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克宫遭无人机袭击引发俄乌冲突升级担忧

2023-05-06 05:47:03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连线】

  俄罗斯总统府官网“克里姆林宫”5月3日发布消息称,乌克兰3日凌晨试图用无人机对俄总统普京位于克宫的官邸进行打击。在俄方雷达对抗系统的干扰下,两架无人机失灵。普京总统安然无恙,照常治国理政。克宫表示,俄方将该事件视为基辅政权发动的恐怖袭击、刺杀俄罗斯国家元首的尝试,莫斯科方面保留采取一切必要回应措施的权利。

  克宫遭无人机袭击事件是否将导致乌克兰紧张局势升级?几天来,俄罗斯乃至全球对此高度关注。

  两架无人机绕开俄防空网“恐袭”克宫

  莫斯科时间5月3日凌晨2时37分,俄社交媒体“电报”的“当地社区”频道出现一段视频,显示一架无人机于2时27分出现在克宫上空,随即在参议院宫殿上空爆炸。2时43分,第二架无人机坠落在克宫宫墙内。12个小时后,塔斯社、俄新社等俄罗斯官方通讯社首次报道了此次“克里姆林宫遭无人机袭击事件”。

  俄媒体报道,根据基辅政权使用无人机袭击克宫普京总统官邸的事实,依据俄联邦刑法典第205条(关于恐怖主义犯罪)之规定,俄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下令对相关事件刑事立案。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无人机坠落地点在克宫宫墙内,而现有视频片段无法确定无人机的型号、技术指标等。尽管如此,从视频中很明显看出该无人机是一种固定翼而非多轴飞行器,起飞重量约20至30公斤,翼展为3到5米。

  目前尚无法判断无人机是从乌境内,还是从莫斯科市或莫斯科州发射的。就技术而言,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军备专家推测,这两架无人机可能是配备有用于军事目的的特殊抗干扰导航天线、乌克兰制造的UJ-22,其成本价约为1万美元。一种可能是,上述具备一定抗电子干扰能力的无人机,从数百公里外的乌境内奔袭到莫斯科。同时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即在距克宫几公里范围内,无人机操作员根据无人机摄像头进行手动操纵。如果是后者,无人机可能由乌方侦察破坏小组直接从俄领土放飞,进行低空飞行,从而降低了被发现的可能性。

  无论真相为何,均暴露了莫斯科防范无人机破坏、袭扰的漏洞。其实,早在今年1月,莫斯科就曾在市中心一些建筑物顶部部署了“铠甲-S1”防空系统,并与S-400远程防空系统搭配,反击巡航导弹、弹道导弹以及飞机、直升机的攻击。然而,该体系在此次克宫遭袭击时无所作为,表明莫斯科防空体系既无法覆盖数千平方公里的面积,对付无人机这样的小目标也力不从心。

  俄乌美三方各执一词

  3日当天,俄方众口一词地谴责乌实施“恐怖主义行动”。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称,针对基辅政权发动的恐怖袭击,莫斯科方面“保留采取一切必要回应措施的权利”。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表示,应使用一切能够阻止和摧毁基辅恐怖政权的武器,基辅当局“威胁到俄罗斯、欧洲和全世界的安全”,“不能与泽连斯基政权进行谈判”。俄前总统、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电报”个人频道上称,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除肉体消灭泽连斯基及其集团成员外,俄方已无任何其他选项,甚至都不需要泽连斯基签署乌克兰无条件投降书,“众所周知,德国无条件投降书也非希特勒本人签署”。

  4日至5日,俄方集中抨击躲在乌克兰身后的美国。佩斯科夫4日说,侦查部门虽然还在调查案件,但“俄情报部门的信息指出,乌方参与了对克里姆林宫的袭击”,“我们非常清楚,有关此类行动、此类恐袭的决定不是基辅而是华盛顿作出的,基辅只是听命行事”。梅德韦杰夫4日在推特账号发文称,基辅政权受美国指使、在欧盟领导层默许下使用无人机袭击克宫后,冲突势必将会升级。而在印度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的俄外长拉夫罗夫5日也表示,这显而易见是一起敌对行动,未经西方“主子”同意,基辅方面不可能作出动用无人机攻击克里姆林宫的决定。

  与去年10月克里米亚跨海大桥被炸后乌方一度兴奋“揽功”不同,此次包括总统泽连斯基在内的乌方高层表态谨慎。泽连斯基3日表示,乌克兰不会对普京或者莫斯科发起袭击,我们只在乌克兰境内战斗,保卫我们的城市和乡村。乌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称,乌不会攻击俄领土上的目标。乌总统新闻秘书尼基福罗夫说,无人机夜袭克宫未遂事件与基辅方面无关。此外,乌方或明或暗地声称,该事件由俄罗斯自导自演,并以此作为将战争进一步升级的理由。

  除俄、乌两方外,美国是这场可能导致俄乌冲突升级难脱干系的第三方。克宫遭袭后的3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表示缺少关于该事件的足够信息,美尊重乌决定如何自卫以及收复失地。而美国、英国等媒体众口一词地引述所谓匿名官员的话称,美政府事先未收到有关针对克宫的未遂袭击通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4日称,美国未参与无人机袭击克宫事件。他说,美方尚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不会作出评价,“我们不支持、不鼓励也不协助袭击领导人”。

