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巧合?美少数族裔居住区频繁遭遇“水危机”

2023-02-06 05:12:09

来源: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吴琼

  近期,非裔等少数族裔占比高地区的供水危机和用水安全问题引发美国国内外广泛关注。分析人士指出,非裔等少数族裔居住区频繁遭遇“水危机”,凸显出美国积重难返的“环境种族主义”问题。

  “水危机”缘何扎堆出现

  近年来,在美国,非裔等少数族裔占比高的地区发生供水危机和用水安全问题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缘何“水危机”会扎堆出现在以少数族裔为主要人口的某些美国城市?这真的是巧合吗?

  据法新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多家媒体报道,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中,美国密西西比州首府杰克逊市接连遭遇三次严重“水危机”,该地区老旧、缺乏维护的供水站,提供的往往是锈褐色、被铅污染的自来水。耐人寻味的是,杰克逊市15万人口中,八成以上是非裔和原住民等少数族裔。

  杰克逊市居民詹姆斯·布朗对媒体抱怨说,这座城市已经有很多年无法持续保障供水,即使水压充足,居民也需要把水烧开了才敢用于饮用和烹饪。杰克逊市市长也在公开场合承认,过去两年,该市持续因供水问题出现紧急状况,“这不是供水系统是否会崩溃的问题,而是何时会崩溃的问题”。

  在当地居民看来,当地政府乃至美国联邦政府之所以对“水危机”不闻不问且束之高阁,正是因为在这一地区,约83%的居民都是非裔等少数族裔。

  实际上,非裔等少数族裔占比高的地区遭遇供水危机和用水安全问题并非孤例。深受“水危机”荼毒的少数族裔居住区,在美国并不鲜见。例如,在马里兰州最大城市巴尔的摩,自来水龙头就经常流出锈褐色的水,这种问题在非裔社区尤为明显。

  就此,美国非裔民权活动人士塔尔伯特·斯旺指出,在美国,白人占多数的城市不可能长时间没有干净的饮用水。目前,能够印证这番话的例子在美国比比皆是:在非裔占比约85%的密歇根州小城本顿港,早在2018年就检测出自来水铅含量超标,但当地政府从未予以重视。直至愤怒的居民向环保部门发起请愿,政府才发出自来水禁令,同时向民众发放瓶装饮用水。极为讽刺的是,仅与发生“水危机”的本顿港市一桥之隔、白人占多数的圣约瑟夫市,居民们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安全的饮用水,与本顿港居民的遭遇可谓天壤之别。

  “环境种族主义”结恶果

  “数十年来,种族歧视侵蚀了美国多座城市及政府机构,进而殃及了城市的自来水管道”“美国的少数族裔、有色人种群体经常是‘环境种族主义’的受害者”……不止一家美国媒体在报道中这样评论。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记者凯特·滕巴奇更是直接地指出,少数族裔占比高的地区遭遇“水危机”,是“环境种族主义”结出的恶果。美国多地发生的供水危机对非裔和原住民造成的影响同他们的人口比重相比不成比例,这符合美国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环境种族主义”模式。

  法新社也援引观察人士的话评论说,经常遭遇“水危机”的城市有个共同之处,即居民大多数是非裔等少数族裔,“这证实了美国存在‘环境种族主义’,非裔美国人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更为严重”。

  美国非营利组织“黑人选民也重要”联合创始人拉托莎·布朗和克里夫·奥尔布赖特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水危机”的根源是系统性种族主义以及美国地方各级政府渎职。地方政府忽视少数族裔的权利和基本需求。

  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也持有类似观点,指出非裔、原住民等少数族裔社区及有色人种社区始终无法摆脱用水危机,其根源在于这些社区往往在联邦和州政府层面就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长期得不到与白人社区相同和对等的关注,往往被视作不重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社区。

  不止是美国国内,国际社会也对此予以关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当代形式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问题特别报告员在一份声明中指出,“环境种族主义”严重威胁非裔美国人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居住权等在内的各项人权。

  环境不平等问题频遭曝光

  事实上,不仅仅是“水危机”,在美国,非裔等少数族裔长期以来面临着多种严重的环境不平等问题。相较于白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垃圾填埋场附近和铅中毒等环境中毒发生率较高的贫困社区。

  “美国的少数族裔经常是‘环境种族主义’的受害者。”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指出,“许多少数族裔生活在危险的污染源附近,这些污染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与白人社区相比,非裔和拉美裔社区暴露于空气污染、有毒废料场、垃圾填埋场、铅中毒等环境下的比例更高。1987年,《美国有毒废弃物与种族》成为美国首个将有毒废弃物与种族歧视联系起来的研究报告,该研究发现60%的非裔和拉美裔美国人生活在受有毒废弃物影响的社区。

