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强势美元正在危害亚洲经济

2022-11-14 05:52:38

来源:光明日报

  11月2日,美联储再次加息,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继续引发全球金融震荡。

  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信息网站路孚特-艾康公司数据显示,衡量美元兑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今年年初以来已上涨15%。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报告指出,美联储加息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三年内其他富裕国家的经济产出将下降0.5%,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出将下降0.8%。仅今年美国加息就可能通过推高美元价值,让发展中国家减少3600亿美元的未来收入。这无疑给本就在悬崖边上的许多亚洲国家沉重一击,亚洲多国经济的保险绳已岌岌可危,“硬着陆”近在眼前。

  亚洲新兴经济体饱受美元摧残

  今年以来,美联储一再收紧货币政策,利差驱动下,全球市场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资产吸引力减弱,资本加速从海外市场回流美国,美元一路飙升,本国货币惨遭收割。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10月,菲律宾比索兑美元已下跌12%、印度卢比下跌10%、越南盾下跌9%。

  除了货币贬值,债务危机也如影随形。美元大幅升值,广大亚洲发展中国家更难偿还通常以美元形式背负的债务。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显示,以外币计价的债务在印度、泰国的债务总体中占七成,在菲律宾的债务中则高达9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警告称,随着金融环境收紧和美元升值,25%的新兴市场正处于或接近债务困境,60%以上的低收入国家面临债务困境。今年7月,斯里兰卡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就是前车之鉴。

  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贬值还将推高食品和燃料价格,这可能会加剧许多新兴经济体已经面临的粮食和能源危机。2022年前三个季度,南亚地区的食品价格通胀平均超过20%。今年6月,巴基斯坦因燃油、燃料煤价格飙升而扩大停电范围。在柴油、化肥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印度国内食糖价格持续走高,印度政府不得不限制食糖出口。

  “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全球新兴经济体长期被强势美元所困扰。历史上美联储的多次加息周期,都给脆弱的新兴经济体带来了诸多病痛。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国内大通胀,美联储加息导致拉美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经历“失去的十年”;1994年,美联储再次进入加息周期,导致爆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政府和私人债务快速上升,部分经济体美元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一旦美元波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财政状况就捉襟见肘。

  亚洲发达经济体也难逃一劫

  与以往不同,亚洲发达经济体受本轮美联储加息的冲击并不亚于新兴经济体,日本首当其冲。据摩根大通银行预测,2022年日本的贸易逆差或达到创出历史新高的2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700亿元)规模。

  日本陷入了加息与否的两难境地,如果跟着美联储加息,每加息1个百分点,日本政府每年就要多支付约1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50亿元)的国债利息;如果不加息,日元就会继续对美元贬值,投资者也会大举抛售日本国债。日本暂时选择不加息,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结果是日美间利差让投资者大举抛售日本国债,以及日元的持续贬值。截至今年6月,日本的债务余额已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日元暴跌则引起物价大涨,仅10月就有6000多种商品价格上调,给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造成压力。

  韩国经济也风雨飘摇。有分析预计韩元对美元汇率年底前可能进一步贬值。一方面,在美元加息的阴影下,即使韩国央行频频加息,但韩美利差仍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韩国信贷市场恶化以及出口放缓、外汇储备减少等内部问题也加剧了对韩元的悲观情绪。在过去三个月中,韩国企业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抛售,达到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顶峰。同时,韩国内也面临通胀高企、物价飙升等问题。据韩国媒体报道,今年一份炸鸡的价格近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0元),韩国网民纷纷表示“吃不起炸鸡”,众多网络论坛中发起抵制炸鸡活动。

  美国将日韩的窘境看在眼里却视而不见,根本无意扭转美元升值的态势,反而在11月再次大幅加息。对11月迎来中期选举的拜登政府来说,最大的课题还是遏制高通胀。事实证明,在通货膨胀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民主党政府为了利益考量,仍没有停下加息脚步的意思,这势必会给全球经济增长再蒙上一层阴影。

