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真相 | “强迫劳动”这种把戏,美国玩得666

2022-01-01 20:33:37

来源:海外网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新疆牌”打得花样百出,又是在“民主峰会”上横加指责,又是签署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上蹿下跳、聒噪不已。无视事实真相,将“强迫劳动”硬扣在别国头上的操作,美国耍得是炉火纯青。不妨回看美国对乌兹别克斯坦长达9年的“棉花禁令”,美国嘴上高喊“人权”的每一步行动背后,实则满是政治算计,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演绎得淋漓尽致。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历史悠久,素有“白金之国”美誉。有数据显示,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业年收入超过 10 亿美元,约占乌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不仅没有拿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说过事,还非常积极和乌搞好关系。“9·11”事件发生后,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阿富汗开展军事行动提供诸多便利以及乌本身的地缘政治价值,美乌一度走得很近。2002年,双方甚至签署了具有“准同盟”性质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2005年,事情起了变化。这个时间点非常微妙,指向在欧亚地区搅动风云的“颜色革命”。2003年起,在东欧、中亚地区接连发生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乌克兰“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美国国务院公开承认在这些“政权更迭”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而这股“颜色革命”的浪潮在乌兹别克斯坦碰了钉子。2005年5月12日夜间,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安集延市发生武装骚乱事件,一群武装分子袭击了安集延市、州的一些警察岗哨和军队营地,夺取了一批武器弹药,骚乱者还冲击了安集延市监狱,并放出了一批在押犯。13日晚,乌政府采取措施平息了武装骚乱。美西方国家于是使出了“传统艺能”,“人权”“民主”大棒挥舞起来,要求对安集延事件进行所谓的“国际独立调查”,遭到了乌政府断然拒绝。

  美西方国家与乌兹别克斯坦此后关系不断恶化,便开始多角度花式“找茬”。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及棉纺织品便不幸沦为美西方的打击目标。首先投下“石子”的是英国广播公司(BBC)。2007年,BBC在《新闻之夜》节目发布了一篇报道,称乌兹别克斯坦“强迫童工摘棉花”。随后大量西方媒体群起而上,炮轰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存在“虐待”与“迫害”。

  舆论氛围有了,接下来就是美西方国家政府官员向乌兹别克斯坦发难,人权组织纷纷发起抗议。行业组织也没闲着,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对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长绒棉及其制品进行制裁。国际棉花运动联盟(Cotton Campaign)呼吁抵制乌棉及纺织品,一度有300多个美西方知名品牌公司参与。

  无论有多少西方媒体的报道被证明“无法核实”,无论乌兹别克斯坦如何磨破嘴皮解释自己保护儿童权益的努力,都没有拦住美国的制裁大棒。2010年,美国政府以“强迫儿童劳动”为由将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及纺织品列入制裁清单。这副制裁枷锁,美国给乌兹别克斯坦一戴就是9年。

  通过大打“强迫儿童劳动”这张牌,美国既过足了“人权卫士”的戏瘾,又谋得了哄抬棉花价格的“好处”。例如,在2017年至2019年,美国禁止企业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棉花,导致棉花在全球市场的价格上涨了1.5倍,美国是棉花出口大国,这对美国的棉花产商而言当然是利好消息。

  那么,2019年美国政府为何又解除了对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制裁令?这背后“拿着指挥棒的手”,仍然是地缘政治利益。在美国的中亚布局中,乌兹别克斯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美国之音今年4月一篇报道援引俄罗斯中亚问题学者格罗津的话说,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数量约占中亚一半,人口结构又非常年轻。这个国家在经济、市场、政治等许多领域的潜力都非常大,因此对许多国家都很有吸引力。在地理位置上,乌兹别克斯坦与中亚所有国家接壤,南部与阿富汗相邻,“所有想在中亚活动的大国,都离不开乌兹别克斯坦”。

  安集延事件后,俄乌的接近让美国深感不安,加上在阿富汗问题上对乌兹别克斯坦有所求,美国近年来加大了与乌修复关系的力度。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访美,双方签署了《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开启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时代》,并就美乌开展军事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双方还签署了合作金额达50亿美元的贸易合同。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盛赞乌兹别克斯坦在国内启动的各项改革,并承诺支持乌加入世贸组织。于是乎,美国对乌兹别克斯坦所谓“强迫儿童劳动”问题的说辞也变了一套,开始赞赏乌取得的“切实进展”。

