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全球能源新格局诞生 美取代欧佩克成为主导者

全球能源新格局诞生 美取代欧佩克成为主导者

2014-12-03 16:04: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华盛顿12月2日电 国际能源市场的权力结构正在转型。欧佩克已不再是世界石油的定价者和关键供应商,美国晋升为新的“王者”。这是美国媒体从近期国际油价“自由落体般”暴跌、石油输出国组织却决定不减产这一现象中得出的结论。在人们对此轮油价下跌众说纷纭的时候,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是市场供需规律引发了此轮油价下跌。

  全球能源新格局诞生
  上周四,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维持日产3000万桶原油的水平不变。该决定一宣布,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应声下跌。周五收盘时,纽约原油期货报66.15美元/桶,创下2009年9月以来的最低收盘价。而在过去5个月中,全球原油基准布伦特油价已跌逾39%,从6月份最高点的115.06美元/桶跌至11月28日的70.15美元。
  《纽约时报》文章分析称,欧佩克在此轮国际油价暴跌中表现出“不作为”或“无能”,显示出该组织已经不再是左右全球石油供应与价格的主导力量。一夜之间,未来几个月可能超过欧佩克中的“老大”沙特、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的美国,取代欧佩克登上了主导者这一巅峰位置。美国也可能即将实现40多年来历任总统梦寐以求的目标:成为一个能源独立的国家。
  能源历史学家丹尼尔·尤金表示,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美国石油产量的增长,使其成了世界原油市场的决定性力量。而此次欧佩克部长级会议的结果表明,该组织的12个成员国已经看到并认识到,国际能源市场已经改换了天地。
  自1960年成立以来,作为“二战”后抵御西方石油巨头垄断国际石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欧佩克一直是国际油气市场中的一大“玩家”。这个石油生产者联盟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价格托拉斯的角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金时期,欧佩克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仅奠定了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龙头地位,还因此在冷战中赢得了可观的政治影响力。
  21世纪初,国际油价曾一度大幅上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沙特曾通过增产的办法来打压油价增速。
  大约8年前,在美国北达科达州和得克萨斯州,几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能源公司开始使用“水力压裂法”新技术,从以前无法企及的大量坚硬的页岩中开采油气。这使得美国的石油产量6年来增长了约80%,且仍在以约100万桶/日的增长速度发展。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6月中旬发布的《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2013年,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包括原油、致密油、油砂和天然气液,但不包括生物燃料等)为3683万桶/日,约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42%,比2012年减产60万桶/日。而美国的石油产量为1000万桶/日,比2012年增加110万桶/日,占非欧佩克成员国总产增长量的约90%。分析称,市场份额的这种此消彼长,是欧佩克光辉黯淡的重要原因。
  “油价暴跌是供需关系使然”
  昔日,欧佩克能够通过调节产量来控制油价,并同时维持现有市场份额,是建立在其拥有定价权与市场份额巨大的基础之上。而在当前世界能源格局中,对欧佩克来说,“保价格”与“保市场”已犹如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而在此次会议上作出的“保市场”优先于“保价格”的决定,更是反映了这个往日霸主的无奈与两难。
  首先,即使欧佩克决定单方面减产,其成员如何减产的配额设定将极其艰难。在此压力之下,多家分析机构称,欧佩克的减产量最多为100万桶/日左右,而这个数额显然很难刺激油价上扬。如果欧佩克大幅减产并成功刺激油价回升,那么,北美的页岩油生产商则会有加大投资的更大动力,欧佩克当前的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被蚕食。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