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中国搭建“太空丝路”造福“一带一路”合作伙伴

2023-10-16 10:08:00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王晨曦、陈晨)每天早上,老挝教育体育频道都会通过“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的信号,向老挝的千家万户播送。这个老挝首个教育电视频道,曾在疫情期间帮助该国学生居家学习,现在继续为偏远山区提供远程教育服务。

从老挝的远程教育,到黎巴嫩的港口施工,再到海洋气象观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深入开展航天合作。一颗颗卫星、一座座地面站搭起的“太空丝路”推动航天事业更好造福合作伙伴。

作为中国航天的“国家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卫星研发和发射服务,包括玻利维亚通信卫星、“老挝一号”通信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等均发射成功,在通信、农业、文化、环保、气象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中,2016年3月正式交付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项目是中国首个整星出口并参与地面运营的项目,为老挝提供卫星通信、卫视直播、无线宽带等服务,转发电视广播超过223套,成为老挝边远地区的“村村通”“户户通”。

老挝首都万象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地面站全景(2016年8月1日摄)。新华社发(刘艾伦摄)

“卫星服务覆盖整个中南半岛及东盟地区,搭建了一条天基信息通道。”老挝前邮政和电信部部长谢姆·蓬马占说,“这圆了老挝人民长久以来的卫星梦,对老挝意义重大。”

中国航天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发射的多颗遥感卫星在气象预报、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2018年10月29日成功发射的中法海洋卫星是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

该卫星实现了对海洋表面风和浪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监测数据可被世界各国科学家、预报员共享使用,有助于更好探索海浪形成过程与变化规律,为海上船只航行安全、海洋防灾减灾和资源调查提供服务保障,并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中国航天不仅“交钥匙”,而且“带徒弟”,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培养本土航天人才,推动技术转让,建设当地航天器研制基础设施。

2023年6月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承担建设的埃及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完成终期验收审核。这是中国首个交付并成功应用于卫星总装集成测试的系统级航天器研制基础设施出口项目,使埃及成为非洲首个具备此能力的国家。

6月25日,中国政府援助埃及二号卫星初样星交付仪式在埃及航天城卫星总装集成测试(AIT)中心举行,图为在埃及开罗拍摄的交付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由中埃两国联合设计、研制的两颗卫星也已在中心顺利完成了各项测试、总装、环境试验等工作。

埃及航天局首席执行官谢里夫·西德基表示,这是埃及首个发展卫星产业本土化的中心,将使埃及在向非洲转让卫星技术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航天恒星作为“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的运营方,不但帮助老挝培养了卫星测控和地面应用专业人员,还建立了本土技术和管理团队,当地运营团队近九成来自老方。

此外,航天恒星承担了援玻利维亚、乌拉圭、博茨瓦纳气象机动站,以及援埃塞俄比亚遥感微小卫星项目。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航天恒星开展线上培训,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利用航天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培训人员来自老挝、缅甸、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

除了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进行“一对一”航天合作,服务范围越来越广的中国航天也利用溢出效应开展“一对多”服务。

2020年7月31日正式开通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其中的闪亮名片。目前,它已为包括“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内的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亿用户提供了北斗加速定位和北斗高精度服务。

2017年6月9日,参观者在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参观展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西亚、东欧、非洲等地成功应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沙特阿拉伯,北斗系统已应用于测量测绘地理信息的采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沙漠人员车辆定位等领域。

在塔吉克斯坦,萨雷兹湖大坝管理人员利用北斗系统进行大坝变形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保证了大坝安全和当地人民生命安全。

在黎巴嫩,北斗高精度技术运用到贝鲁特港口码头的施工测量。

在布基纳法索,医院建设项目将北斗高精度技术运用到测绘中,6天就完成了施工测量,缩短一半以上的建造时间,为当时的疫情防控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表示,将继续强化溢出效应,推动航天产品出口高端化、系列化,用一揽子产品、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相关阅读
  • 科威特官员强调将努力与中国合作共赢

    新华社科威特城10月16日电(记者尹炣)科威特最高计划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哈立德·马赫迪15日强调,科威特将认真执行科中两国合作协议,努力与中国合作共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 10月15日...

    时间:10-17
  • 大道共通|“一带一路”工程图鉴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跟着习主席看世界》系列特别策划“‘一带一路’工程图鉴”,聚焦铁路、桥梁、港口、电力、建筑等领域工程建设,展现大道同行的非凡成就。   总...

    时间:10-17
  •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就巴以局势答新华社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16日就巴以局势答新华社记者问。 问:近日,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武装组织爆发激烈冲突,造成双方大量人员伤亡,您对此有何评论? 答:上海合作组织对当前巴...

    时间:10-17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支持非洲发展

    新华社联合国10月16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16日在联大审议非洲发展与和平议题时发言表示,支持非洲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戴兵说,国际社会应深入了解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尊重非洲国家自...

    时间:10-17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向利比亚提供更多支持

    新华社联合国10月16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16日在安理会利比亚问题公开会上发言,呼吁国际社会向利比亚提供更多支持。 戴兵说,近一段时间,利比亚各方为推动政治对话、维护安全稳定、抗击洪水灾害作出大...

    时间:10-17
  • 2023年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和世界粮食论坛在罗马开幕

    新华社罗马10月16日电(记者贺飞)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16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2023年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揭幕仪式和第三届世界粮食论坛开幕式,聚焦加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加...

    时间:10-17
  • 比利时首都发生枪击事件 安全警戒级别升至最高

    新华社布鲁塞尔10月16日电(记者潘革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6日晚发生枪击事件,造成两名瑞典球迷死亡,另有一人受伤。比利时国家危机中心随后宣布,布鲁塞尔大区的安全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4级。 比利时联邦检...

    时间:10-17
  • 中欧班列“中通道”出入境超2500列

      本报呼和浩特电 (记者张枨)10月10日11时10分,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1291次中欧班列满载着55个40英尺集装箱的货物从中欧班列“中通道”——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顺利发车,开启了驶向欧洲的万里行程。该趟班列的...

    时间:10-17
  • 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典范

      我到过老中铁路在老挝境内的所有车站。担任副总理期间,我负责国家经济事务,包括老中铁路的建设。自2021年12月3日老中铁路正式运营、2023年4月13日开通国际旅客列车以来,我多次乘坐老中铁路动车,非常舒适、快...

    时间:10-17
  • “一带一路”互利互惠

      ◆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  中国在共...

    时间:10-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