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农村电商双向发展助振兴

2019-11-26 08:19:06

来源: 经济日报

  11月23日,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电子商务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报告。报告显示,通过线上市场,中国农民可以和市民一样享受方便快捷、品种多样、价格低廉的产品。农村电商发展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收入途径。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了《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年)》。报告提出,要通过“填鸿沟”“补短板”“促融合”等措施,充分挖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

  “两份报告的共同点是强调电商推动农村市场双向发展,既让工业品进村,也让农产品进城。”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要加快建立适应电商发展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让互联网成为农村的新乡貌,把数据和信息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农村电商增速持续领跑——

  平台正下沉,网点更密集

  目前,农业系统的益农信息社、邮政系统的村邮站、供销系统的供销e家等服务网点都延伸到了乡村,逐步将农村网点打造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同时,大型平台类电商和专业农产品电商等也不断下沉,加密乡村网点,集网络销售、信息服务、便民服务、物流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

  在越来越多的基层村组,信号塔和光纤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支点,数字经济在农村开花结果。《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年)》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电商超过980万家,累计建设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000多个,乡村服务站8万多个,快递网点已覆盖乡镇超过3万个,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以农村为主的下沉市场电商增速正持续超过城市。”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介绍,我国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通达比例均超过98%,支撑了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据统计,2018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吸纳了2800万农民就业。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批复建设13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认定210个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今年在苹果、大豆等六个品种上开始建设全产业链农业大数据。这意味着,农村电商用户规模增长仍然有很大空间。

  焦点由下行转向上行——

  不光要省钱,还要能挣钱

  当前,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农村创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改变着乡村的面貌。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截至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双创人员累计达到85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的创业创新项目依托互联网获取信息、营销产品。随着农村电商的范围不断拓宽、形态日益丰富,农村电商主体间的竞争从下行服务拓展到上行服务。

  空间上的“万水千山”正在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农产品出村进城、脱贫增收。农业农村部组织了对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互联网+”特色产业扶贫工作调研,利用电商手段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占脱贫总人数的15.7%。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良富村是电商扶贫示范村。当地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村级电商服务点等纳入电商扶贫扶持范围,对电商主体采购贫困户产品、贫困户自主电商创业等给予扶持,村民收入迅速提升。

  “过去,传统电商把大量消费品输送到农村,对活跃农村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乡村振兴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到城市,即农产品上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仇焕广表示,电商创新的农产品上行体系,为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提供了可能。这种模式不仅惠及农产品供需两端,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打通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知道种啥好,收成卖得快

  当前,农村电商依然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供应链体系不完善等制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认为,尽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流通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仍是制约农产品出村的最大瓶颈。消费者对新、奇、特、优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上市时间集中、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网络消费的特点。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为农产品电商上行服务的内容仍然偏少,农产品上网门槛高、运营成本高、营销推广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只有卖不掉的农产品,没有种不出的农产品。”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说,在供应链体系方面,当前农民最想知道,春天种什么对,秋天收什么好,怎么卖收入高,最大的期盼是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开展智能技术的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以信息化带动规模化、标准化,辐射乡村创业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民服务的便捷性。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认为,在基础设施方面,要以加强产地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突破“网”“端”“流”的限制,打通“最初一公里”。加强“网”的建设,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降低使用费用,为农产品上行创造基础网络条件。加强“端”的建设,加快推进分等分级、包装、初深加工等设施设备向前端布局,提升产地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加工能力。加强“流”的建设,完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扩大产地冷链的覆盖范围,让优质农产品能够安全送到消费者手中。(记者 乔金亮)

  • 相关阅读
  • 中国占全球跨境包裹寄递市场近4成

      昨日,万国邮联电子商务时代跨境合作全球大会在厦门召开。中国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指出,中国是全球跨境包裹寄递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目前来自中国市场的包裹占比已经达到了38%。全行业全年支撑跨境电子商务交...

    时间:11-27
  • 中消协发布车载净化器比较试验结果

      昨日,中消协发布了《19款车载空气净化器比较试验结果》。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被检测样品价格差距超10倍,但是经过综合评定,一些售价接近4000元的产品,在颗粒物净化能力的评价还不如售价不足300元的产品...

    时间:11-27
  • 网红带货,监管要跟上

      今年“双11”,网红直播带货备受热捧。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网红卖货提高了消费者的决策效率,但也出现营销夸大其词、产品质量注水等乱象,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让消费者拥有更舒心的购物体验,还需...

    时间:11-27
  • 南北船合体 全球最大造船集团起航

      1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船舶集团”)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分拆20年之后,由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再次联合重组而来的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正式“起航”。   据了解,中国船舶集团有科研院所、企...

    时间:11-27
  •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实现“双三百”突破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工作时长已超过300天,远超设计寿命;“玉兔二号”巡视器行驶里程也已超过300米,实现了“双三百”的突破。   据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

    时间:11-27
  • 我天文学家发现由重子物质主导的奇特矮星系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近邻宇宙有一类特殊的矮星系,在其几万光年的半径内,主要由重子物质构成,暗物质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这与目前在标准宇宙学模型下的矮星系形成理论预言相违背,...

    时间:11-27
  • 科技助力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

      “过去70年,地球恢复力逐渐丧失,生物圈反馈效应减弱,如果延续当前的发展轨迹,地球会出现重大危机。”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秦大河在该委员会2019年全体会议上表示,面对...

    时间:11-27
  • 中科院发布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中国居第二

      2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发布《2019研究前沿》报告和《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在十大学科领域整体国家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中,...

    时间:11-27
  • 广东联通广东电信建首个5G共享基站

      昨日记者从广东省联通获悉,日前,广东联通已与广东电信共同完成共享载波站点的改造及开通,双方5G用户的测速峰值接近1Gbps,随后广东联通又联合华为公司进行技术升级,在广州完成全球首个基于共享频段的5G ...

    时间:11-27
  • AI赋能产业不能只靠算法 深度融合将成未来发展方向

      “现在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从应用层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天花板,未来应把贝叶斯统计、可泛化的迁移学习、基于知识的自上至下的方法等真正地融合起来,融合发展将成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近日...

    时间:11-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