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海外网深一度:枪声又起!美国控枪新法没挡住子弹

2022-07-13 14:03:56

来源:海外网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便利店发生连环枪击案,目前已经致两死三伤。就在同一天,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庆祝跨党派控枪法案通过。枪声再起,再次说明美国枪支暴力症结难解。

  全美枪声不断

  布法罗超市大规模枪击案、得克萨斯州尤瓦尔迪市校园枪击案、伊利诺伊州海兰帕市独立日枪击事件……枪声接连响起,每隔几天枪支事件就会成为美媒的头条新闻。正如美国全国公共电台刊文称,几十年来,大规模枪击事件没有停止的迹象,预防枪支暴力的工作可能永远无法完成。事实上,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难。

  据非营利组织“枪支暴力档案”网站数据显示,到今年7月上旬,美国至少发生了330起大规模枪击事件。美国枪支暴力预防组织“为每个城镇带来枪支安全”2020年发布的报告称,每天平均有超过110名美国人死于枪口,美国的枪支杀人率是其他高收入国家的26倍;每年有超过 2100 名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枪杀,枪支暴力成为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计划逃离的路线”“不再去当地的杂货店”“正在考虑离开这个国家”“害怕送孩子上学”……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激增的枪击事件的影响下,美国人的恐惧和焦虑与日俱增,“与大规模枪击事件的斗争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受访者艾琳·罗马表示,她现在非常害怕送孩子上学,“没有安全感,因为你知道你能做到的事情太少了”。

  观念根深蒂固

  美国走向失控的枪支暴力背后有复杂因素,根深蒂固的枪支暴力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自美国建国以来,枪支暴力文化在美国政治、文化和法律中根深蒂固,已成为美国国家政治进程中几乎无法改变的一部分。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研究美国枪支文化的学者大卫·山根对VOX表示:“美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平民一直拥有广泛的持枪权,而政府没有声称对枪支拥有垄断权。”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教授罗伯特·斯皮策表示,在历史上,美国的枪支文化与“狩猎运动和边境民兵传统有关”;现在枪支文化成了美国人政治观念的表现,即持枪是自由、个性等的表达。

  在这样的持枪文化下,美国人的持枪率位居世界榜首。瑞士研究项目“小武器调查”的一项估计发现,2018 年美国约有3.9 亿支枪支在流通,即每 100 名居民约有 120.5 支枪支,美国的枪支拥有量远高于其他任何国家。而根据VOX的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美国的持枪率可能已经攀升。

  也正是在这样的枪支文化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不顾一再响起的枪声,近日宣布一项裁决,推翻纽约州一项限制民众在外隐蔽携枪的法律。美国法律分析人士指出,最高法院这一裁决或将限制州和地方政府监管枪支的能力,将使美国在应对枪支问题上更艰难。VOX称,“造成美国谋杀案的手枪可能会在许多美国街道上扩散”。

  法案效果有限

  在美国连续发生严重群体性枪击事件、控枪呼声再度高涨之际,拜登于6月25日在白宫签署一项社区安全法案。据《国会山报》报道,当地时间7月11日,拜登在白宫的庆祝活动中大肆宣扬这个跨党派控枪法案所取得的成绩,称其为“多年无所作为后的真正进步”。然而,所谓“取得重大突破”的跨党派控枪法案,实际上也只不过是“妥协打折版”。

  批评者认为,两党在经过几周闭门讨价还价后,控枪派的关键主张还是未能在这一法案中得到体现。这一法案既没有规定禁售攻击性武器和高容量弹匣,也没有要求普遍加强购枪者背景审查,更没有触及美国民间枪支泛滥问题。据《国会山报》报道,在白宫的庆祝活动中,一名枪击案受害者的父亲打断了拜登的话,他从观众席起身愤怒喊话:“你们必须做更多!”这位父亲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美国两党的枪支管控法案远远不够,立法中应该有更严厉的措施,“这只是控枪过程的一部分,不必用‘庆祝’和‘聚会’这样的字眼来说这个事件”。

