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俄罗斯“软实力外交”不同凡响

2019-11-03 06:17: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俄罗斯“软实力外交”不同凡响

11月1日,土俄军队首次在叙利亚北部地区联合巡逻 摄影/新华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刚刚过去的10月,俄罗斯外交密集发力,成为国际外交舞台一道道绚丽风景线——从俄非峰会到中东斡旋,从打破西方“铁桶阵”到牵手拉美,普京总统的外交大手笔在金秋时节有着诗意般挥洒。对此,有人惊讶、有人懊恼、有人钦羡……

  首先是“重返非洲”,举行首届俄罗斯与非洲国家峰会是俄罗斯外交让人意料之外的大手笔。

  10月23日至24日,普京和非洲国家领导人在黑海之滨索契聚首。除了43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其他11个非洲国家的代表之外,还有以企业家为主的超过一万名非洲社会人士受邀参加在索契举行的首届俄非峰会,其规模之大,让俄罗斯媒体惊呼:自2005年胜利日阅兵以来,俄罗斯还从来没接待如此多的国家元首。峰会成果斐然——双方在会议期间签署价值约125亿美元的协议, 一致同意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峰会。

  国际舆论惊呼“俄罗斯重返非洲”是有原因的。冷战美苏争霸之时,非洲是双方交锋的前沿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在非洲的影响力达到巅峰。此后随着苏联解体,作为苏联外交遗产接班人,俄罗斯在非洲的影响力随之烟消云散。1992年俄罗斯关闭了9个非洲大使馆和4个领事馆。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开始着手恢复,但步子不大。近年来,俄罗斯才真正把眼光再次投向非洲,峰会的举行顺理成章。

  索契峰会让俄非关系上升到战略新高度,步入机制化建设新轨道,前景可期。俄非合作在军售、发展电力、勘探资源等方面有优势,但最大潜力还是在“软实力”上。据法国《世界报》报道,整个非洲有150万从俄罗斯学成归来的毕业生,这是其软实力之王牌。

  不过,俄非年贸易额才200亿美元,且大都集中于北非,所以做大做强任重道远。

  其次是斡旋中东,俄罗斯展现出老牌大国的外交底蕴。

  利用美国撤出叙利亚北部、抛弃多年盟友库尔德武装这一无厘头“外交昏招”,普京“嗅觉”灵敏,积极介入,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土叙边界设立“安全区”问题上达成共识。此举可谓“四两拨千斤”,普京成功地让冲突各方——阿萨德政权、土耳其和曾亲美的库尔德武装都得仰仗俄罗斯。这意味着,俄罗斯不仅进一步确立了在土叙争端中扮演“调解人”和“监督者”的角色,也巩固了自2015年出兵叙利亚以来确立的影响力。西方媒体直呼,“白宫将胜利拱手送给俄罗斯”。

  历史回望,2015年俄罗斯突然发兵叙利亚支持阿萨德政权走的是一步险棋,因为后者正面临西方世界的打压和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抛弃。俄罗斯强力军事介入让摇摇欲坠的阿萨德政权不仅挺住了,而且几年来不断收复失地。斡旋腾挪之间,俄罗斯在中东不仅有坚固的战略堡垒,而且“朋友圈”越来越大。

  10月中旬,普京访问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两个老牌盟友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挖墙脚”意味很浓。普京受到的高规格接待让不少西方媒体感慨,俄罗斯在中东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量级,俨然成为中东的超级政治“中间人”。

  第三是分化西方,利用欧美矛盾,俄法、俄欧关系变暖,打破了自乌克兰危机以来西方阵营构建的“铁桶阵”。

  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让人嗟叹。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崩溃叶利钦政权采取“取悦西方伙伴”的外交政策,但并未换来西方的认同与援助,后来不少俄罗斯精英将此视为“国家耻辱”。

  新世纪之初,刚上台的普京总统总体上也还是想融入西方。然而,在对俄关系上放纵了十年的西方还是得寸进尺,打破“君子协定”将北约东扩至俄罗斯家门口,企图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纳入北约,此举触动了俄罗斯的“红线”,格鲁吉亚战争和克里米亚入俄标志着俄罗斯忍无可忍,反戈一击。但与此同时,西方阵营将俄罗斯开除出G8,开始制裁俄罗斯,“新铁幕”横亘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