  2019年,美国劳工部决定将乌产棉花从禁止国家采购的商品清单中删除。要知道,这时候,西方媒体关于乌兹别克斯坦存在“强迫劳动”的报道仍然层出不穷。当然了,这时候媒体提供的“弹药”对美国政府来说自然就没什么利用价值了。

  由此可见,在美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实施“棉花禁令”过程中,决定性因素不是“强迫劳动”,而是美乌关系的好坏。所谓“强迫劳动”,不过是美国用于打压他国的惯用借口,是美国“工具箱”里的一件“趁手家伙”。用得着的时候,高高举起;用不着的时候,轻轻放下。殊不知,套路走多了,路就走没了。

  (文/何所思)

  • 相关阅读
  • 美国新墨西哥州21人被困空中缆车一夜后获救

      中新社旧金山1月2日电 美国媒体当地时间1月1日报道称,12月31日晚,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的桑迪亚峰缆车因恶劣天气而停在空中。当地消防部门1日下午称,被困的21人悉数获救。  桑迪亚峰缆车总经理迈克尔·...

    时间:01-02
  • 法国将完全接种疫苗的新冠感染者隔离期由10天减少至7天

      中新网巴黎1月2日电 法国官方2日宣布,将完全接种疫苗的新冠感染者隔离期由10天减少至7天。  法国卫生部方面透露,此举主要是为了缓解医疗系统压力。研究认为,除非实施严格的封锁措施,否则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

    时间:01-02
  • 新华国际时评:RCEP生效为世界经济带来宝贵暖意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题:RCEP生效为世界经济带来宝贵暖意  新华社记者董越  在新冠疫情和保护主义带来的凛风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日正式生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RCEP生效将对提振成员...

    时间:01-02
  • 美国专家:未来几周美恐将刮起“疫情风暴”

      据美国媒体1月1日报道,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近期在美国迅猛传播,美国新冠疫情加速恶化。美国多名医学专家警告称,2022年的第一个月,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恐怕将在全美范围内刮起一场“病毒风暴”,美国社会将面...

    时间:01-02
  • 新华国际时评:世界期待中国故事谱写新篇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题:世界期待中国故事谱写新篇  新华社记者乔继红  岁月不居,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亲切有力的话语温暖人们心灵,鼓舞奋进力量...

    时间:01-02
  • 俄罗斯发生巴士撞桥墩事故 已致5人死亡21人受伤

      中新网1月2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梁赞州分局发布消息显示,该州巴士撞桥墩事故的受伤人数升至21人。  据俄内务部梁赞州总局此前消息,当地时间1月2日5时45分左右,一辆客运巴士在...

    时间:01-02
  • 荷兰数百人违反防疫规定办狂欢派对 被警察驱离

      中新网1月2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荷兰警方1日突袭一场违反新冠防疫规定举办的狂欢派对,驱离了参加者。这场派对在一处废弃工厂举行,有数百人参加。  据荷兰广播基金会(NOS)电视台报道,数十名警察进入中部城...

    时间:01-02
  • 最危险小行星“阿波菲斯”将在2029年春季接近地球

      中新网1月2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联邦紧急情况部全俄民防和紧急情况研究所预测,一颗直径约400米、重约30吨的最危险小行星,2029年春季将距离地球最近。资料图:美国NASA使用SpaceX猎鹰9号火箭发射了一...

    时间:01-02
  • 以色列袭击加沙地带多处目标

      新华社耶路撒冷1月2日电(记者尚昊 吕迎旭)以色列军方2日发表声明称,以军1日深夜袭击了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多处军事目标。  声明称,1日,两枚火箭弹从加沙地带射向以色列,落在特拉维夫以...

    时间:01-02
  • 希腊领导人发表新年贺词 对疫情结束持乐观态度

      中新网1月2日电 据希腊《中希时报》报道,希腊领导人发表2022年新年贺词,对新的一年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并对新的一年疫情结束持乐观态度。当地时间1月1日,希腊雅典,烟花在卫城山上的古老帕台农神庙上空绽放。 ...

    时间:01-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