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伊朗打出组合拳倒逼美国让步

2022-06-18 00:49:31

来源:北京青年报

  马晓霖专栏
  伊朗打出组合拳倒逼美国让步

  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5月16日,伊朗总统莱希在历史文化名城伊斯法罕敦促美国撤离中东,称中东绝不会是“美国人的立足之地”。在美国总统拜登酝酿7月中旬启动首次中东之行前夕,莱希这番包含“中东门罗主义”意味的表述,意在对美国正推动建立美以阿中东联盟的努力当头棒喝。伊朗近期频繁主动打出组合拳,意在倒逼卡在伊核协议临门一脚处的美国做出让步。

  据伊朗通讯社称,莱希在当天的一次政治集会上宣称,“美国和犹太复国主义实体(指以色列)策划、部分地区国家出资以维持美国的存在,但是,苏莱曼尼等烈士的鲜血引领,将使这一企图无从得逞。”苏莱曼尼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外行动机构“圣城旅”负责人,2020年1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死于美国和以色列联手的“定点清除”。

  据报道,拜登将于7月13日至17日访问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两大中东盟友,推动双方加快关系正常化进程,磋商增加中东油气产能遏制高油价,并沟通陷入死胡同的伊核协议。以色列和沙特强烈反对拜登政府重返伊核协议并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尤其反对将伊斯兰革命卫队从“支持恐怖主义组织”名单上摘帽。

  拜登政府继承了“奥巴马主义”和“特朗普主义”双遗产,采取折中地区政策,以便维持对中东的低投入控制,聚焦北约与俄罗斯在欧洲的博弈和美国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围堵。因此,美国期待让伊核协议破镜重圆来规制中东核活动,避免因以色列与伊朗卷入新地区战争而将美国继续陷入中东战略泥潭。

  然而,经过8轮谈判后,伊朗和美国陷入难以突破的屏障,即美国迟迟不接受伊朗的三个先决条件:其一,解除所有对伊制裁和封锁;其二,将伊斯兰革命卫队从黑名单下架;其三,书面承诺美国不再撕毁新协议。这三个条件其实都不太容易让拜登政府痛快答应,因为牵扯颇多内外因素,尤其是第三条,除非签署一个国会认可的具有较高法律地位的文件,否则,未来美国政府难免不重蹈特朗普毁约退圈的覆辙。

  突然爆发的俄乌战事扰乱了世界格局和美国战略,也让伊朗有了新的底气。尤其是美欧制裁俄罗斯引发能源紧张和大宗产品价格高企,使伊朗看到强势出击并倒逼美国快速走完“最后一公里”的天赐良机,继而打出一整套组合拳,逼迫拜登政府就范。

  今年4月,伊朗“拉娜”号油轮在驶往伯罗奔尼撒半岛途中因机械事故和恶劣天气,被迫停靠在卡里斯托斯附近。在美国唆使和施压下,希腊当局扣留这艘油轮,随后由一家法院裁定,美国可以没收和拍卖油轮上的原油。伊朗除口头谴责美国“海盗”行为外又还以颜色,在波斯湾扣留两艘希腊油轮,迫使希腊司法当局于本周推翻此前裁决,将“拉娜”号连船带货全部物归原主。

  6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一份由美英法德主导的决议,指责伊朗与其缺乏合作,谴责伊朗未能解释长期在未申报地点发现铀痕迹进而构成事实隐瞒。伊朗次日强烈报复,宣布安装先进离心机,关闭27台主动增设的核设施监控系统。这使得伊核进程陷入局部盲区而令国际社会不安。国际原子能机构5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伊朗浓缩铀储量已达3809公斤,理论上已掌握足以制造一枚核弹的原材料。

  如果伊朗脱离监控并加快生产武器级浓缩铀,只要成功进行核爆试验,就意味着跨进核门槛而成为事实拥核国家,伊核危机与谈判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分析家认为,伊朗显然无意拥核,因为拥核既不符合其长期宣扬的反对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教法理念,也容易引发战争而承担巨大风险。事实上,伊朗用“全部可逆”的解释来弱化这个“过激”行动,表明其重拾战争边缘政策并非真心走向战争。

