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恋博物馆的藏品中,目前来自中国的虽然还不多,但也不乏动人的故事。曾经有一对天文学界情侣都是北京人,女孩26岁生日那天,男孩送给她一张恒星的光谱图,这是猎户座中的一颗恒星,离地球26光年。他写道:
在你出生的那一刻,有一束光芒从这颗恒星出发,
它穿越漫无边际的星际空间,穿过数不尽的尘埃和星云,
经过26光年的旅程来到这里。
你从那一刻起,也经过漫长岁月的旅程来到这里。
你和你的星光在这里相遇,
我和你也在这里相遇。
女孩在注释中说:“尽管我们现在分手了,但我每次仰望猎户星座,都会有甜蜜的回忆涌上心头。”
愈合伤痛,爱存心底
来失恋博物馆参观的,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年轻的情侣,大多数都沉浸在藏品的故事中,神色凝重,偶尔也发出轻笑。68岁的莎拉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当记者问起她的感受时,她说:“我想起了一幕幕往事,我也经历过失败的感情……”说着,泪水涌来,竟说不下去了。
正是恋爱中这种令人难以割舍的回忆,让一对恋人在分手时萌生了创建失恋博物馆的念头。克罗地亚制片人欧琳卡·维什蒂查和画家德拉仁·格鲁比西奇曾经相爱了4年,分手时,他们和许多人一样,对如何处理两人的爱情信物犯了难。他们不愿意扔掉这些见证了以往美好时光的东西。欧琳卡说:“我们不想忘掉过去,每一个走进过我们生活的人,都是我们人生的组成部分。对这份珍贵的感情遗产,我们一定要收藏好。”
但收藏在什么地方合适呢?要是能放在博物馆里就好了。于是,俩人就有了创办失恋博物馆的想法。他们希望这个博物馆能通过收藏和展出曾经的爱情信物,帮助人们保存爱的记忆。同时,这也是一座“有故事”的博物馆,每位藏品捐赠者都要写下自己的爱情故事。在讲述中,伤痛也许会慢慢愈合,爱的回忆则留存心底。观众则会从这些藏品及其包含的故事中找到共鸣。
欧琳卡和德拉仁相信,每个人,无论拥有怎样的经历和文化、社会、政治以及经济背景,只要经历过失恋,就能明白那种怀疑、煎熬,就能体会那种情绪的起起落落。“看到那些和你有着相似经历的人都走出来了,你也会学着接受、放下,并珍藏这些回忆,继续前行。”欧琳卡说。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开始了失恋博物馆在世界各地的巡回展览。每到一座城市,他们都会收集和展出当地的展品。随着展览次数的增加,失恋博物馆的藏品越来越丰富,而且慢慢地显现出一些有意思的地域特点。
跨越个体和文化的界限
在科技发达的新加坡,他们搜集来的很多是MP3播放器、相机等数码产品。同样在新加坡,他们还收到了一只泰迪熊,那是一个中国女孩儿和一个马来西亚男孩儿的爱情信物,由于双方家庭的反对,他们分手了。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大量展品都没有什么新意,多是报纸、电影海报及沙漏等,但他们见证了经济驱动下的移民潮曾使无数情侣分手、家庭破裂。在旧金山,一只竹编小鹿讲述了一段悲惨的故事—一个美国士兵从伊拉克战场回来后患上了创伤后压力性精神障碍,因为女友提出分手,他的病情雪上加霜,最后失控,在车祸中丧生。
从克罗地亚和波黑等前南斯拉夫国家搜集到的许多展品更是带有战争留下的痛苦烙印。一位在克罗地亚独立战争中负伤的军人捐赠了一截膝关节以下的假肢,他在说明中写道:“1992年春,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在这里的一家医院,我遇到了年轻漂亮的她,那时的她很有抱负,是国防部的社会服务人员,她帮助我找到了一些做假肢的材料,我的爱意油然而生。遗憾的是,我们的爱没有这假肢长久,它的材料确实是很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