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3月13日发表了题为《北约正逐步走向自杀》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北约不会接受从阿富汗撤军代表着失败的说法。塔利班没有在战场上击败北约。以北约为首的联盟正“过渡到”阿富汗安全部队。部分军人将留下来训练阿富汗部队。这一切都没错。但考虑到出兵的最初使命是在阿富汗创建一个光辉的民主社会,而且在此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牺牲和财力,现在的局面并不像一场胜利。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没有战略的撤军。
这让北约有些不知所措。当年苏联解体夺去了北约创立之初的使命。截至那时,北约从未投入作战。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北约耗费巨量纸张,一遍又一遍地拟定新的战略思想,以更新使命。
北约已经不合时宜,但起码它还有事可做。正如北约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所言,它成了一个“能够投入行动的”联盟。
北约曾有过远大的志向。一段时间内——还记得美国在乔治·W·布什时代渴望永久保留全球霸权的那些令人兴奋的日子吧——北约似乎将成为世界警察。位于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很喜欢“境外”作战。有人信心满满地预计,阿富汗将只是许多成功中的首例。就连爱好和平的德国人也无视本国宪法,向欧洲境外派遣了军队。
如今已时过境迁。在地缘政治中,十年足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各方已经厌倦了干预——华盛顿尤其如此。奥巴马希望作为一名从海外撤军的美国总统被载入史册。美国可以利用无人机和特种部队对敌人进行远程打击。叙利亚可以自己打内战。德国已再次以中立的瑞士为榜样。柏林仅仅因为派遣少量军人掩护从利比亚撤回德国侨民的行动,就在政治上陷入麻烦。
不打仗不会剥夺北约的存在理由。如果说西方从冷战以后的时代得到了任何收获的话,那就是生活是不可预测的。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正在研制核武器,伊斯兰圣战极端分子蔓延到了非洲。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以外,网络空间还带来了大规模中断的威胁。日益崛起的国家正在加大军费支出,而它们并非全都是西方的天然盟友。
欧洲的集体防务也仍具有一定价值。俄罗斯生锈的坦克永远开不过中欧的辽阔平原,但即便如此,弗拉基米尔·普京领导的克里姆林宫仍具有威胁性。在中亚、高加索地区和乌克兰,俄罗斯正着手重建其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宗主权。普京从未心平气和地接受俄罗斯帝国的消亡。
拉斯穆森自然有些先入之见,但他上月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讲到了一些我所听到的最有力的保持团结的理由。不过,他承认困难非常大。北约要想对新威胁具有妥善的“准备”,就需要拥有军事能力。这得花钱,但没有人愿意埋单。
紧缩滋生了自满。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大多早就抛弃了军事支出至少达到本国GDP 2%的承诺。现在,它们正在寻找阿富汗战争结束的“红利”。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欧洲相对的军事开支大国,正在削减军力。
这两国显然都热衷于海外干预,无论是在利比亚、马里还是叙利亚,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它们不愿为此出钱。其他欧洲国家的军费预算正朝着跌破1%的方向前进。甚至那些对俄罗斯的意图表示震惊的前共产党国家也削减了本国的军力。
只要美国愿意为此埋单,这些就不是什么大事。在北约的军事支出中,美国的份额已从50%飙升至近75%。但“自动减支方案”让美国军事支出大手大脚的时代落下了帷幕。即便白宫和国会敲定财政协议,美国国防预算仍面临大幅削减。华盛顿的政客们不愿为欧洲的节俭埋单。
北约的存在理由应当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可以用较少的支出来保障安全,只需看看中东和北非的事件,看看核扩散,看看网络空间的激烈交锋,或者看看失败国家充斥的暴力极端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