  应对美元危害势在必行

  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所说,“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却成为你们的麻烦”。世界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美国自私的本质和美元霸权的危害,纷纷采取各种行动加以应对。

  目前,亚洲多国被迫出手阻止本国货币贬值。据报道,除中、日外的大部分亚洲国家都跟随美国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以阻止货币贬值,菲律宾央行年内已实行了五次加息,泰国也已实行了两次加息。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和市场波动,但都治标不治本,只要美元升值,就不大可能在未来数月遏制亚洲货币贬值。美元依然掌握霸权的规则下,新兴市场要么选择进一步压榨本国经济,增加发行本国货币,要么干脆增加借款,以债养债。结果可能陷入深度衰退、恶性通胀、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

  从世界范围看,“去美元化”成为未来趋势。为了降低西方制裁对本国经济的伤害,俄罗斯已经率先宣布推动“去美元化”,俄罗斯央行不断减持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并在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改用卢布结算;以色列央行今年开始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并计划将美元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例由66.5%降至61%;在亚洲,中国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截至今年6月已有1341家银行参加;印度也已建立了用于国际贸易的印度卢比结算机制,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各国“去美元化”行动不断加速,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任度降低和对美元霸权的无声抗议。

  美国作为现行国际经济、国际规则和全球治理体系最大的受益者,本应负起责任为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但是却一贯利用强势美元输出通胀转嫁危机,所作所为尽显自私自利,早已成为阻碍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乱源,世界各国该对美元霸权说“不”了。(光明日报 作者:周蓉)

  • 相关阅读
  •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尼巴厘岛开幕

      中新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1月15日电 (记者 林永传)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  本次峰会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以全球卫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的能源转型...

    时间:11-15
  • 柬埔寨首相新冠检测呈阳性 美国冬季面临“三重叠加”疫情

      (抗击新冠肺炎)柬埔寨首相新冠检测呈阳性 美国冬季面临“三重叠加”疫情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综合消息: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1月14日20时54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631935687例,...

    时间:11-15
  • 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务实行动和成效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沙姆沙伊赫消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与会国际人士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纷纷给予积极评价。  11月6日...

    时间:11-15
  • 三大热带雨林国家启动森林保护合作伙伴关系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综合消息:巴西、印度尼西亚、刚果(金)三国环境部长14日在印尼签署联合声明,正式启动森林保护合作伙伴关系。这三个国家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热带雨林,约占总面积的52%。  据《纽约时报》报...

    时间:11-15
  • 合作共赢,中拉命运共同体走向深入

      新华社墨西哥城11月14日电(国际观察)合作共赢,中拉命运共同体走向深入  新华社记者席玥 闫亮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携手,积极推动互利共赢经贸...

    时间:11-15
  • 美国爱达荷大学4名学生在校外身亡 警方启动凶杀案调查

      中新社旧金山11月14日电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4名学生当地时间13日被发现死于学校附近的一所住宅内。据美国媒体14日报道,当地警方已把这起案件当作凶杀案调查。  根据爱达荷州莫斯科市官方13日发布的新闻稿,警方...

    时间:11-15
  • 联合国:世界人口达到80亿

      新华社联合国11月15日电(记者王建刚)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  联合国网站“80亿人口日”栏目介绍说,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球人口增长归功于公共卫生、营养、个人卫...

    时间:11-15
  • 泽连斯基向G20与会者发表讲话,提议与俄“大换俘”

      中新网11月15日电 据乌通社报道,当地时间1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印尼G20峰会与会者发表视频演讲,提议与俄罗斯进行全员换俘。资料图:泽连斯基。  塔斯社在报道中指出,泽连斯基认为现在是时候停止敌对活...

    时间:11-15
  • 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14日电(记者姚兵 沈丹琳)在埃及沿海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与会者对中国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简称...

    时间:11-15
  • 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

      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和音)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强调,中方愿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命运与...

    时间:11-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