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乌干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第一现场)

2023-09-20 06:36:00

来源:人民日报

  乌干达一家果园的负责人展示有机牛油果。
  本报记者 黄培昭摄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乌干达农业贡献了25%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全国70%的人口提供生计。近年来,乌干达政府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实现自力更生和《消除贫困行动计划》目标的关键。为此,该国制定了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的相关战略和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附加值。本报记者近日在乌干达走访,实地了解当地有机农业发展情况和中国与乌干达农业合作成果。

  特色农业释放发展潜力

  在乌干达东部金贾市郊区,年近五旬的坎尼斯正在收香蕉。今年坎尼斯种植的农作物收成不错,他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

  坎尼斯是乌干达较早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以往我们使用化肥维持土壤肥力,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但这给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后来,政府派来的技术人员来村里推广有机种植,我对这一种植方法产生了兴趣。”坎尼斯告诉记者,他报名参加有机农业培训班后,开始转向有机农业生产,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乌干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超过八成的土地是优质耕地,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乌干达政府制定的国家5年发展计划和2040年远景规划,都将农业确定为重点发展领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提升农业生产力,乌干达农业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划定不同农作物种植区域。例如,该国东部地区是木薯、甘薯、玉米、水稻和小米的最大产地,西部地区是饭蕉和豆类的主产区,北部地区是花生、高粱、芝麻的主产区等。乌干达农业部门官员介绍,政府通过细化的种植指引,让农民能因地制宜选择农作物种类,提高产量。

  乌干达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有机农业,计划将其打造为农业领域的一张名片。“全球有机产品的消费量保持高速增长,为乌干达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有机产品供应国提供了机遇。政府通过制定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带动对整个有机农业价值链进行投资,为乌干达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带来巨大收益。”乌干达农牧渔业部农业国务部长齐亚库拉加·弗雷德·布温罗表示。

  农业科技弥补发展短板

  近年来,乌干达政府更加重视应用农业科技,以弥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乌干达企业“乌干达轻资本金融”打造的农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汇聚了50多名农业专家,为农民提供增产增收和产业化经营相关技术和知识。“农民通过这一平台不但可以了解土壤状况、粮食供应等信息,还能更便利地开展金融服务。”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平台自2019年推出后,已让两万多名农民受益。

  无人机等新装备也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助力。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些农户在技术人员帮助下,能熟练使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坎尼斯说:“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打理更多土地,生产效率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

  为鼓励农民积极采用有机农业技术,乌干达政府出台一系列发展有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早在2004年,乌干达就制定了有机农业政策,并通过《乌干达有机产品标准》。今年2月,乌干达还公布了有机肥料的标准和使用规范等,规定了相关抽样和试验方法,确保市场上的有机肥料得到精准检测,促进优质有机肥料的生产和运用。

  当前,乌干达有机农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国生产的菠萝、苹果、香蕉、芒果、木瓜、红薯等有机农产品受到国际市场欢迎,有机农产品出口额每年达3亿多美元,约占该国农业出口额的20%。

  中乌合作推动农业转型

  站在丰收的稻田里,45岁的罗伯特满心欢喜。“我种了20多年水稻,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产的水稻。我相信中国杂交水稻,相信中国派来的农业技术专家。”罗伯特告诉记者,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手把手地教他种植水稻,并尝试使用有机种植方法。如今,罗伯特已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当地的杂交水稻种植专家。

  中国政府、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乌干达政府联合开展的南南合作项目第三期正在实施,共有约60名中国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先后来到乌干达帮助当地发展农业。中国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告诉记者,在与乌干达的农业合作中,有机农业是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引进试验中国节水抗旱杂交水稻新品种,兼顾高产性和抗病性,减少农药施用量;另一方面,推广中国的稻田养鱼技术,稻鱼共生,既保证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又促进产品生态有机发展。

  2022年,南南合作项目设立了南南合作农业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在水稻、水产、畜牧三大领域开展合作,建立水稻高产示范区、水产价值链研发中心和畜牧业产业升级可持续循环系统,切实提高当地粮食安全和农业保障能力,促进当地农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

  借助南南合作项目的平台,中国为当地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及农民提供各类培训,传授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在内的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乌干达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农业人才。乌干达农牧渔业部畜牧国务部长布赖特表示:“在中国农业专家的帮助下,我们正在实现从自给性农业向商业化农业的战略转变。”

  (本报坎帕拉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0日 15 版)

  • 相关阅读
  • 叙利亚致函联合国向美国索赔

      近日,叙利亚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叙利亚已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主席,要求结束美国军队在叙利亚领土上的非法存在,并且责成华盛顿为掠夺的叙利亚自然资源支付赔偿金。  专家分析指出,叙利亚提出撤军及索赔...

    时间:09-21
  • 庆祝中西建交50周年音乐活动举行(国际时讯)

      本报电 (记者林子涵)为庆祝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及中国上海与西班牙巴塞罗那缔结友好城市22周年,日前,上海和巴塞罗那同步举行“庆祝中西建交五十周年——琴音间的对话”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

    时间:09-21
  • 乌干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图为乌干达一家果园的负责人展示有机牛油果。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乌干达农业贡献了25%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全国70%的人口提供生计。近年来,乌干达政府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实现自力更生和《消除贫困行动计划》目...

    时间:09-21
  • 中国—中亚合作大有可为(观象台)

      近日,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为中国同中亚国家赓续友好关系、深化互利合作注入更多信心与力量。  今年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亮点不断。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中国...

    时间:09-21
  • “看空、唱衰中国”的论调不会实现

      本报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邱海峰)对于目前一些看空中国、唱衰中国的声音怎么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20日表示,这种论调过去从来没有实现过,现在和未来也注定不会实现。  当天,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

    时间:09-21
  • 中欧班列10年累计开行7.7万列

      本报连云港9月20日电 (记者李心萍、白光迪)记者日前从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获悉,10年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10年来,中欧班列...

    时间:09-21
  • 缅甸西部发生沉船事故致12人失踪

      新华社仰光9月20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20日表示,19日上午一艘载货船在缅甸西部钦敦江水域沉没,造成12人失踪。  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的消息,失事船只从实皆省坎迪镇载货顺钦敦江南下,在该省...

    时间:09-21
  • “2023·中欧人权研讨会”在罗马举行

      新华社罗马9月20日电(记者周啸天 陈占杰)“2023·中欧人权研讨会”20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本次会议聚焦“现代化与人权文明多样性”,来自中国、意大利、希腊、英国、美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瑞士、奥地...

    时间:09-21
  • 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完成大批量弹药销毁任务

      新华社内罗毕9月20日电(于洪泽)瓦乌消息:中国第13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近日配合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地雷行动处,历时一个多月,圆满完成大批量超期弹药销毁任务。  据悉,维和工兵分队库存弹药包...

    时间:09-21
  • 中国制造有力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

      新华社合肥9月20日电 题:中国制造有力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   新华社记者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20日在中国制造业重镇安徽合肥开幕。在制造业大会展馆的新材料展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威铜业分公...

    时间:09-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