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当心!挥手照片可能泄露指纹信息

2019-12-09 08:34:02

来源: 科技日报

  你流传到网上的照片、视频,若被拿来做人脸识别,极有可能被解锁;挥手的照片,也有可能泄露指纹信息……在12月6日—8日召开的第15届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国际会议上,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部身份验证、指纹等生物识别手段,容易受到面部伪造等手段的攻击,建议将生物识别认证与其他辅助认证手段相结合,保护用户信息安全,而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人脸失真信息,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进行身份识别。

  每天,大量的个人图片和视频都会出现在网上,这给一些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身份验证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真实世界的各种应用程序中,然而,面部身份验证通常容易受到攻击,我们的照片、视频或3D虚拟人脸模型,会被黑客拿来欺骗面部身份验证系统。”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安盛网络安全讲座教授邓慧杰说,他曾做过试验,“发布在网上的个人照片,能成功解锁70%的用户面部识别”。

  在邓慧杰看来,有些人脸识别系统并不安全,例如,虽说认证时会要求用户点头、眨眼,“但黑客可以借助视频解锁人的面部的三维信息,或者把照片上的眼睛、嘴巴抠掉,用软件去模拟动态特征来解锁”。

  近日发布的《人脸识别落地场景观察报告(2019年)》显示,许多场景的人脸识别设备没有提供隐私政策或用户协议,公众无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例如在一些设置了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商场内,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自己会被拍摄。

  一边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解锁技术,一边却是难以察觉的“丢脸”困境,如何保护用户信息安全?邓慧杰介绍,目前,有研究开始建构人脸更为健全的生物信息,例如用红外、热源检测人脸的血脉信息,查看是否有真实的血液流动。

  最近,邓慧杰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表一种新技术,他在人脸上采集了66个点位的信息,将手机置于距离人脸20厘米的位置后,开始拉远到40厘米,移动的过程中,拍摄下人脸从失真到逼真的画面。“我们一般拍照时,很少会拍自己失真的画面,因为画面是失真扭曲的,但这可以作为身份验证的信息,66个点位之间的影像距离,会随着手机的拉远,逐渐发生变化,这些失真的信息对每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目前难以被攻克。”邓慧杰说,将这些人脸信息采集下来后,他们还会将信息输入机器学习的模型,让机器去计算、验证。

  同时,他建议,不能把生物识别作为唯一的认证办法,“一定要有其他的辅助认证手段,例如口令短信、检测身份的智能硬件、保密问题等”。

  • 相关阅读
  • 明年我国将对缺陷家电实施召回规定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审议通过了《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召回规定》”),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讨论多年的家电召回制度将首次进入实施阶段。   《召回规定》中明确,生产...

    时间:12-11
  • 华为终端明年全线搭载鸿蒙系统

      华为全球旗舰店·深圳万象天地店人头涌动,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HUAWEI Talk主题分享”会中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EMUI10的公开课。他透露,明年华为除了手机、平板和电脑,其他终端产品将全...

    时间:12-11
  • 央地新一轮政策加码知识产权保护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央地正协同发力加码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政策,其中加强新领域新业态产权保护、优化协作衔接机制等正成为新一轮施策重点。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已取得长足进步,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

    时间:12-11
  • 支持个性化需求 网络切片让5G分身有术

      据报道,中兴通讯近日携手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助力中控集团开通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SA)站点,并将“5G切片+边缘计算+智能制造”在浙江成功试商用,助力企业打造5G智慧新工厂。   那么,新闻中提到的切片是什...

    时间:12-11
  • 语音社交产品涌现 包容创新与严格监管需并行

      前段时间,网易公司上线了一款社交软件“声波”,用户在完成登录后可选择进入不同的语音房间进行互动。   除了“声波”,今年还涌现了不少同类的社交产品。有人不禁对此表示了担忧:在视频日渐成为互联网信...

    时间:12-11
  • 手机充一次电用一年,现有技术难实现

      1秒下载一部电影,你体验过吗?   5G时代来临,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直播,速度都将快到飞起,几乎没有卡顿现象。网速不再是限制用户畅游网络空间的主要障碍,相比之下,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却让人担忧。   ...

    时间:12-11
  • 中国科学家获得亚洲科学大奖

      记者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悉,12月6日,日本仁科纪念基金会在东京会馆召开仁科芳雄奖项的颁奖典礼和晚宴,基金会理事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林诚宣布,将2019年度“仁科芳雄亚洲奖”授予中国科学...

    时间:12-10
  • 应用场景勤落地 城市管理更智慧

      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中新天津生态城加快实施“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日前,中新天津生态城华为滨海基地投入运营,27个智能产业项目“牵手”落户,将...

    时间:12-10
  • “鹊桥”又有新动作 三根天线探秘宇宙黑暗时代

      自顺利着陆月球背面以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事实上,我们能得知它们的动态,多亏“鹊桥”号中继星架起的通信桥梁。   在提供通信中继服务的同时,“鹊桥”号中继星还肩...

    时间:12-10
  • “量子压缩”升级LIGO 每周都能发现新引力波

      2015年9月,位于美国的激光干涉重力波观测仪(LIGO)首次探测到引力波,验证了爱因斯坦提出的“百年猜想”,人类天文学开启了“引力波时代”。   日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时间:12-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