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海外网评:选举结果难获确认,美式民主再出乱象

2022-12-01 13:20:33

来源:海外网

  美国社会在中期选举前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地时间11月28日,美国亚利桑那州负责选举事务的州务卿凯蒂·霍布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州科奇斯县立即确认当地中期选举的最终结果。选举结果确认本是美国选举程序中的一项仪式性步骤,现在却引发了司法程序,本就劣迹斑斑的美式民主又出乱象。

  科奇斯县的做法不是孤例。亚利桑那州莫哈维县的共和党官员曾宣称可能不会对选举结果进行确认,不过在28日还是投票确认了选举结果。而在该州首府菲尼克斯所在的马里科帕县,共和党和民主党围绕选举结果的争执更是在选举日当天就爆发了,当时该县多个票站的电子计票机出现了故障,共和党州长和州检察长等职位的候选人便对选举结果提出了质疑,并提起诉讼阻止霍布斯向获胜的民主党候选人颁发当选证明。在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卢塞恩县,当地选举委员会因党派分裂而陷入僵局,结果无法在法定期限前完成确认工作。

  非政府组织“所有投票都是本地的”(All Voting is Local)在亚利桑那州的负责人亚历克斯·古洛塔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围绕选举认证发生的种种“戏码”和落选候选人拒绝认输是2020年大选以来“拒绝选举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些人一直“在努力尝试和寻找破坏我们选举系统的肥沃土壤”。

  实际上,虽然确认选举结果向来只是程序性步骤,但却是被官方认证为正式结果的必要过程。美国不存在统一的选举委员会制度,通常在选举后公布的当选结果实际上只是媒体及公众机构根据出口民调和计票结果宣布的“预测结果”,因此需要一个法定程序将这个结果正式化和合法化。也因此,一旦某个选区或者州拒绝认定选举结果,从根本上来说,是剥夺了该选区或该州选民的投票权。以此次拒绝确认选举结果的科奇斯县为例,根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NPR)的说法,由于科奇斯县未能在11月28日的法定最终期限前确认当地的选举结果,该州州务卿霍布斯最终公布该州选举结果时,“超过47000名亚利桑那人的选票将被排除在该州选举结果之外”。霍布斯在递交给法院的诉状中写道,科奇斯县的行为“可能剥夺了该县选民的选举权”。

  在过去200多年里,认证选举结果在美国复杂的选举程序里一直都是一个没什么人关心的程序性和礼仪性的步骤,然而,这种“不受关注”在2020年大选后被改变。由于疫情带来的大量提前投票和邮寄选票,令大选结果未能如传统一样在选举日当天获得确认,两党围绕如何确认“哪些选票合法”这个问题大打嘴仗和司法仗。尽管多个州最终都确认选举没有发生舞弊,但时任总统、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时至今日仍未承认自己败选。这种情况最终成为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的导火索,而那天正好是美国国会确认总统选举结果的日子。在当天确认程序中,有100多名共和党议员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创下历史记录,他们的理由都是选举造假或不合法。共和党及其支持者对选举结果的这种质疑,也就此成为笼罩在美国选举制度合法性上的巨大阴影。

  如果说选民的权利在选举后仍能被夺走,那么在选举前通过种种“合法手段”限制甚至剥夺选民的选举权,就显得很“普通”了。美式民主虽然号称“一人一票”,但无论从程序还是实质上来说,从来没有真正实践过这个说法。比如,过去几年,包括亚利桑那州和佐治亚州在内的许多州,就不断通过立法对选民注册和投票进行所谓“规范”,比如要求选民必须提供哪几种身份证明等,这种种“规范”实质上限制或剥夺了部分群体、特别是少数族裔群体的投票权。

  再比如,美国总统选举表面看起来是“直接选举”,但实际上各州选民投票的结果只能决定本州选举人团将票投给哪位候选人。这种选举制度不但放大了人口较少州的选民票的权重,“赢者通吃”的规则更在两党制下令选举日渐变为少数几个州的争夺,而在所谓的“蓝州”和“红州”中,不但少数派选民的声音被淹没,一些所谓“基本盘”的州更是被漠视,选民手中空有选票却不能左右结果。这种局面也让很多选民对选举和投票心灰意冷,从而放弃投票,这何尝不是对选举权的另一种“剥夺”呢?

