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反其他国家的间谍或关键人物也是美国等国情报部门惯常的手段。《洛杉矶时报》曾披露,冷战时期,美国制定了特别法案,中情局每年有权将100人带进美国,这些人大多来自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冷战后,中情局把网罗叛逃间谍的目光瞄向伊朗等国家。为减缓伊朗核进程,中情局还设立了“人才外流计划”,引诱伊朗高官和主要科学家叛变。今年4月,以色列官员公开宣布,以色列帮助伊朗一名核科学家“叛逃”出境。此后一场真假核科学家事件在美国、伊朗、以色列之间展开,事件扑朔迷离,至今让外界捉摸不透。
“只要有秘密就有间谍”
美国学者拉??法拉戈曾说,人类最早使用的武器就是石块、棒子和情报。可见间谍活动的悠久历史。许多人觉得,随着人类进入和平时期,间谍活动将越来越少。不过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一篇报道中引述专家的话称,与冷战时期相比,现在的间谍活动非但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增多的趋势。华盛顿国际间谍博物馆负责人欧内斯特说:“只要还有人想知道的秘密存在,间谍就将一直发挥作用。”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间谍活动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它与和平无关,甚至与外交关系的好坏也没有关系。两个相互怀疑甚至敌视的国家,必然需要间谍活动来刺探对方的情报,以在处理两国关系中占据主动。就算是关系非常友好的国家,也有自己的秘密,这就为间谍活动提供了空间。
路透社在题为“黑客时代为何还需要潜伏的间谍”的报道中说,谍报人员可以完成一些黑客无法完成的任务,譬如找出人们的弱点与失误。一名英国“外交人员”称:“情报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发现弱点,然后为己所用。人的因素可以很有价值,不应该被低估。”
鲍威尔说,谍报部门在用人要求上,首要条件便是忠诚,这甚至比个人素质还要重要。宁可放弃一个天才,也会选一个忠诚的人。所以严格来讲,从情报部门本身叛变的并不多。而一旦出现叛变者,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如果不严惩,后患无穷。谍报部门与其他领域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在于,只要投身于谍海,就要遵守同样的游戏规则,与政治、法律制度等统统无关。这也决定了各国在对待反叛间谍时同样是“严惩不贷”。(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