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低得票率入选人权理事会,给美国敲响了一次警钟

2021-10-26 16:57:05

来源:海外网

  10月14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自2022年1月1日起接替结束任期的成员。这是美国在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3年后,再次重返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然而,美国的回归过程并没有“王者归来”的霸气,反倒颇具讽刺意味。这次投票是从18个候选国家中选出18席,各国只需要获得简单多数支持票即可,并不存在什么悬念。但尴尬的是,美国的得票数在18个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二。

  美国的低得票数显然与其近年来在人权理事会中的种种恶劣表现密不可分。2018年6月,特朗普政府指责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存在偏见”以及“无法有效保护人权”,大骂人权理事会是“虚伪自私的机构”、“政治偏见的臭水沟”,在“改革人权理事会”的无理要求被拒绝后索性“退群”。然而,今年年初,拜登政府甫一上台,便高调宣布,要“将人权置于外交政策的中心,并重申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道德领导地位”。以观察员身份重新跻身人权理事会之后,“美国基本上只聚焦于一件事,那就是中国。”日内瓦智库“环球人权团体”执行董事利蒙直言。美国纠集一众盟友,以“人权”为武器,频频在涉港、涉疆、涉藏问题上对中国发难。今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甚至审议通过了“确保美国全球领导地位与接触法案”,意在提高美国与中国的竞争力并在人权方面施压中国。

  作为联合国大会的下属机构,人权理事会的职责本是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和保护人权,审议侵犯人权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但美国私心作祟,竟然将其变成以人权之名打压中国的工具。

  借助人权理事会等平台,本国人权纪录劣迹斑斑的美国,高扬“人权卫士”幌子,洋洋自得地站在“道德高地”,大肆炒作别国人权议题。而当自身或盟友受到人权问题指控时,美国却迅速变脸,轻则反诬对方、甚至退群,重则扬言制裁,霸权嘴脸令人侧目。比如,3年前,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启动调查“美国人在阿富汗犯下的战争罪行”,美国政府立刻威胁对相关法官和检察官实施制裁,包括禁止入境、冻结资产等。

  美国将人权问题政治化的行径注定不得人心,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反对和抵制。10月21日,美国、法国等少数国家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审议人权问题时,对中国发起无端指责,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当场予以严厉驳斥、坚决拒绝,80多个国家呼应中方立场,多国发言支持中国,会场形成支持中国的强大声势。9月24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上,巴基斯坦等65个国家表态支持中国,强调香港、新疆、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外界不应干涉,支持中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今年6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上,美国怂恿加拿大挑头“调查”新疆,大搞“反华联合声明”,中方与之激烈交锋并获得90多国声援支持。

  “尽管当选为人权理事会成员,美国的人权记录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因为该国尚未批准或完全执行重要的国际人权条约,并且未能执行区域和全球人权机构提出的建议。”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批评称。

  由此可见,无论是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人们已对美国无视本国人权现状、却利用国际人权机构打压他国的行为啧有烦言。事实一再证明,美国根本不配当什么“人权卫士”,更没资格充当“颐指气使的教师爷”。

  低得票率入选人权理事会,给美国敲响了一次警钟。如果美国政府能以此为契机反躬自省,推动国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并为国际人权工作贡献力量,则是世界人权事业的幸事。不然的话,人权理事会不仅不会成为美国重塑影响力的平台,反而会成为美国人权劣迹频频曝光、政治操弄频遭斥责的“伤心之地”。(贾平凡)

  • 相关阅读
  •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43857028例

      新华社日内瓦10月26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43857028例。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6日16时52分(北京时间22时52分),全球确诊病例...

    时间:10-27
  • 苏丹武装部队总司令表示将组建新的文职政府

      新华社喀土穆10月26日电(记者马意翀)苏丹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汉26日表示,将组建新的文职政府管理国家。  布尔汉当天下午在首都喀土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组建一个新的文职政府领导苏丹政治过渡进程,相...

    时间:10-27
  • 蓝色起源公布“轨道礁”私人空间站计划

      蓝色起源公布“轨道礁”私人空间站计划   最多可容纳十人 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建成部署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太空网25日报道,亚马逊公司创始人、亿万富翁杰夫·贝索斯旗下蓝色起源公司...

    时间:10-27
  • 《自然》:中国高铁网助力交通业减排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张梦然)交通部门的碳减排对于全球减排工作至关重要。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25日发表新加坡学者的研究指出,中国高速铁路网在2008年至2016年间的扩张,极大降低了交通运输行业的...

    时间:10-27
  • “阿尔忒弥斯1”号登月任务推迟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4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表示,计划今年年底前执行的“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又被推迟到2022年2月,这是美国重返月球的第一步。  NASA工作人员...

    时间:10-27
  • 遥感技术揭示跨两千年古迹布局 有助理解人类早期文明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人类行为》杂志2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对跨度两千年时间里的463个古迹,覆盖84516平方公里的建筑和遗址布局进行了可视化。  此前有研究...

    时间:10-27
  • 新“现身”两颗小行星表面85%是贵金属

      新“现身”两颗小行星表面85%是贵金属   其中一颗的铁镍钴储量超地球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美国《福布斯》网站近日报道,科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于夏威夷的红外望远镜设施,发现了两颗富含...

    时间:10-27
  • 苏丹之乱 究竟谁是背后黑手?

      苏丹之乱究竟谁是背后黑手?军方领导人:苏丹处于危险关头 需要团结  苏丹军方领导人布尔汉今天(26日)在位于首都喀土穆的苏丹军队司令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布尔汉说,2019年,苏丹过渡政府成立后,苏丹军方和文职...

    时间:10-27
  • 德防长称可对俄进行核威慑 俄方痛批:完全是“幻想”

      10月21日,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被问及有关北约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遏制俄罗斯的方案,包括使用核武器的问题时称,有必要“向俄罗斯明确表明,西方国家准备使用此类手段”。  这样的说法立即激起了俄罗斯方面的强...

    时间:10-27
  • 首尔市政府举办“2021年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城市市长论坛”

      中新网首尔10月26日电 (记者 刘旭)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受重视,为积极应对疫情结束后也会持续的气候危机,当地时间26日至27日,首尔市政府在线上举办“2021年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城市市长论坛”,与全球...

    时间:10-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