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城市高温问题如何破解——访德国“绿色人才奖”得主何宝杰

2021-10-26 01:35:29

来源:科技日报

  城市高温问题如何破解

  ——访德国“绿色人才奖”得主何宝杰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山

  今日视点

  近日,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弘深青年学者何宝杰副教授荣获了德国联邦教研部资助的2021年度“绿色人才奖”。围绕其在城市热缓解与适应、净零碳建成环境的开创性研究,科技日报记者对何宝杰进行了专访。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生力量

  身为90后的何宝杰主要研究城市气候与建筑环境。加入重庆大学之前,何宝杰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学院的博士及副研究员。目前为止,何宝杰已经在科学期刊发表同行评审论文70余篇,在能源和建筑环境方面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已有10篇被全球引文数据库认可的高被引/热点论文。“绿色人才奖”评委高度评价何宝杰在可持续城市规划和城市气候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城市热缓解与适应、净零碳建成环境的开创性研究,对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和城市化进程热岛效应共同引发的城市热问题尤为重要。

  德国联邦教研部资助的“绿色人才奖”也被称为德国的“绿色人才计划”,设立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该奖自2009年起每年颁发一次,针对德国以外的全球青年科学家,以表彰他们为国家、社会、社区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目前为止已表彰了来自72个国家的307名才华横溢的研究人员。“绿色人才奖”促进了可持续发展领域创新思想的全球交流,并为年轻科学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发展的平台。

  何宝杰介绍说,2021年获奖的25位青年科研人员是从78个国家的467名申请者中遴选出来的。从10月7日开始,获奖者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在线科学讨论与交流,并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建立联系,为今后的相互合作奠定基础。

  在颁奖礼之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处的孙国旺参赞祝贺了何宝杰,并高度评价其在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做出的努力。作为“绿色人才奖”的一部分,2022年,何宝杰将获全额资助,短期访问德国并开展合作研究。

  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城市热缓解和适应方面,何宝杰的主要贡献是推动营造凉爽城市社区发展,解决由高温热浪和热岛效应共同造成的城市热问题。何宝杰说:“在这方面,我重点探究城市形态与城市通风性能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城市形态和城市通风耦合对热岛效应和室外热舒适度的影响,旨在尝试实现城市通风降温的目的。现在,我的研究还包括建立城市降温体系,综合考虑各类降温技术策略,例如城市通风、绿色屋顶、绿色立面、行道树、水体、透水路面、反射路面和遮阳设施等等,并基于不同城市背景和城市形态,针对性地选择城市降温技术以及热适应策略,降低高温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影响。”

  在低碳建筑设计与推广方面,何宝杰介绍说:“我的研究主要包括绿色建筑、零能耗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推广。自2020年6月开始,我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导师与同事们,共同开展净零碳建成环境方面的研究,旨在从全寿命周期内考虑净零运行碳和净零隐含碳,在建筑建造领域对碳中和及气候变化缓解作出贡献。这项研究主要为澳大利亚编写净零碳建成环境指南,评估建筑碳排放强度,探索净零碳建成环境实现路径以及各种实现手段与策略,并思考当前与未来的一些挑战。”

  此外,何宝杰参与编著了《净零碳建成环境》一书,并将于2021年底出版。这本书可以为全球净零碳建成环境的实现策略提供参考与指导。他正在开展的气候智慧城市项目,针对城市15分钟生活圈打造智慧城市热缓解适应决策系统,旨在为城市决策人员提供有效城市高温缓解措施,例如绿植配置、水体配置、遮阳设施、社区形态等,同时也为民众提供有效热缓解措施。何宝杰说:“我在城市热缓解适应以及低碳建筑设计与推广这两方面的研究,本质上都是尝试缓解气候变化问题和减少相关灾害影响。”

  加强合作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何宝杰说:“在学习和研究中,我一直尝试从实际出发,考虑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是国际重大战略需求,而且是国家的未来发展需求,例如在针对凉爽城市社区营造的倡议和研究。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城市高温挑战也十分严峻,这也是由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推进、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等多个宏观背景决定的。如果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到2030年中国将有数千万人面临极端炎热和致命热浪的威胁,因此解决城市高温问题刻不容缓。”