  越来越多乱象表明,美国的民主制度逐渐异化和蜕变,已经越来越背离民主制度的内核和制度设计的初衷。金钱政治、身份政治、政党对立、政治极化、社会撕裂、种族矛盾、贫富分化等问题愈演愈烈,民主制度的功能出现衰退。近年来,美国和世界上许多人都在问,美国还是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吗?世界需要对美国的民主情况作深入检视,美国自己也需要好好反躬自省。(海外网 聂舒翼)

  • 相关阅读
  • 关于俄乌局势,普京这三句话太重磅了!

      中新网12月8日电 在俄乌相互发动袭击外界担忧局势升温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7日的三句讲话,传达了关于乌克兰危机的重磅信号……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核战争威胁正在增加”  据克里姆林宫网站消息,俄...

    时间:12-08
  • 注意!乌克兰频频袭击俄本土,释放什么信号?

      中新网12月8日电 两天内,俄罗斯境内三个军事基地遭无人机空袭,其中两次可能是俄方遭遇的最深入腹地的袭击。  俄乌局势恶化以来,从临近俄乌边界的库尔斯克州,到靠近首都莫斯科的梁赞州,俄本土不时遭无人机...

    时间:12-08
  • 欧盟拟对俄罗斯实施第九轮制裁

      中新社布鲁塞尔12月7日电 (记者 德永健)欧盟7日宣布拟对俄罗斯实施第九轮制裁,计划将俄罗斯更多个人和实体列为制裁对象,禁止向俄罗斯出口无人机发动机。  根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日发布的声明,欧盟委...

    时间:12-08
  • “我们对推动沙中旅游合作充满信心”

      “中国市场对于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是最重要、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沙特阿拉伯旅游大臣艾哈迈德·哈提卜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沙中加强旅游合作前景广阔,“不少沙特民众前往中国旅游、体验...

    时间:12-08
  • 马来西亚期待安瓦尔医治族群政治顽疾

      马来西亚新内阁成员12月5日举行了首次特别会议,新任总理安瓦尔主持会议并发表施政讲话,标志着新政府正式开始其政治议程。据马《东方日报》报道,12月3日宣誓就职并宣布内阁名单时,安瓦尔表示,新政府将以经济...

    时间:12-08
  • 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蓝图谈判步入最后冲刺

      新华社加拿大蒙特利尔12月7日电(记者林小春 陈琛)《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将尽最大努力推动和协调各方达成最大共识,在第二...

    时间:12-08
  • 秘鲁新总统宣誓就职

      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秘鲁副总统迪纳·博卢阿特在国会全体会议上宣誓就任新总统,接替当天被国会罢免的前总统佩德罗·卡斯蒂略。  当天,秘鲁国会投票通过对时任总统佩德罗·卡斯蒂略的弹劾案,并解除其总统职...

    时间:12-08
  •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聚焦哪些话题

      新华社加拿大蒙特利尔12月7日电 (国际观察)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聚焦哪些话题  新华社记者郭爽 金晶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7日至19日在加拿大...

    时间:12-08
  • 秘鲁国会投票通过弹劾总统动议

      新华社利马12月7日电(记者郝云甫)秘鲁国会7日召开全体紧急会议投票通过对总统卡斯蒂略的弹劾动议,解除卡斯蒂略总统职务。当天早些时候,卡斯蒂略宣布解散国会。  秘鲁国会以101票赞成、6票反对和10票弃权的...

    时间:12-08
  • 科普,不止于国界【——国际科技传播案例交流侧记】

      ◎实习记者 孙明源  “荷兰和上海都是邻水、多水的地区。希望在将来,我们上海科技馆能和贵中心开展进一步合作,共同举办一些以水为主题的科普活动。”12月6日,在以“科技传播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国际科技...

    时间:12-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