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令人惊叹的不只是快速与智能——京张高铁首发体验

2019-12-31 08:07:51

来源: 光明日报

  12月30日上午8点30分,G8811次列车从北京北站出发,驶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崇礼太子城站。这次列车的顺利驶出,标志着世界第一条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从进站安检并最终乘车,记者发现,整趟旅途中不少人性化细节和“黑科技”令人印象深刻。作为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开世界智能铁路先河的京张高铁展示出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智慧”令人惊叹。

  在站内导航方面,各种智能机器人就像随行小秘书,不仅可以实现站内导航,还可以为旅客运输行李。只需扫描二维码或者进行人脸识别,机器人就会在站内跟随旅客行走。此外,一证通行刷脸进站也是京张高铁智能运营的一部分,旅客进站乘车无须身份证、车票,只要在12306客户端进行过实名刷脸认证,在乘坐京张高铁线路时就可以直接刷脸进站。

  “和进站环节相比,京张高铁更多的‘黑科技’还是在列车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张波表示,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在行车、服务、运维三方面均进行智能化提升,使旅客乘坐更加舒适。

  登上智能动车组,记者看到,充满科技感的蓝色灯光、胡桃木色的车厢部件、近2米宽的行李架、宽大的无障碍洗手间……崭新的车内设施整洁亮丽,奥运冰雪主题气氛更是扑面而来。

  “智能高铁太漂亮了,还有地方专门放雪板。”来自北京的王先生和朋友是滑雪爱好者,他俩一上车就看到了增设的滑雪器材柜,在询问得知自己的器材型号刚好适用后,两人不住称赞。

  列车发车后,几分钟后便钻进了清华园隧道,这条长6.02公里的隧道头顶十号线、四号线及十三号线地铁,地铁变形控制指标要求沉降不能超过3毫米。“为严格控制沉降标准,清华园隧道建造过程中在盾构机上搭载传感器,对施工进行智能管理,将隧道沉降控制到了惊人的0.8毫米。”中铁十四局清华园隧道项目总工程师高始军表示,正因如此,清华园隧道被誉为“中国高铁智能建造第一隧”。

  京张高铁线路中隧道数量众多,为了使旅客可以接收到更稳定的信号,京张高铁还采用了华为4G/5G共模设备,使高铁旅客网络信号切换次数减少90%。一次施工后,还可支持5G技术的不断改进,未来还将实现在列车上观看奥运赛事直播。

  据了解,京张高铁正线全长17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但沿路各段的开行速度不同,分为120公里、200公里、250公里和350公里时速不等。令人惊叹的是,在这样复杂的路况下,智能动车组还首次引入了自动驾驶技术。

  “智能动车组的车辆可以实现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车站自动停车、车门自动打开、车门及站台门联动控制等,司机只需要操纵一个按钮,动车组就可以实现自动加速,减速,到站后自动停车,自动开门,大大降低了司机的劳动强度。”张波介绍,目前,部分京张高铁车次采用的是智能动车组。旅客想体验智能列车,可在12306系统中选择标有“智能动车组”的车次。

  1909年,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110年后,当京张高铁行至八达岭长城,从青龙桥火车站地下呼啸而过,新老京张铁路蹚过历史长河,跨越百年时间,在冬奥时代“交汇”。中铁设计京张高铁项目总负责人蒋伟平表示,从彼时的追赶者,到如今的领航者,京张高铁开通运营的背后,是中国人脚踏实地的品格和为国争光的情怀,凭借这股精神,中国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訾谦)

  • 相关阅读
  • 天天喊石墨烯电池 其实都叫错了

     与石墨相比,不具有层状结构的石墨烯用作锂电负极的产业化前景不乐观。从目前技术发展阶段来看,石墨烯电池尚未出现。   不久前,某知名厂商在法国官方推特上发布消息,预告其将是第一个配备“石墨烯电池”...

    时间:01-13
  • 移动支付,这些担心咋消除

      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为2019年的移动支付用户画了一幅清晰的画像。   调查显示,2019年,移动支付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占比与上年基本保持一致;大部分用...

    时间:01-13
  • 长三角携手打造首个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日前在沪举行的“2020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暨工业人共振嘉年华”上传来消息,上海已有近300家大型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形成15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6万多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平均降本...

    时间:01-13
  • 宋志平:模仿创新时代进入尾声

      昨天下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受邀在深圳发表主旨演讲,以中国建材十多年的转型之路剖析企业创新实践和转型可参考的路径。这是深圳市明德创新企业成长研究院(卓越汇学习社区)为社区企业家们带来第...

    时间:01-13
  • 我们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新教材

      【新闻随笔】   近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在高等学校教材建设方面,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适应新形势,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人工智能、...

    时间:01-13
  • 好友数量扩容 微信得失何在?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微信体量将变得更加庞大,有可能变成一个混杂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职业社交、两性社交等多种功能的集合器。   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近日在微信年度大会上表示,将近一...

    时间:01-10
  • 美国消费电子展描绘未来出行新蓝图

      2020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于7日开幕,日渐成熟的人工智能和5G技术与车企结合愈发紧密,此次展会上出现了众多新品和前沿出行方案。   密集发布新锐产品   包括传统车企和知名电子厂商在内的...

    时间:01-10
  • 异军突起的HIT是什么硬科技

      受益于异军突起的HIT光伏电池概念股,近期光伏概念指数大涨。拓日新能、亿晶光电、亚玛顿等多只概念股票表现优异。   招商证券分析师游家训介绍,HIT是“异质结”电池技术的英文简称,简单说就是一种全新的...

    时间:01-09
  • 人工智能助力影视剧“经典永流传”

      “我现在非常爱看老剧、老电影,因为经典永远不会过时。”“90后”小伙儿董强是一个资深“老剧”“老电影”爱好者,下班回家边吃饭边看《神探狄仁杰》《地道战》《老井》等经典影视剧是他的生活常态。董强发...

    时间:01-09
  • 达摩院发布2020年十大科技趋势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前沿科技研究机构达摩院发布了2020十大科技趋势,涵盖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及技术热词。业内认为,达摩院发布的趋势内容聚焦了正在走进现实生活的前沿技术,成为相关行...

    时间:01-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