  谈到德国的“绿色人才奖”,何宝杰认为,他获奖的原因之一是其研究可从多个方面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可持续城市社区、健康与幸福感以及气候行动。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何宝杰目前担任“第一届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性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国际期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上的“凉爽城市社区营造”首席客座编辑、由五大国际期刊共同支持的“气候变化与环境可持续性”的专题主编。

  谈到国际合作,何宝杰强调说:“中外科技合作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目前,全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城市化、环境污染、贫穷与饥饿、健康安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诸多挑战。全世界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通过科技发展与成果共享,才能够真正解决上述挑战。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面临着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生产等多方面的难题。加强中外科技合作应该是全方位和双向的,一方面,中国现在已经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更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解决上述难题时的科技成果,以应对我们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 相关阅读
  • 美国爱达荷州一购物中心发生枪击事件 致2死4伤

      中新社旧金山10月25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爱达荷州首府博伊西市一家购物中心25日发生枪击事件,造成2人死亡,包括1名警察在内的4人受伤。  美联社报道称,博伊西警察局长莱恩·李2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警...

    时间:10-26
  • 确诊及死亡病例激增!英国与病毒共存策略面临考验

      中新网10月26日电 综合报道,过去四个月里,英国进行了一项庞大的流行病学“实验”:尽管每天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政府仍取消了几乎所有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英国政府认为,由于迅速推出的疫苗削弱了感染和重症之...

    时间:10-26
  • 告别皇室成平民 日本真子公主结婚为何受关注?

      中新网10月26日电 (管娜)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6日上午,日本皇嗣秋筱宫文仁亲王的长女真子,与小室圭正式成婚。这意味着真子正式脱离皇籍,成为平民。目前,真子已离开秋筱宫邸。长达数年的“公主结婚记”,也暂时...

    时间:10-26
  • 数据:秘鲁96%新增确诊病例系感染德尔塔变种病毒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秘鲁《公言报》报道,根据秘鲁国家卫生研究所(INS)25日发布的数据,新冠病毒德尔塔变体的确诊病例占全国所有新增确诊病例的比例已经上升到96.40%。  秘鲁国家卫生研究所指出,五周前,德尔...

    时间:10-26
  • 发钱、减税、控利润……面对能源危机,欧洲国家这样应对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欧洲时报》报道,法国总理卡斯泰日前正式宣布,向所有“月收入低于2000欧元”的法国人支付100欧元的“通货膨胀津贴”,不论他们平时是否是驾车或是乘坐其他交通工具。  着眼于日前飙升的...

    时间:10-26
  •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去世 任内实现中韩建交,卸任后经历曲折

      中新网10月26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6日,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因病去世,终年88岁。其任内实现了中韩两国建交。  资料显示,卢泰愚1932年12月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达城郡,1955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1987年当选首...

    时间:10-26
  • 美宣布放宽国际旅行限制 承认国药、科兴等七款疫苗

      (抗击新冠肺炎)美宣布放宽国际旅行限制 承认国药、科兴等七款疫苗  中新社华盛顿10月26日电 (记者 陈孟统)美国总统拜登25日签署总统公告,宣布从美东时间11月8日起,撤销自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针对非移民实施...

    时间:10-26
  • 欧洲研究称新冠疫苗“混打”有效 泰国接种数超7000万

      (抗击新冠肺炎)欧洲研究称新冠疫苗“混打”有效 泰国接种数超7000万  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电 综合消息: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5日16时20分,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43260214例,累计...

    时间:10-26
  • 快讯: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去世 终年88岁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26日消息称,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去世,终年88岁。资料图: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向民众挥手致意。  资料显示,卢泰愚1987年当选首任民选意义上的韩国总统,1993年卸任。...

    时间:10-26
  • 新华国际时评:市场规则不应成为美国手中的“道具”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题:市场规则不应成为美国手中的“道具”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美国一些政客是很会演戏的,这一点在国际上早已声名远扬。他们经常动用的“道具”除了“人权”“民主”外,“市场规则”也...

    时间:10-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