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欧盟对华理性声音为何增多(环球热点)

2023-04-27 06:13: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欧洲议会近日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欧盟对华关系政策,刚结束来华访问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中国是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与中国“脱钩”不可行、不可取、不切实际。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扎哈迪尔当天也表示:中欧之间应进行合作而不是对抗。欧盟与中国关系应体现出务实性和合理性。近来,欧盟内部对华理性声音越来越多。为什么?

  沟通:

  高水平、高频率、高效率

  “当前,不管是欧盟领导人,还是欧盟主要成员国领导人,对华态度都呈现更加理性务实的趋势,主张在中美之间不选边站,从欧洲利益出发制定对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闫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冯德莱恩访华结束后,欧盟内部对华理性声音不断涌现。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近日发表题为《中国与中欧关系之我见》的文章称,当今世界,新的力量不断涌出,欧洲必须接受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到来的现实。“我们致力于和中国的接触与合作,并认识到中国在解决全球和地区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报道,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近日表示,欧洲领导人愈发支持马克龙推动的、旨在让欧洲远离美国的“战略自主”政策,马克龙的立场在欧盟领导人中并非孤例,“相当多的领导人真的在像马克龙那样思考”,“如果因为我们与美国是盟友,就认为我们在所有问题上都应盲目、系统性地追随美国的立场,那就错了”。

  德国“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称,2022年,中德双边贸易额接近3000亿欧元。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表示,德方视中国为重要合作伙伴,愿同中方加强双边各领域交流合作,密切人员往来,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法国主流媒体《世界报》刊文称,中国是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中的主要参与者,启动法国乃至欧洲与中国的重要对话都是正确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新冠疫情发生3年间,欧盟与中国缺乏线下交流,对华认知更具主观色彩,对华政策倾向偏狭方向。最近一段时间,中欧逐渐重启高水平、高频率、高效率的线下沟通交流。欧盟国家领导人及官员亲眼见证中国经济生机和社会活力,更能客观、全面、理性看待中国发展,这对于破除欧洲内部对华政策的观念桎梏有很大帮助,也让欧洲对华政策讨论中,希望与中国保持合作的声音重新被激活。

  合作:

  有基础,有动力,有前景

  “欧盟对华理性声音增加与欧盟面临的内外环境变化都有关系。”崔洪建分析,内部因素来看,中欧合作带来的共赢局面显而易见。多年来,中欧已形成经济共生的坚实基础,这是符合市场规律和双方利益的客观现实。近几年,尽管欧洲对华认识存在偏激声音,但中欧贸易合作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展现强大韧性。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欧盟商品的第三大买家。据中国外交部数据,2022年,中欧贸易逆势增长5.6%,欧盟对华投资同比增长90%以上,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新高。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指出,这凸显了中国对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欧洲经济形势动荡不安的今天,中国对欧洲的经济意义更是非同小可。

  崔洪建分析,外部因素来看,经过近几年国际形势变化,欧洲部分国家对自身国际定位有了更多反思。尤其在俄乌冲突发生后,部分欧洲国家在能源、金融、产业等领域与美国的合作中深受其苦。面对当前挑战,欧洲捍卫自身利益的选择不多,这让欧洲国家更清醒地认识到中欧合作的价值和可持续性。此外,无论是在经贸投资领域还是全球治理领域,欧盟都希望找到一个政策稳定连续、自身发展仍有潜力的合作伙伴。中国经济社会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和对外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给欧洲国家带来更多信心。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中欧合作不仅有基础,有动力,而且有前景。

  “影响欧盟对华态度的核心因素是欧盟自身的实力地位和利益取向。”闫瑾认为,欧盟对华理性声音增加的深层原因在于,欧盟认识到,中国对于欧盟太重要了。中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实力地位是欧盟无法忽视的,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中欧经贸关系十分紧密,互补性强。欧盟经济复苏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欧洲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恢复欧洲安全秩序,期待中国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说,与中国保持务实合作是欧盟经济、安全等核心利益所在。

  发展:

  务实合作 相向而行

  “欧盟对华理性声音增加,将从多方面作用于中欧关系发展。”崔洪建分析,一方面,欧盟内部出现越来越平衡的对华政策讨论环境,将促进欧洲内部更多理性的声音涌现,推动欧洲对华政策更加务实。在欧盟内部讨论对华政策时,会有更多声音呼吁与中国合作共赢,避免对华政策走向极端,助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另一方面,欧盟政界更加理性的对华态度,可以防止欧洲部分舆论情绪化、意识形态化,帮助欧洲民意和舆论破除部分受外部力量影响、先入为主的观念,真正回到欧洲自身立场看待与中国的关系。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关乎双方福祉,关乎全球稳定和繁荣。”闫瑾认为,中欧共同利益诉求包括促进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主张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和国际气候治理等。欧盟对华态度更加理性,能更有效维护欧盟自身利益,增强欧盟战略自主,避免其沦为美国挑起大国博弈的棋子。

  当然,中欧合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一是中美关系紧张必然给中欧关系带来影响,其二是欧盟内部在对华认知和态度上也有差异。”闫瑾指出,目前,欧盟正在对华理性和对华强硬之间寻找平衡,为政策讨论划定浮动区间,这将是一个长期认识、行动和政策互动的过程。

  崔洪建认为,中欧关系要持续稳定发展,尤其需要有效处理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冲击。当前,欧美关系变化对中欧关系施加复杂影响。尽管中方一再强调中欧关系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动力,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但落实这一原则,必须以欧洲充分战略自主为基础。欧盟如果坚持“欧美关系优先、中欧关系靠后”的思维,将很难摆脱美国等外部因素对中欧关系的不利影响。中欧双方要更好地相向而行,就要关切彼此核心利益,求同存异,避免冷战思维,开展务实合作。

  高 乔

  • 相关阅读
  • 一英国船只在也门附近海域遭袭

      据也门当地媒体28日报道,一艘英国船只在也门南部附近海域遭袭。具体情况尚不明确。(总台记者 张雨辰)...

    时间:04-29
  •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传来持续炮击声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28日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专家团队在收到导弹攻击警告后被迫紧急避难,随着该地区军事活动的继续,远处传来持续的炮击声,一枚地雷在现场附近爆炸。  27日,国际...

    时间:04-29
  • 美联储公布硅谷银行事件评估结果报告

      当地时间4月28日,美联储公布了对硅谷银行事件的评估结果报告。该报告详细讨论了银行的管理以及围绕银行倒闭的监管问题,梳理了硅谷银行近期的监管历史,包括监管函件、检查结果、监管警示等银行机密监管信息的二...

    时间:04-29
  • 美交通部:联邦航空管理局在波音737MAX事故发生后没有立即采取行动

      当地时间4月28日,美国交通部监察长办公室发表报告称,一些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工程师在2019年3月波音737MAX8型客机发生致命坠机后建议将该机型停飞,并称该事故与2018年同型号客机的坠机事故有相似之处,但联邦...

    时间:04-29
  • 伊朗外长:伊朗和沙特将在数天内互相重开大使馆

      当地时间4月28日,正在黎巴嫩进行访问的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贝鲁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伊朗和沙特将在数天内重开大使馆,他本人在开斋节前已经邀请沙特外交大臣访问德黑兰,沙特外交大臣表示感谢并接受了...

    时间:04-29
  • 欧盟与波兰等五国就乌克兰农产品相关事宜达成原则性协议

      当地时间28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对外宣布,欧委会已与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就乌克兰农产品相关事宜达成原则性协议。  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欧盟已采取行动解决欧盟成...

    时间:04-29
  • 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美国华裔曾遭受种族歧视

      当地时间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和百人会(一个由杰出的美国华人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12个月中,近四分之三的美国华裔曾遭受过种族歧视。  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近650...

    时间:04-29
  • 美国一名16岁“学霸”被170多所大学录取

      美国一名16岁少年即将高中毕业,眼下已经拿到超过170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这些大学愿意提供的奖学金合计超过900万美元。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7日报道,丹尼斯·马利克·巴恩斯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出...

    时间:04-29
  • 美国西雅图市发生枪击事件 3人受伤

      当地时间4月28日,美国西雅图市发生枪击事件,造成3人受伤。  西雅图警方表示,警方在凌晨1时许对该市北门区一家便利店外发生的枪击事件进行响应,并在附近发现了3名伤者,其中1人情况危急,目前伤者已被送往医...

    时间:04-29
  • 南非亚洲及金砖事务特使苏克拉尔:美国监听行径与全球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国际在线报道:近期一批疑似美国军方的保密文件流传于社交网络,涉及美国监听多个盟友、深度介入俄乌冲突等敏感内容,美国“泄密门”事件不仅震惊世界,且仍在持续发酵,屡次被曝监听丑闻。遥远的非洲大陆也深受...

    时间:04-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