  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西方阵营“铁桶阵”的漏洞正是美国人敲出来的。近年来,特朗普政府为一己之私抛弃盟友、打击盟友的做派让欧洲人寒心。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不止一次宣称欧洲人要“靠自己”,美国人靠不住。

  马克龙两大举动让人浮想联翩:一是今年6月,在法国支持下俄罗斯重返欧洲理事会;二是今年8月G7峰会举办前夕,作为G7东道主的马克龙总统邀请普京访法并在布雷冈松堡高调会晤。马克龙近来放出风声可能会出席明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二战胜利75周年庆典。

  俄法、俄欧关系变暖并非只是欧方主动,俄罗斯也一直在主动作为,这是一个不断更新上演的连续剧。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表示,俄罗斯在积极推行“中间软性外交”;而法国《费加罗报》10月初刊文指出,俄“软实力外交”收放自如。

  • 相关阅读
  • 德国力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2030年前将建100万个充电桩

      中新社柏林11月3日电 (记者 彭大伟)德国总理默克尔3日表示,德联邦政府将携手汽车业界推动出行方式的转型。为此,她即将在同汽车业界的对话中探讨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充电设施建设和汽车业转型对就业的...

    时间:11-04
  • 美国纽约市亚裔警官数量显著增长

      新华社纽约11月3日电(记者周效政 长远)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市的亚裔警官数量近年来显著增长,其中华裔占到近半数。   最新数据显示,在纽约市警察局约3.6万名在职警员中,超过3000人为亚裔,占比约8.5%...

    时间:11-04
  • 法国北部发生大巴侧翻事故导致33人受伤

      新华社巴黎11月3日电(记者胡雪)一辆长途大巴3日在法国北部索姆省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导致33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   据法国媒体报道,发生事故的大巴隶属于德国弗利克斯巴士公司,从事法国巴...

    时间:11-04
  • 德国的这个城市为何宣布进入“纳粹紧急状态”

      德国的这个城市为何宣布进入“纳粹紧急状态”   国际纵横   从“纳粹紧急状态”等行动来看,德国与欧洲的主流政治力量,对于民粹主义和极右翼保持着相当高的警惕。   据新华社报道,最近,德国...

    时间:11-04
  • 美国发布军用AI伦理原则 打开了AI军事化的闸门

      美国发布军用AI伦理原则 打开了AI军事化的闸门   科技与人   基于这份报告,美国很有可能成为全世界首个推出人工智能军事化伦理标准的国家。   11月1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创新委员会推出了...

    时间:11-04
  • 伊朗最高领袖强调应禁止与美国谈判

      新华社德黑兰11月3日电 据伊朗新闻电视台3日消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当天发表谈话,强调应禁止伊朗与美国谈判,以防止美国对伊朗进行渗透活动。   哈梅内伊在伊朗人质事件发生40周年的前一天在首...

    时间:11-04
  • 尼泊尔中部发生车祸至少17人死亡

      新华社加德满都11月3日电(记者周盛平)据尼泊尔警方3日消息,尼泊尔当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大客车坠崖掉入河中,造成至少17人死亡,其中包括7名儿童,另有大约50人受伤,多名伤者伤势严重。   事...

    时间:11-04
  • 也门荷台达地雷爆炸致5人伤亡

      新华社科威特城11月3日电(记者聂云鹏 王薇)亚丁消息:也门政府军3日说,也门红海城市荷台达当天发生地雷爆炸事件,导致2名儿童死亡,3人受伤。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也门政府军官员告诉新华社记者,...

    时间:11-03
  • 俄总理:俄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潜力巨大

    资料图: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   中新社莫斯科11月3日电 综合塔斯社、《曼谷邮报》3日消息,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接受泰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潜力巨大。   梅德韦杰...

    时间:11-03
  • 尼泊尔总统下令罢免全国7个省省长职务

      中新社加德满都11月3日电 (记者 张晨翼)尼泊尔总统班达里3日下午发布命令,罢免全国7个省现任省长的职务。   根据当天尼泊尔总统办公室发布的公告,总统是在联邦政府的建议下,依照宪法规定的职权发...

    时间:11-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