  俄方后续反应引人关注

  克宫遭袭事件发生后,普京总统的一举一动尤其受到外界关注。截至记者发稿时,俄国家元首尚未针对该事件对外表态。为安抚俄社会,普京总统两天来工作如常。3日下午,普京在位于莫斯科州的总统官邸新奥加廖沃会见下诺夫哥罗德州州长;当晚23时50分,普京车队从莫斯科州抵达遭袭的克宫;4日,普京在克宫听取联邦经济发展部长就国家经济情况所作的汇报。而佩斯科夫也预告,“胜利日”红场阅兵式将以惯常模式举行,普京总统也将按惯例发表讲话。

  然而,此间舆论认为,这不过是暴风骤雨来临前的宁静。此间观察家指出,俄对克宫遇袭如何反应,可参考去年10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遇袭后的情况。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后,与此次相同,俄联邦侦查委员会介入调查。两天后的10日早上,俄方发动了一轮大规模空袭,乌首都基辅、西部城市利沃夫、中南部第聂伯罗、苏梅等多个地方遭受空袭。11日,俄联邦安全局发布消息称乌国防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是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的组织者。

  当前,全俄社会对克宫遇袭感到愤怒,不满俄划设的“红线”一再被突破。俄罗斯“观点网”进行了一项名为“应如何应对乌军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的网上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10707人参与投票。其中,赞成“对决策中心的攻击”为24.26%,“对乌克兰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实施打击”为52.03%,“前线取得重大胜利”为20.66%;而“很难回答”者仅为3.04%。

  更有俄知名网络博主为俄空天军确定打击目标,其中包括乌总统办公室、乌克兰安全局、国防部情报总局以及乌最高拉达和政府、外交部、国防部等决策中心等。

  此间有战略界人士称,美西方与俄高官3日曾经进行过接触,普京总统遂决定暂不对克宫遇袭事件作出“对等”回应。美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4日表示,美俄军方沟通渠道在两国关系紧张时期也保持畅通。而佩斯科夫5日则呼应称,不排除俄美两国可能会沟通,并指出必要时会持续沟通,以确保国家利益。

  此间观察家指出,当务之急是,有关各方应避免采取任何可能使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

  (光明日报莫斯科5月5日电 光明日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

  • 相关阅读
  • 日本下调新冠病毒感染传染病等级为“5类” 与流感同级

      中新社东京5月8日电 (记者 朱晨曦)日本政府8日正式将新冠病毒感染在日本《传染病法》上的定位下调为“5类”,与流感同级。  日本《传染病法》将传染病按照危险程度从高到低分为1类至5类。此前,日本政府对新冠...

    时间:05-08
  • 欧盟将延长对乌克兰粮食的贸易禁令

      当地时间5月8日,欧盟农业专员沃伊切霍夫斯基表示,欧盟可能会延长对乌克兰小麦、玉米、油菜籽和葵花籽在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自由贸易禁令。  由于乌克兰粮食囤积压低了上述五个国家...

    时间:05-08
  • 国际热评:枪声频响,震不醒装睡的美国政客

      中新网5月8日电(孔庆玲 谢欣然)刚刚过去的一周,美国枪击惨案接连发生,“血腥周末”再次上演。仅周末两天就发生4起枪击事件,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至少12人死亡,十余人受伤。痼疾难除,枪患无解,越来越多无辜民...

    时间:05-08
  • 超1600人疏散 国际原子能机构警告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有危险

      中新网5月8日电 据外媒报道,随着俄方下令从扎波罗热核电站周围的定居点疏散平民,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表达了对该核电站周边安全的担忧。  据路透社报道,格罗西6日警告称,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情况“可...

    时间:05-08
  • 印度空军一架米格-21战斗机坠毁致多人死伤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新德里消息: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空军的一架米格-21战斗机当地时间8日上午在西部拉贾斯坦邦坠毁,并导致多人死伤。  《今日印度》报道称,该战斗机当天早些时候从该邦苏拉特加尔空军基地起...

    时间:05-08
  • 突发!日本东京一车站传出爆炸声 现场有人受伤

      中新网5月8日电 据日本TBS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日下午,日本东京足立区西新井车站传出爆炸声。现场有人受伤。  据报道,日本警视厅称,当地时间5月8日下午4点左右,警视厅接到东京足立区西新井车站职员报警,称...

    时间:05-08
  • 印度一双层轮船倾覆造成至少22人丧生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新德里消息: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当地时间7日晚发生一起双层轮船倾覆事故,造成至少22人丧生。  新德里电视台报道说,当天19时左右,该船在喀拉拉邦塔努尔地区附近海域倾覆。...

    时间:05-08
  • 记者观察丨枪支暴力愈演愈烈 美国两党控枪分歧依旧

      美国枪支暴力愈演愈烈,枪患顽疾根深蒂固,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枪支管控问题上仍然分歧严重,在美国政治日益极化背景下,双方更难妥协。  央视记者 刘旭:我们注意到的是,美国社会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怪象,...

    时间:05-08
  • 美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已五年 伊朗民众:美滥用制裁霸凌成性

      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不断追加针对伊朗的制裁,涉及伊朗金融、工业、能源等各行各业,并导致伊朗出现通胀高企、进口药品短缺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时,多位伊朗民众对美国无视...

    时间:05-08
  • 日本政府应停止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国际论坛)

      在没有与可能受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周边邻国充分协商,且在国际原子能机构还没有对核污染水排海方案得出最终结论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单方面推进相关计划的做法极不负责  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

    时间:05-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