年早些时候,诺贝尔奖获得者、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亚当·里斯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超级望远镜,得出的值为74;而另一个团队得到的值为73.3。

  也有不少专家对这一最新数字提出质疑。他们表示,杰团队只使用了2个引力透镜(这是现在所有可用的),得到的值误差范围很大,宇宙可能比他们计算出的更古老,而非更年轻。

  哈佛大学天文学家阿维·勒布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新方法是计算宇宙膨胀率的一种有趣而独特的方法,但误差很大,因此得出的值可能不那么有效,还需要收集更多信息进行验证。(记者刘霞)

  总编辑圈点

  宇宙有多少岁?这是一个爱因斯坦都毫无头绪的难题。包括霍金在内的宇宙学家纷纷就此发表高见,但仍莫衷一是。我们现在只能说,大概是一百多亿岁。随着测量手段越发高明,我们将不断逼近正确答案。如果未来有颠覆性发现,我们也毫不惊奇。毕竟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太幼稚了。

  • 相关阅读
  • 共享停车亟待破坎前行

      这段时间,全国不少地方频频探索共享停车的实招、妙招,随着共享停车市场扩大,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部分地区的鼓励政策尚未完全落地,业主和物业对使用安全仍有较大忧虑,缺乏规模甚至让一些地区的共享...

    时间:09-18
  • 硬核科技显实力 国之重器增底气 ——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部展区速记

      科技日报上海9月17日电 侯树文 本报记者 王 春 机器人核心器件谐波减速器寿命超过3万小时;碳纤维技术车身,可灵活编组的下一代地铁;山岭隧道“穿山甲”TBM硬岩掘进机,实现最高日进尺86.5米的世界之最……...

    时间:09-18
  • 无锡物联网十年: 从“无人区”到“新高地”

      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全国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全国首个IPv6规模商用网络、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示范城市,人们印象中出产太湖三白,自...

    时间:09-17
  • “5G高新视频”来了

      近日,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项目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及揭牌仪式在青岛举行,该园区也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全国布局的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作为一个新概念,“5G高新视频”在“2019青岛国际影...

    时间:09-16
  • 互动体验是提高科普率的催化剂

      亲眼目睹“地球”上一场大气风暴,远程为蔬菜施肥,在机器人实验室看最新人工智能成果……第九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日前在北京科学中心开幕,372项科学体验项目整装列队,迎来了大批爱“玩”科技的孩子们。(9月...

    时间:09-16
  • 苍蝇比你反应快,或因看世界的方法更简单

      我们拍苍蝇的时候,苍蝇会非常迅速地飞走,你知道苍蝇是怎么看到威胁并迅速做出反应的吗?   近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了新型仿生复眼视觉系统,通过对复眼结构及探测方法等多...

    时间:09-16
  • “AI医生出道”——“智慧医疗”让看病更简单

      新华社长沙9月12日电(记者帅才)借助大数据和超级算法,医疗与技术深度融合,“AI医生”(人工智能医生)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为群众就医带来了更多便利,为疾病诊断提供支持。这是记者从近日在长沙举办的世...

    时间:09-13
  • 70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从零“飞”到300+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记者陈芳、胡喆)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了!人们或趴在窗前、或等在旷野,凝视头顶的夜空,聆听来自宇宙的那曲《东方红》。那时,航天对于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个遥...

    时间:09-13
  • 帮初创企业跨过芯片研发资金门槛

      近日,在2019全球创投峰会集成电路和光电芯片论坛上,由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大西安产业引导基金、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联合出资的陕西先导光电集成创投基金宣布完成募资...

    时间:09-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