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激扬贯通古今的文明力量——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观察

2023-09-07 09:32: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9月6日电 题:激扬贯通古今的文明力量——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宋常青、马欣然、张文静

  “第二届文明古国友好组织对话会”“传承丝路文化与构建文明新形态论坛”等专题论坛,“丝绸之路简牍文物展”“敦煌文化主题展”等文化展览,“相约敦煌”“金钟之星‘一带一路’民族音乐会”等精彩演出……在6日开幕的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现场,历史人文之美、民族风情之美、包容开放之美尽显。

  适逢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一场场敦煌文化大戏的背后,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不断迸发,更是贯穿古今、融通东西的丝路文明所展现出的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

  9月6日,与会嘉宾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敦煌文化主题展。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以会为“媒”: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穿行的人们把他们各自的文化,像其带往远方的异国香料种子一样沿途撒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汉森如是评价“改变了历史的丝绸之路”。

  作为中国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敦煌文博会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硕果累累的缩影。

  从新疆、甘肃等地方特产,到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的50余幅精品绘画,万余平方米的“重头戏”文化展览区精彩纷呈。

  5日,记者在这里遇到了首次参会的土库曼斯坦国家文化中心国家博物馆科技部副主任别尔基耶娃·苏里古恩·贝尔迪梅拉多夫纳,她正和同事们忙着布置展台。

  “作为文博会主宾国,为了宣介土库曼斯坦的文化艺术,我们带了数十件馆藏精品。”贝尔迪梅拉多夫纳说,自己来到敦煌还有一个心愿,希望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回去讲给朋友们听。

  累计邀请140多个国家千余名中外政要、专家学者等重要嘉宾参会,展出展品超万件……自2016年以来,敦煌文博会展会规模、嘉宾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亮眼,成为外界观察中国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截至2022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的142个国家签署了文旅领域的协定或备忘录,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形成多元互动的格局。

  9月6日,与会嘉宾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文创产品和文旅装备展销活动。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扩“圈”发展:共促文旅产业合作

  新加坡百人旅游团日前入境甘肃,开启“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之旅”。游客们说:“走进敦煌,了解敦煌,会让你爱上敦煌。”今年上半年,敦煌累计接待游客597.46万人次,至7月底达979.15万人次。

  敦煌壁画盲盒、幽幽鹿鸣小夜灯、三兔共悦彩绘果盘……6日,在文博会上的酒泉文创产品展台,酒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王莹说,“开馆不到2小时就卖了近3000元,来购买文创的还有不少外国人。去年全年敦煌文创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

  吸引海内外约150家知名企业参加,预计签约资金130多亿元,涵盖文旅康养、文旅综合体、文旅科技、景区提升等多个方面;20余家中外企业将赴敦煌、嘉峪关和酒泉等地,考察对口项目和企业,寻找合作机会……

  文博会期间,通过线上演播、沉浸剧目、深度旅游等“科技+”“创意+”“旅游+”方式,丝路厚重历史与传统文化得以活化传承、展示利用、沟通世界。

  业内人士认为,借助国际盛会,中国持续深化文旅产业国际合作,也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广阔前景将助推红利惠及更多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

  9月6日,与会嘉宾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携手向“新”:美美与共沁润人心

  作为敦煌文化研究学者,37岁的甘肃政法大学教授奥莉娅·普隆金娜已经参加了三届文博会。

  16年前,奥莉娅在家乡俄罗斯奔萨市观看了一场来自中国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自此便开启了敦煌时刻”。

  “文化可以将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民族连接起来,我们的生活之所以丰富多彩,就是由文化串联起来的。”她说。

  在柬埔寨,柬王宫遗址保护修复工作正在进行。这是继周萨神庙和茶胶寺后,中国援柬埔寨文物保护修复的第三期工程。

  从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的保护修复到中沙、中老等联合考古……一幅幅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新图景正在呈现。

  “中国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奖学金,并援建了科伦坡港口城。毕业后我想入职在斯里兰卡的中国企业,接续助力两国交流。”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的斯里兰卡留学生杰福说。

  “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中写到。(参与记者程楠、贾钊)

  • 相关阅读
  • 我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完成“天使救援”演习

    人民网大马士革9月7日电 (记者薛丹、通讯员李竹林、张哲)当地时间9月6日,中国第21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顺利完成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组织的“天使救援”演习,展现了出色的应急救援处置和指...

    时间:09-07
  • 推动中白合作提质升级 共同造福两国人民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 (皇甫万里、邓洁、实习生田雨卿)日前,人民网“一带一路大道同行”大型跨国融媒体报道活动走进白俄罗斯,专访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谢小用。 谢小用在访谈中强调,中白关系提升至全天候全面战...

    时间:09-07
  • 全球首列氢能源智轨电车在马来西亚正式试跑

    9月6日下午,由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正式亮相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古晋市。中车株洲所供图 人民网雅加达9月7日电 (记者张矜若、通讯员许璐)马来西亚古晋消息:马来西亚当地时间9月6日下午,...

    时间:09-07
  • 国际观察:炮制“债务陷阱论” 美西方把戏拙劣

    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十年间,“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给沿线国家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和机遇。然而,部分西方智库近年来持续渲染“一带一路”存在所谓“债务陷阱”,企图把一些发...

    时间:09-07
  • 上合组织前秘书长阿利莫夫:“一带一路”倡议为何深入人心?|东西问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的发展成就表明,该倡议具有全球性影响和里程碑意义。 中新社记者:商永 文龙杰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带来哪些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

    时间:09-07
  • “褐皮书”显示美国就业增长放缓

      新华社华盛顿9月6日电(记者许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6日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经济活动温和增长,就业增长放缓。  这份报告根据美联储下属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也称“褐皮...

    时间:09-07
  • 李强出席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新华社雅加达9月6日电(记者刘畅 林昊)当地时间9月6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出席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  李强表示,过去20多年,10+3合作机制经历多次危机考验,在推动地...

    时间:09-07
  • 智利中北部发生6.2级地震

      新华社圣地亚哥9月6日电(记者朱雨博)智利中北部科金博大区6日发生6.2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据智利大学全国地震中心发布的信息,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6日20时48分(北京时间7日7时48分),...

    时间:09-07
  • 中共代表团访问哥斯达黎加

      新华社圣何塞9月6日电 9月4日至6日,安徽省委副书记程丽华率中共代表团访问哥斯达黎加,会见哥立法大会主席阿里亚斯及民主社会进步党、民族解放党领导人,举办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座谈会,广泛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

    时间:09-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