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压背后,各方仍是留有余地的。
基辅当局一面做出强硬姿态,一面小心翼翼地用兵,斯拉维扬斯克两次占领,又两次主动后撤,边境上一面强调“坚决打击侵略”,一面又称俄军演未侵犯乌克兰领土;西方一面做出强硬施压姿态,一面谨慎地将对乌军事支持局限在“非致命”层面;至于俄罗斯,尽管不断秀肌肉,放狠话,但实际步伐却显得拘谨,和此前在克里米亚的大胆迅速形成鲜明对比。
西方和基辅当局深知,和俄全面撕破脸皮的代价是沉重甚至难以承受的,前者提高调门,目的是逼俄罗斯知难而退,后者渲染危险,则是基于“会哭孩子有奶喝”的考量;而俄罗斯何尝不知,直接武装干预东乌,从政治、法理上都找不到充分理由和广泛支持,甚至在东乌,大多数居民也只是对基辅当局的歧视政策反感,并不支持加入俄罗斯,更不支持占领政府机关“来路不明”的亲俄武装,所谓“授权在乌用兵”,其实早在3月2日就已由俄上院做出决定,一些俄媒的渲染,不过炒冷饭而已。
从目前情况看,东乌危机各方立场泾渭分明,且日内瓦协议破局后彼此间缺乏基本信任,至少在5月25日大选前难有缓和余地。但各方也深知冲突升级的严重性,在放狠话之余不约而同留有余地,东乌危机演变成西方和俄罗斯间长期的关系“盲肠”、甚至演变成新冷战的可能性都有,但“世界大战说”未免危言耸听。(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