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可引发核聚变

2019-12-10 08:21:28

来源: 科技日报

  根据核物理的理论,控制受控核聚变需要高能量。但是,利用X射线的最新自由电子激光器提供的能量和电磁场,可以在较低能量下引发核聚变,德国德累斯顿—罗森多夫亥姆霍兹中心(HZDR)科学家在《物理评论》杂志上证明了这一点。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通过核聚变来发电,一方面这是一种几乎取之不尽的能源,另一方面要想掌握核聚变,还有许多技术障碍。其中之一是为了引发核聚变,必须要克服聚变在一起的带相似电荷的原子核的强电排斥力,这通常需要很高能量。

  但是,还有另一种方法,该项研究的合著者弗里德曼·奎塞尔说:“如果可用较低能量,通过量子力学隧道效应也可以实现聚变。这样一来,由核心排斥力引起的能垒便以较低的能量穿过隧道。”这个过程不是理论上的构建,而是一个现实,在太阳芯中发现温度和压力条件不足以克服氢核聚变的能垒,然而,通过足够数量的隧穿过程可以维持聚变反应。

  HZDR科学家在他们目前的工作中研究了通过辐射对隧穿过程的支持是否可以促进受控的融合。迄今为止,用于触发此类过程的常规激光辐射的性能太低,但这状况很快就会改变。现在使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XFEL),已经可以实现每平方厘米10—20瓦的功率密度。这大约相当于太阳辐射功率的1000倍,集中在1枚硬币的表面。HZDR理论物理系主任拉尔夫·许尔策豪德教授说:“这使我们进入了可以用强力X射线激光器支持这种隧穿过程的领域。”

  这个想法是,导致铁心排斥的强电场,与较弱但变化迅速的电磁场叠加在一起,这可以借助XFEL产生。HZDR科学家通过氢同位素氘和氚的融合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隧道速率,足够数量的引发隧穿过程最终可以实现成功且受控的聚变反应。现在,当谈到未来的聚变电站概念时,该反应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反应之一。

  • 相关阅读
  • 中国科学家获得亚洲科学大奖

      记者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悉,12月6日,日本仁科纪念基金会在东京会馆召开仁科芳雄奖项的颁奖典礼和晚宴,基金会理事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林诚宣布,将2019年度“仁科芳雄亚洲奖”授予中国科学...

    时间:12-10
  • 应用场景勤落地 城市管理更智慧

      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中新天津生态城加快实施“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日前,中新天津生态城华为滨海基地投入运营,27个智能产业项目“牵手”落户,将...

    时间:12-10
  • “鹊桥”又有新动作 三根天线探秘宇宙黑暗时代

      自顺利着陆月球背面以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事实上,我们能得知它们的动态,多亏“鹊桥”号中继星架起的通信桥梁。   在提供通信中继服务的同时,“鹊桥”号中继星还肩...

    时间:12-10
  • “量子压缩”升级LIGO 每周都能发现新引力波

      2015年9月,位于美国的激光干涉重力波观测仪(LIGO)首次探测到引力波,验证了爱因斯坦提出的“百年猜想”,人类天文学开启了“引力波时代”。   日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时间:12-10
  • 个人信息泄露 APP默认勾选问题最严重

      “数据显示,在受访者遇到的APP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中,最多的是默认勾选问题,占64.69%。”日前,在由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上,南都个人信息保护...

    时间:12-10
  • “i深圳”区块链电子证照平台上线

      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9日正式上线发布,实现居民身份证等24类常用电子证照上链,在个人隐私得到最大程度保护的基础上,企业市民携带纸质证明办事的不便将大大减少,办事有望...

    时间:12-10
  • 打破科技创新体制壁垒

      最近,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共产生了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当选的75位院士中,有两名院士来自民营企业,王坚院士更是被称为“民企院士第一人”。   前不久,科技部公布...

    时间:12-10
  • 人工智能发展之路还很长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起步较晚,要努力在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

    时间:12-10
  • 电力数据动脑 千家万户受益

      输入关键词,电网扶贫、用电情况、上网电量等数据一目了然;线路故障、区域停电可预测预警;实时采集“供能—用能”全过程数据,为用能企业建立能耗智慧管理体系,指导企业能源使用更合理、更经济;为全省30...

    时间:12-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