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全球首张黑洞“全景照”拍摄过程揭秘

2023-05-08 05:26:32

来源:科技日报

  ◎卢力媛 本报记者 王 春

  近期,一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的国际团队利用全球16个观测台站开展了对M87星系中心的联合成像研究,并在全新的频段给M87黑洞及其周围的环境拍摄了“全景照”。这标志着天文学家朝着对黑洞进行“多彩成像”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科学家为什么要给黑洞拍照?黑洞的照片又是如何拍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秘这张黑洞“全景照”的拍摄过程。

  “全景照”或有助破解黑洞谜团

  对于黑洞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空间和时间的本质,对近邻超大质量黑洞进行成像研究是当前天文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

  此前,天文学家已经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对位于M87星系中心和人类所居的银河系中心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进行了成像。

  M87黑洞重约65亿倍太阳质量,是目前宇宙中已知质量最大的黑洞之一,而且距离地球仅有5500万光年,是非常适合拍照研究的对象。此外,M87星系有着明亮的、长达5000光年的喷流,M87黑洞正是该喷流的源头。

  1918年,美国天文学家希伯·柯蒂斯首次观测到M87星系的喷流,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测到天体中的喷流。科学家认为,黑洞不仅在“吃”(吸积物质),同时也在“吐”(外流)。如果“吐”出的物质速度快、方向性好,自然就形成了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喷流。但是,科学家至今也没能非常明确地解释黑洞与喷流的关系,因此就需要通过观测来解开这个谜团。

  2017年,EHT合作组织成功拍摄到了M87黑洞的照片。这张照片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照片显示M87黑洞长得像个“甜甜圈”,外面一圈亮环,围绕着中间的阴影。由于EHT的视场比较小,只能拍摄到黑洞的“特写照”,因此离黑洞稍远一些的喷流便没能进入这张照片。

  如果能把黑洞和周围的环境都拍在同一张照片里,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黑洞附近的环境,观察黑洞周围的物质是如何绕转、掉进黑洞或被喷出的,进而研究黑洞和喷流的关系。

  为了解决照片中黑洞与周围环境“失联”的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领导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64家研究机构的121位科研人员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决定给黑洞拍摄一张“全景照”。

  三大望远镜在3.5毫米波段下联合“拍摄”

  相较于EHT所拍的“特写照”,要拍黑洞的“全景照”必须要加大视场,并且分辨率也不能太低。研究团队想到了两种方案,在1.3毫米波段上尝试拍摄包括喷流在内的黑洞照片,或者索性切换到3.5毫米波段拍摄,但此前科学家普遍认为,用地球上的望远镜在3.5毫米波段观测不会看到黑洞“甜甜圈”。“当焦距拉长,视场就会变小,所以在1.3毫米波段,喷流等黑洞周围环境很难同时被观测到。”路如森说。研究团队最终选择了在3.5毫米波段下给黑洞拍照,因为在3.5毫米波段下喷流显示更亮。

  由于降低了观测波段,更多望远镜加入了此次黑洞“全景照”的拍摄过程。新照片拍摄于2018年4月14日至15日,由14台望远镜组成的全球毫米波甚长基线干涉测量阵列(GMVA)、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和格陵兰望远镜(GLT)连在一起,组成了一台口径等效于地球直径的望远镜。

  路如森强调,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和格陵兰望远镜的加入提高了这个洲际望远镜阵列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使得在3.5毫米波长下对M87黑洞周围的环状结构进行成像成为可能。

  由于这是一张视场很大的图像,里面包含了许多成分,且这些成分的亮度差异很大,“洗照片”时科学家遇到了许多意外。阵列中的格陵兰望远镜还是一台新的望远镜,参与观测时还在调试阶段,其基于波导的相位旋转器被错误地配置,幸好科学家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在数据处理时开发了特别的算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汇聚全球各地的许多合作者的经验,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复杂数据处理和成图过程,以及反复验证和确认结果后,这张史无前例的黑洞“全景照”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研究团队成功将M87黑洞的阴影以及其周围吸积流和喷流呈现在同一张照片之中。M87黑洞在3.5毫米波段的图像中也呈现“甜甜圈”形态,比此前EHT合作组织观测到的“甜甜圈”大了近50%,并且照片中可以看到从“甜甜圈”向远处延展的“尾巴”,这就是黑洞的喷流。

  下一步,科学家还打算拍摄“彩色黑洞”甚至“黑洞电影”来进一步观测和研究黑洞。

  • 相关阅读
  • 秦刚参访柏林孔子学院并同中外师生交流

      中新社柏林5月9日电 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参访柏林孔子学院并同中外师生亲切交流。  秦刚表示,作为德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柏林孔子学院成立17年来不仅传播了中国语言文化,也传播了友谊的种...

    时间:05-10
  • 德国:核电谢幕 争议未休

      德国于2023年4月15日关闭了最后一座核电站。位于巴伐利亚州的伊萨尔2号核电站在反应堆关闭之后冷却塔上方不再有蒸汽。当地居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在核电站上班的邻居已在一个为拆除核电站提供服务的新公司找到...

    时间:05-10
  • 蝴蝶或一亿年前最先在北美“现身”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刘霞)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蝴蝶最早在亚洲进化,但美国科学家主导的一项全球基因分析表明,1亿年前,蝴蝶最早在北美“现身”。最新研究结果可用于生成详细的蝴蝶家谱,有助进一步了解蝴蝶...

    时间:05-10
  • 秦刚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举行会谈

      中新社柏林5月9日电 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柏林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举行会谈。  秦刚表示,中德都是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在当今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应该加强对话与合作。双方应共同筹备好...

    时间:05-10
  • 秦刚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共同会见记者

      中新社柏林5月9日电 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柏林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共同会见记者。  秦刚表示,我此次访德主要目的是为即将举行的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作准备。这将是疫情发生以来双方首次线下...

    时间:05-10
  • 秦刚:坚决反对单边制裁

      中新社柏林5月9日电 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柏林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共同会见记者。  针对记者问及欧盟可能因对俄合作而制裁中国企业,秦刚表示,中方不向乌克兰危机相关方出售武器,依法依规...

    时间:05-10
  • 秦刚: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就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

      中新社柏林5月9日电 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柏林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共同会见记者。  针对记者问及德方、欧方提出对华合作“去风险”,秦刚表示,谈论“去风险”,首先要思考什么是风险,风...

    时间:05-10
  • “巴西摇滚天后”丽塔·李·琼斯去世

      中新社圣保罗5月9日电 (记者 林春茵)当地时间5月8日,“巴西摇滚天后”丽塔·李·琼斯(Rita Lee Jones)在圣保罗去世,享年75岁。  当地时间9日,丽塔·李的丈夫罗伯托·德·卡瓦略(Roberto de Carvalho)在社交...

    时间:05-10
  • 美国再次宣布向乌克兰提供12亿美元的额外安全援助

      中新网5月9日电 据美国国防部消息,当地时间9日,美国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总额达12亿美元军事援助。  据美国防部网站消息,援助内容包含防空系统、坦克、装甲车、弹药以及商业卫星图像服务等。援助计划属于“乌...

    时间:05-09
  • 泰国内阁批准相关声明草案 支持东盟区域使用本币交易

      中新社曼谷5月9日电 (记者 王国安)泰国内阁9日批准一项声明草案,支持东盟区域在交易中使用当地货币。  泰国总理府副发言人拉差达(Ratchada Thanadirek)表示,当天的内阁会议批准了东盟领导人关于促进区域支付...

    时间:05-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