  伊朗本周还尝试进行新一轮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官媒曝光了火箭已伫立在塞姆南省霍梅尼航天发射场的镜头。伊通社称,将发射两次“祖勒贾纳”运载火箭。伊朗曾多次尝试发射卫星运载火箭未果,而运载火箭绝非单纯用来推送卫星,同样可以向中远程“快递”核弹头,对对手构成战略威慑或与之实现核恐怖平衡。正因为如此,特朗普任期内将伊朗放弃导弹计划列为恢复伊核协议并解除制裁的重要前提之一。

  近两年来,伊朗战略环境大为改观,美国放弃阿富汗大大减轻了伊朗东部的战略压力,伊朗与重新上台的塔利班化敌为友,与中国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并加入上海合作组织,都极大地拓展了东向发展空间。即便中东出现以色列和阿拉伯两大传统对手的媾和接近,伊朗与沙特等国的关系也在持续改善。而俄乌战事使中东能源地位重新回升,伊朗再次成为美欧平抑油价和遏制通胀的重要“潜力股”,无疑增加了其身价和筹码。

  伊朗领导人对拜登中东行说不,以及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反制和倒逼美国妥协,均表明现在伊朗政府的日子要比内外忙乱的拜登政府过得更轻松。

  • 相关阅读
  • 能源童话:丹麦何以成为“最可持续国家”

      能源童话:丹麦何以成为“最可持续国家”  【记者连线】  今年5月,2022年环境绩效指数(EPI)报告出炉,丹麦连续第二次被授予世界上“最可持续国家”的称号。环境绩效指数报告根据40项指标,对180个国家和地...

    时间:06-19
  • “团结秀”解决不了乌克兰危机的根本问题

      向长河专栏   “团结秀”解决不了乌克兰危机的根本问题法德意三国领导人已抵达乌克兰伊尔平并进行访问供图/视觉中国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6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意大利总理德拉...

    时间:06-19
  • 俄气将暂停“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供气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6月18日说,“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将于本月21日至28日暂停输气,以执行计划中的年度检修。  俄气当天发表声明说,“土耳其溪”暂停输气已事先得到项目股东同意。  “土耳其溪...

    时间:06-19
  • 阿富汗临时政府:巴基斯坦政府与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谈判已经完成

      当地时间6月18日,阿富汗临时政府发言人穆贾希德对巴基斯坦媒体透露,两天前,巴基斯坦政府与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谈判已经在喀布尔完成,很可能会有结果。  穆贾希德表示,如果谈判失败,作为谈判的调解方,阿富汗...

    时间:06-19
  • 乌方说可能在8月底恢复与俄谈判 白俄罗斯总统说不打算与乌发生战争

      最新动态:乌方说可能在8月底恢复与俄谈判 白俄罗斯总统说不打算与乌发生战争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乌克兰媒体18日援引乌谈判代表团团长、乌人民公仆党议会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的话报...

    时间:06-19
  • 印度东北部洪灾至少32人死亡

      印度东北部洪灾至少32人死亡  新华社新德里6月18日电 据印度媒体18日报道,印东北部阿萨姆邦和梅加拉亚邦连日暴雨引发洪灾,过去两天已导致至少32人死亡。  据当地媒体报道,梅加拉亚邦过去两天共有19人死亡...

    时间:06-19
  • 普京发表重磅演讲!传递两大关键信息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管娜)“俄罗斯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单极世界秩序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利益”……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这场被认为“极...

    时间:06-19
  • 俄乌局势进展:欧盟委员会建议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 俄乌两国总统予以回应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电 综合消息:欧盟委员会17日建议,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即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文,对此表示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不反对乌加入欧盟,但他同时警告“乌将沦为...

    时间:06-18
  • 美国费城费尔希尔发生火灾致大楼倒塌 数人被困

      综合美联社和当地媒体消息,当地时间18日凌晨,美国费城费尔希尔的一栋商业建筑发生严重火灾。大火导致大楼倒塌,消防部门赶到后有数人获救并被送往医院。  据当地官员透露,截至目前,仍有数名消防员和一名城...

    时间:06-18
  • 泽连斯基视察乌克兰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

      当地时间18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乌总统泽连斯基当天对乌克兰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进行视察,与当地官员就保障陆上和海上安全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形势、城市供水和农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总台记者 王...

    时间:06-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