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种族主义是美国难以根除的社会毒瘤

2022-05-23 04:06:05

来源:光明日报

  种族主义是美国难以根除的社会毒瘤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爆发枪击案,造成10人死亡、3人受伤,其中11人是黑人。拜登总统将此次事件宣布为“贯穿我们政治体系的白人种族至上”所引发的“国内恐怖主义”。毫无疑问,这又是一场种族主义引发的社会悲剧。拜登说,“白人种族至上是毒药”,后者“不该在美国存在”,并誓言“邪恶不会赢,仇恨不会获胜”。然而,翻看美国的历史,种族主义如影随形,引发的社会悲剧层出不穷,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种族主义在美国根深蒂固

  毋庸置疑,种族主义是一种反科学的思想体系,它根据反智的学说人为地塑造不同民众之间的不平等,并为这种不平等辩护。种族主义的出现最初源于民族压迫,并将这种压迫行为合法化和合理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种族主义在美国具有根深蒂固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夫·罗伯特指出,“人们通常将种族主义定义为基于种族原因不喜欢或虐待他人。这个定义是错误的。种族主义是一种基于种族的优势体系,是一个等级制度,一种流行病。种族主义深嵌于美国人的思想和社会中,几乎不可能摆脱。”

  两百多年前,从欧洲来到北美新大陆的白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优势建立起白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和基于种族主义的奴隶制经济。这种政治与经济体制把人根据肤色区分为不同的群体,强化了群体内部的忠诚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竞争关系,从而进一步塑造出种族主义的观念、偏好和信仰,进而又使美国社会的种族划分和隔离在精神层面得到了支持,也成为贻害至今的种族主义逻辑起点。法律和政治上的奴隶制随着1865年第13条宪法修正案的颁布而被废止,奴隶制背后的种族主义却并未就此消失。甚至,种族主义开始内化成为美国部分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状态。种族歧视和优越的外化表现,就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甚至仇恨。

  法律上,奴隶制被废除,但事实上,种族隔离却一直存在。这种事实上的隔离制度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基于种族主义的群体身份认知,甚至鼓励人们以种族主义的方式进行思考和采取行动。研究表明,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人们往往会对那些他们认为和自己相似的人以及“内群体”中的人,产生更积极的感觉和行动。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对社交圈以外的人不那么友好。对许多美国白人来说,他们的“内群体”并不包括美国黑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美国长期存在的将白人和有色人种社区分隔开来的种族隔离措施有关。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居住在种族高度分化的社区。这导致该地区学校的学生种族结构也高度分化,要么75%以上为白人,要么75%以上为有色人种。与人们通常的认知相符,研究同样表明,儿童更能适应主流种族群体的面孔,早期接触其他种族群体的程度会影响他们成年后对这些群体的看法和行为,这导致黑人儿童识别白人面孔的能力比白人儿童识别黑人面孔的能力强。这种差异可能会在现实世界中产生悲剧性的后果,例如强化了白人对黑人的偏见和信念,增加无辜黑人嫌疑人被误判成罪犯的概率。美国执法部门心中就存在这种“种族刻板印象”。执法人员往往会先入为主地把特定族裔作为犯罪分子来看待。有报告显示,美国警察在公路巡逻时,更倾向于拦停非洲裔的司机,而且拦停后,非洲裔遭搜身检查的可能性是白人的三倍。

  顽固拒绝国际公约的法律效力

  如果说历史上的奴隶制度使美国在反对种族主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话,那么顽固拒绝国际公约法律效力的立场就是其现实阻碍。种族主义曾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甚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造成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作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反对种族主义成为二战后国际法发展与进步的主流政治理念之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将种族灭绝定义为国际罪行。1960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510(XV)号决议,谴责一切形式的种族、宗教和民族仇恨的行为。1965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并于1969年1月4日生效,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反对种族主义最为权威的法律来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项重要的国际公约却无法对美国发挥应有的效力。美国政府在批准该公约时做了过多的“保留”:“美国宪法和法律对个人的言论、表达和结社自由作出了广泛的保护。因此,美国不接受该公约规定的任何义务,特别是第4条和第7条规定的义务,即在受美国宪法和法律保护的范围内,通过立法或任何其他措施限制这些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当然为国家规定了义务,这正是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被美国政府特别重点关注的第4条和第7条更是该公约的核心条款,为反对种族歧视创造了法律武器。第4条规定:“缔约国对于一切宣传及一切组织,凡以某一种族或属于某一肤色或人种的人群具有优越性的思想或理论为根据者,或试图辩护或提倡任何形式的种族仇恨及歧视者,概予谴责,并承诺立即采取旨在根除对此种歧视的一切煽动或歧视行为的积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任何种族或属于另一肤色或人种的人群实施强暴行为或煽动此种行为,以及对种族主义者的活动给予任何协助者,包括筹供经费在内,概为犯罪行为,依法惩处”,并依法惩处提倡与煽动种族歧视者。第7条规定:“缔约国承诺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尤其在讲授、教育、文化及新闻方面以打击导致种族歧视之偏见,并增进国家间及种族或民族团体间的谅解、容恕与睦谊,同时宣扬联合国宪章之宗旨与原则、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及本公约。”