  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兴起“环境正义运动”,抗议有色人种被更多地暴露于有害废物、空气污染等环境里。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问题不仅在全美各地依旧存在,而且愈演愈烈。可以说,美国的“环境种族主义”至今没有丝毫改观。追根溯源,是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毒瘤在作祟。

  英国《卫报》的一篇评论文章将“环境种族主义”称作“美国肮脏的鸿沟”,并认为其将少数族裔抛在了身后。文章批评说,美国少数族裔遭遇的种种环境不平等并非巧合,而是源于长期的种族主义和歧视性做法。在美国,非裔等少数族裔连续几代人都在争取获得清洁、安全、健康环境的权利,却不可得。系统性的种族主义意味着,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富裕的国家,获得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和适当的卫生设施并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令人唏嘘的是,由于制度性及结构性问题,“环境种族主义”这片笼罩在美国少数族裔头上的阴云,始终难以被彻底驱散。

  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并谙熟美国社会的非裔公民,美国保护法基金会罗德岛中心副总裁达雷尔·布朗无奈地指出,他深知“美国的种族主义是制度性和结构性的,并由法律、制度和文化所支撑”,“在美国,‘环境种族主义’等无所不在的种族主义做法持续存在,种族主义继续受到美国政府与企业的保护并不断蔓延”。

  • 相关阅读
  • 英国罢工潮折射社会不公

      新华社伦敦2月6日电(国际观察)英国罢工潮折射社会不公  新华社记者杨海若 赵修知  6日,在伦敦地标大本钟旁的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和救护车工作人员的罢工抗议活动正在进行。“支付完账单,工资已没有剩余,...

    时间:02-07
  • 中国地震救援力量在行动——北京消防50人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记者吴文诩、魏梦佳、夏子麟)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土耳其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中国救援队赴土耳其实施国际救援。2月7日下午,中国救援队乘...

    时间:02-07
  • 韩国驻华使馆喊话中方:希望中韩矛盾尽快化解

      据媒体报道,韩国不久前对中国公民实行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引发中方的反制,从而给韩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韩国驻华大使馆一名高级外交官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境内新冠疫情趋向于稳定,因此相关问题不能给中韩关系...

    时间:02-07
  • 欧盟向土耳其地震灾区调派近1200名救援人员

      中新社布鲁塞尔2月7日电 (记者 德永健)在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强震造成数千人死亡后,欧盟7日通报已向土耳其地震灾区调派近1200名救援人员。  据欧盟委员会当日发布的公告,目前通过欧盟民防机制(土耳其为该机制...

    时间:02-07
  • 中国多支救援队携搜救犬和专业救援装备赴土耳其

      中新社北京2月7日电 (记者 郭超凯)土耳其6日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多支救援队携带多条搜救犬和专业救援装备,赴土耳其地震灾区实施国际救援。  截至目前,强震已致土耳其、...

    时间:02-07
  • 俄安全机构挫败一起国际恐怖组织分支活动

      中新社莫斯科2月7日电 (记者 田冰)俄罗斯联邦安全局7日通报称,该局会同俄罗斯内务部捣毁一个国际恐怖组织分支团伙,并控制相关涉案人员。  俄联邦安全局通报表示,日前该局会同俄罗斯内务部开展专项突击行动,...

    时间:02-07
  • 四川泸州的土耳其女婿阿布:感谢中国伸出援手 世界因爱而美好

      中新网成都2月7日电 (记者 岳依桐)“今天得知中国救援队赴土耳其实施国际救援的消息,我非常感动,也想和他们一起去,为家乡贡献一点力量。”7日,土耳其人阿布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感谢中国对土耳其伸出...

    时间:02-07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普京与格罗西本周未安排会面 泽连斯基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

      中新社北京2月7日电 综合消息: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6日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即将到访俄罗斯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本周未安排会面。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6日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听取前线局势汇报。...

    时间:02-07
  • 强震已致土叙两国超5000人遇难

      中新社北京2月7日电 综合消息:据外媒7日报道,6日发生在土耳其南部的强震已导致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超5000人死亡。  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土耳其副总统福阿德·奥克塔伊7日表示,强震已在该国造成...

    时间:02-07
  • 中亚多国救援队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

      中新社阿斯塔纳2月7日电 (记者 张硕)连日来,中亚多国领导人就土耳其地震向土总统埃尔多安致慰问电,并表示将派遣搜救队赶赴灾区开展救援行动。  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

    时间:02-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