  不少枪支管制倡导者也表示,现在宣布胜利还为时过早。VOX对此评论称,跨党派控枪法案相对有限,它没有禁止任何类型的武器,仅仅鼓励各州制定新措施来限制枪支。慈善组织“枪声降临美国”的负责人伊戈尔·沃尔斯基对CNN表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这只是国会应该做的最低限度的事情,枪支暴力危机更加紧迫。”

  正如批评者所担心的那样,新的枪支法案未能为美国的枪支暴力画上句点。就在这一法案签署一周后,美国中部伊利诺伊州海兰帕克市举行“独立日”游行时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至少6人死亡、31人受伤。加拿大《环球邮报》刊文评论称,这提醒人们新法律在解决美国大规模枪支暴力犯罪方面具有局限性。(文/老度)

  • 相关阅读
  • 马来西亚举办马中建交48周年纪念晚宴

      中新网吉隆坡7月13日电 (张玮琦)马来西亚总理对华事务特使办公室和马中商务理事会主办的马中建交48周年纪念晚宴12日晚举行。  马来西亚总理代表、马来西亚外交部长赛夫丁,总理对华事务特使张庆信在晚宴上致辞...

    时间:07-13
  • 总统已离境,斯里兰卡局势将走向何方?

      (国际观察)总统已离境,斯里兰卡局势将走向何方?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张晨翼)斯里兰卡总理办公室13日证实,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已经离境。9日,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出现大规模示威活动。随后总统...

    时间:07-13
  • “连基本病筛查都无力应对” 新西兰医疗被批深陷人力危机

      中新网7月13日电 据新西兰时新网编译报道,新西兰一慈善基金会近日对900多名从事初级保健、二级保健的医生进行了采访调查,结果显示,99%的受访医生认为新西兰医疗目前存在严重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有“灾难性崩...

    时间:07-13
  • 福建与德国友城通过视频连线对接数字与绿色经济合作

      中新社福州7月13日电 (记者 闫旭)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福建省商务厅共同主办的“国际友城+”系列活动之“中国(福建)—德国数字与绿色经济合作对接会”,13日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  此次活动旨在发挥福...

    时间:07-13
  • 法国新一轮热浪导致西南部地区山火持续 6000人被疏散

      中新社巴黎7月13日电 (记者 李洋)法国本周遭遇新一轮热浪,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并导致西南部地区山火持续,6000人被疏散。  据法国气象部门预报,新一轮热浪的强度13日进一步提升,南特、波尔多和图卢兹等...

    时间:07-13
  • 斯里兰卡各党派领导人达成一致 要求维克拉马辛哈在总统辞职之前先辞职

      据斯里兰卡媒体13日报道,斯各党派领导人当天达成一致决定,要求斯里兰卡代总统维克拉马辛哈在总统辞职之前先辞职。(总台记者 王悦舟 报道员 邵季洋)...

    时间:07-13
  • 德国将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和石油

      当地时间13日,德国国务秘书约尔格·库奇斯表示,德国将很快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和石油。  库奇斯表示,德国将从8月1日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煤炭,从12月31日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这也将从根本上改变德国的...

    时间:07-13
  • 【中国那些事儿】斯里兰卡学者:西方必须停止妖魔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日报网7月13日电 斯里兰卡“一带一路”组织(BRISL)主任玛雅·玛筑仁(Maya Majueran)近日在中国日报刊文称,所谓“中国债务陷阱”是一个阴谋论,其背后反映的是由美国领导、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妖魔化...

    时间:07-13
  • 拜登大谈中东稳定 伊朗批“请正视现实”

      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出访中东地区前在媒体发文,称上任以来中东“更加稳定和安全”,这次访问将延续“那些有希望的趋势”。伊朗外交部12日回应,拜登文章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片面和与实际不符的描述”。  拜登...

    时间:07-13
  • 增长前景持续恶化 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新华社华盛顿7月12日电(国际观察)增长前景持续恶化 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新华社记者熊茂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2日发布最新预测,下调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3%,认为美国避免经济衰退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时间:07-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