  美国政府以所谓的“言论自由”为理由而做的保留,一方面表露出美国政府的狂妄自大,另外一方面又相当于实质上瓦解了该公约的法律效力,为美国留下了滋生种族主义的土壤和法律空间。在当今国际社会,任何宣扬种族主义的言论都理所当然地被视为违反基本人权,但在美国却成为被保护的言论自由。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成为美国国内种族主义长期暗流涌动和不断制造种族仇恨的关键因素。

  种族主义是美国社会的毒瘤,不仅伤害美国,而且伤害世界。亚历山大·温特认为,身份是由内在和外在结构建构而成。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种族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同样是一种想象出来的不同,由内在和外在的身份建构而成。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国内的种族主义泛滥,固然是自食恶果,但不能忽视的是,美国在世界上树立的巨大反面榜样,长期误导、纵容甚至鼓励一些地区一些群体的种族主义行径,使得世界悲剧不断。

  白宫新闻秘书让-皮埃尔在布法罗市枪击事件后发表声明:拜登总统已经听取有关情况的汇报,他和第一夫人为受害者以及他们的亲人祈祷。有网友对此评论说,希望美国政府能够早日正视国内的种族主义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消除种族歧视,而不仅仅只是祈祷。

  (作者:梁亚滨,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 相关阅读
  •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依然是全球投资“热土”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依然是全球投资“热土”(国际论道)  自主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新基建、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近年来,中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持续推动经...

    时间:05-23
  • 柬埔寨推出新认证系统促进大米业发展

      中新社金边5月23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柬埔寨农林渔业部23日正式推出谷种质量认证系统,以提高大米种植业产量和质量。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称,上述谷种质量认证系统是柬埔寨政府的一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目的是通...

    时间:05-23
  • 韩国足球选手孙兴慜获英超金靴 总统尹锡悦发贺电

      中新社首尔5月23日电 (刘旭 刘婧妮)英国当地时间22日晚间(韩国当地时间23日凌晨),效力于英国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下称“热刺”)的韩国足球选手孙兴慜荣获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下称“英超”)金靴奖,成为首位拿...

    时间:05-23
  • 柬埔寨卫生部:医院须为猴痘疫情做好应急防范

      中新网金边5月23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近期欧美多国暴发猴痘疫情,柬埔寨卫生部23日证实国内尚无报告病例,但规定所有医院和诊所必须及时上报疑似病例。  柬埔寨卫生部国务秘书兼发言人奥婉丁表示,卫生部正在密...

    时间:05-23
  • 科普:应对猴痘不必恐慌 可采取措施阻断传播

      新华社悉尼5月23日电(记者郝亚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卫生部门20日确诊了澳大利亚的首例猴痘病例。澳大利亚多位专家对此表示,虽然需要对猴痘的传播展开密切监测,但没有必要恐慌。与新冠病毒不同的是,人们对猴...

    时间:05-23
  •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西方制裁难以彻底孤立俄罗斯

      专访:西方制裁难以彻底孤立俄罗斯——访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  新华社莫斯科5月22日电 专访:西方制裁难以彻底孤立俄罗斯——访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

    时间:05-23
  • 美国纽约地铁车厢发生枪击 一男子中弹身亡

      中新社纽约5月22日电 当地时间22日,美国纽约市一列行进中的地铁上发生枪击事件,一名男子中弹后身亡。警方称,初步判断这是一起随机的无端攻击,目前枪手在逃。  据警方通报,枪击发生在当天上午11时40分...

    时间:05-23
  • 美国亚拉巴马州一处住宅发生枪击事件 致4人死亡

      中新社旧金山5月22日电 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圣克莱尔县里弗赛德市一处住宅当地时间22日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4人死亡。  据圣克莱尔县警长办公室22日发布的新闻稿,警方当日接到报警称,该县里弗赛...

    时间:05-23
  • 澳新总理24日迎来外交首秀,工党政府是否有勇气重置对华关系受到关注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澳大利亚选出了121年来第一位非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内塞。这位澳大利亚工党党首在5月21日举行的2022年联邦议会选举中击败莫里森领导的自由党-国家党执政联盟,将于今天(...

    时间:05-23
  • 俄谈判代表团团长:从未拒绝谈判,“球”在乌方

      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22日,俄罗斯谈判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表示,俄罗斯从未拒绝与乌克兰谈判。资料图:俄罗斯谈判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  据报道,梅金斯基称,俄罗斯愿意恢复与乌克兰的谈判...

    时间:05-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