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数据传输用上5G,存储不能停在4G

2019-11-14 08:51:57

来源: 科技日报

  凭借超大带宽和超快的传输速度,5G将为海量数据的传输提供便利,为“大块头”数据文件提供“闪送”服务。

  据媒体近日报道,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5G的峰值传输速度或达1Gbps,未来随着毫米波技术的引入,这一速度有望超过10Gbps。相比速度的步步高升,目前的存储环境,却显得有些不匹配,相关设备恐难以“消化”闪送而来的海量数据。有人甚至戏言,数据传输用上了5G,但存储似乎还停在4G时代。

  采集、存储、计算、分析,这是大型数据文件一般的处理步骤。传输只是开始,接下来就是存储。没有存储,就谈不上计算、分析。

  那么,为了让5G发展更顺利,目前的存储技术要做出哪些改变?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存储系统难以匹配传输速度

  目前,大型的网络存储系统主要有两类:集中式存储系统和分布式存储系统。其中,集中式存储系统,通常会采用1台存储服务器集群来存放所有数据,这种存储方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但对机房环境的要求高,难以满足大规模并发存储应用的需要。

  而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其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存储系统的扩展性和存取效率,而且大幅降低了存储系统对硬件设备的需求量。

  此外,目前还有一种应用较广的存储模式——“集中式存储+云存储”模式。“这种存储方式综合运用两种存储模式,部分存储任务采用集中式存储模式,工作人员需要建立1个大数据库,同时要配备专属服务器;部分数据存储任务采用云存储模式,把数据存放在由第三方托管的多台虚拟服务器,而非专属的服务器上。”北京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张延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面对超高速5G,如今的存储系统准备好了吗?

  “目前的网络存储设备与5G超快的传输速度,显然是不匹配的。”张延华说,这种不匹配主要体现在两点:在速率上,现有网络存储速度跟不上5G的传输速度;在时延上,5G的传输时延由4G的10毫秒级升至1毫秒级,但部分存储系统的数据传输时延依旧停留在4G水平。

  张延华介绍道,这些不匹配,可能会给用户使用5G带来不便。

  首先是容量。张延华解释道,比如,用户在使用5G时,通常要存储下行数据,这些数据会存储在运营商数据中心或用户终端中,传输而来的海量数据,会使数据中心或用户终端承受巨大的容量压力。

  其次是性能。“大型游戏是5G的重要应用之一,数据量剧增,就需要用户的游戏机(电脑端)内存必须随之增加,这也会加大用户在设备上的投入。”张延华说。

  需新技术及时“补位登场”

  虚拟现实、无人驾驶、高清直播、远程医疗等5G应用,都要求存储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较低的时延。网络存储系统必须跟上业务发展的脚步,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为迎接5G时代的到来,如今的网络存储系统,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在张延华看来,新技术“补位登场”,是一条可行的存储升级路径。“除应用相对较多的集中式、分布式存储技术,最近几年,还出现了边缘存储、底层存储等新兴技术,它们都能为数据中心扩充存储容量。”他说。

  以边缘存储为例,张延华介绍道,该技术是将数据从远端距离的云服务器端,迁移到离用户数据更近的边缘存储设备端。这种方式可缩短数据存储的时间,降低交互时延、带宽成本以及设备端电能消耗。

  “如今,用户数据量正迅速从PB级向EB级攀升,巨大的增量不仅需要扩充容量,还需要能为存储性能带来线性增长的存储架构。”张延华表示,如今,来自视频、网盘、数据库等不同业务的多种数据,通常会被“一锅烩”式地运行在不同架构的存储系统上。如果架构未能及时升级,就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拖累”5G应用的普及。

  张延华以5G应用之一自动驾驶为例解释道,比如,现有车联网数据的存储架构,就可能和导航等其他设备数据的存储架构不相容,这或会造成应用普及的障碍。

  在张延华看来,未来,随着5G应用的增多,数据种类可能会更多,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架构,去打破不同类型应用数据间的屏障,让各类应用在同一架构上进行存储管理。

  “5G应用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可能会使终端设备激增,甚至有望达万亿级。如何才能满足万亿级设备的存储需求、实现海量设备的数据迁移,这些也将是我们后续会面临的问题。”张延华坦言,不过上述问题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5G应用及设备的成熟,逐步得到有效的解决,“存储系统一定会跟上5G的脚步的”。(记者 张 蕴)

  • 相关阅读
  • 全球5G深度融合势不可挡——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

      2019年11月20日至23日,“世界5G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我国将与全球各经济体共商5G的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回首国际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中国为何能够成为5G技术的引领者?全球5G产业的发展又将走向何方?   ...

    时间:11-18
  • 近八成大学生有网购不实用物品的经历

      去年“双11”,福建农林大学的余玲珑在一次性购买五六件衣服后,沮丧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只有一两件,其他的被妈妈转手送给了姐姐。   “感性购物”一直是余玲珑的软肋,除了众所周知的购物节,考试结束、放...

    时间:11-18
  • “靓号”别成为携号转网的“自留地”

      沈彬   “靓号”背后的强制消费问题作为历史问题,应该在目前的携号转网改革当中一并破解掉,而不是反过来,作为不能够顺利携号转网的理由。   三大电信运营商即将于11月底在全国推行携号转网服务,之前...

    时间:11-18
  • 携号转网 要闯几关?

      近日,三大运营商发布携号转网服务细则,其中,1349、174、170等一批号码不能携号转网。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广州办理携号转网业务的用户并不多,且在广州地区,联通、电信、移动均仅有一个位于越秀区的营...

    时间:11-18
  • 智能头环真能判断注意力是否集中?专家表示——脑电波读出容易,读懂很难

      脑电波大致分为α波、β波、γ波、δ波和θ波,不同的电波对应不同的大脑状态。尽管不同的脑电波大致有一个代表的方向,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事实上,脑电信号的破译工作目前仍是一片“蓝海”。   前不...

    时间:11-18
  • 美重新定义系外行星潜在宜居条件可能拥有生命的目标天体数量将减少

      美国科学家在《天体物理学杂志》撰文称,他们首次将系外行星的大气化学纳入模型内,研究M矮星周围行星的宜居性,重新定义了系外行星潜在宜居的条件,减少了搜寻地外生命目标天体的数量。   就目前所知,生...

    时间:11-18
  • 重大地质历史灾变后 地球气候系统会自我修复新知

      为什么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一段较长的冷期后,便迅速经历一个相对较短的气候变暖期,随后又再次重复?最近,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这种冷暖转变的背景时发现,这涉及到南北两个半球气候过程之...

    时间:11-18
  • 超算、雷达新材料“打底”,5G设施发生质的变化

      要不了多久,人人都将成为5G人。   能买会选一部5G手机,只能算是“麻瓜”级别,如何真正走入5G世界、成为5G人?日前,由方正科技旗下方正PCB主办、以5G为主题的2019 PCB产业生态发展大会召开,来自通信设...

    时间:11-18
  • 新纳米开关让光子在芯片间“跑得更快”有望应用于量子计算机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和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光学开关,让光能在20亿分之一秒内在芯片间移动,这一速度远超其他类似设备。研究人员称,这款紧凑型开关是首个能在足够低电压下运行的开关...

    时间:11-18
  • 阿里巴巴启动香港IPO计划

      13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提交了初步招股文件,正式启动香港IPO计划,计划通过全球发售5亿股普通股新股以及15%的超额配股权,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若阿里巴巴成功回港上市,其将成...

    时间:11-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