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国际观察丨“炸馆事件”会否引燃伊朗和以色列冲突

2024-04-06 17:57:3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耶路撒冷/德黑兰4月6日电 题:“炸馆事件”会否引燃伊朗和以色列冲突

  新华社记者吕迎旭 张天朗 沙达提 

  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4月1日遭以色列空袭。事发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莱希明确表示要就袭击事件报复以色列。以色列方面连日来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安全戒备。

  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与伊朗多年来以非直接对抗形式在中东地区展开博弈,此次以色列空袭伊朗使馆可能招致伊朗报复,但鉴于直接攻击以色列或将导致中东战事显著升级,不符合伊方利益,后者更可能选择相对间接的回应手段。

  加强安全戒备

  以色列政府5日召开安全内阁会议后宣布,以国防军已做好应对伊朗任何动作的准备。以军方4日宣布暂停以军所有作战部队的休假,3日宣布已抽调预备役军人加强防空力量。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4日说,以军“必须保持警惕”,已在各边境地区做好防御和战术部署。据哈加里的说法,以色列有多层防御体系,还有飞机夜以继日侦察,以军已预备好应对各种情况。

  以军方还证实,为应对“某些威胁”,以军3日干扰了以色列中部地区的全球定位系统信号。以色列通信部3日发表声明说,已要求在北部地区运营的各移动通信公司储备电池、发电机和发电能源,为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可能爆发全面冲突做好准备。

  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在全球各国的使馆目前高度戒备,一些大使被告知暂时不要参加公共活动。

  以色列卫生部5日要求各大医院就可能出现的袭击做好应对准备。耶路撒冷一家大型医院4日组织了大规模演习,模拟应对因导弹或火箭袭击而造成的大批伤者。

  此外,以色列社会也呈现出紧张气氛,多个城市出现抢购食物、发电机等物资的情况。以军发言人4日发表声明,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以方多重考量

  以军方1日用导弹袭击了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导致包括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两名高级指挥官在内至少13人死亡。

  此前,以色列曾多次对其认定的伊朗目标发动打击,包括空袭叙利亚境内目标,但这是以军首次打击伊朗驻外使领馆。路透社评论说,这是以方去年12月以来针对在叙伊朗官员的一系列袭击中“最嚣张、最致命”一次,是以色列削弱伊朗在叙影响力行动的“重大升级”。

  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学院教授阿萨夫·梅达尼认为,此次袭击是以色列向伊朗发出的威慑信号。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危机研究组织伊朗项目主任阿里·瓦埃兹表示,这次袭击表明以伊双方冲突正进一步公开化。

  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为表示对巴勒斯坦的支持,黎巴嫩真主党持续与以色列在黎以边境交火,也门胡塞武装频频袭击红海水域与以色列相关船只。在以色列看来,真主党、胡塞武装以及叙利亚、伊拉克境内一些武装组织都是伊朗的“代理人”。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约纳坦·弗里曼对新华社记者说,以色列发起此次行动,是因为近期来自黎巴嫩、伊拉克和也门境内对以方的袭击有所增加,以方目标是使馆内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伊朗外交政策事务专家阿斯加尔·扎雷伊则认为,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转移全球舆论对其在加沙地带“罪行”的关注度。

  伊朗如何回应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日明确表示,伊方将惩罚以色列的“犯罪行为”。分析人士指出,伊朗对内需要平复国内情绪,对外需要维护地区影响力,不能不作出回应。但伊朗方面同时清楚,以色列此次袭击行动的目的之一是拖伊朗“下水”,如果直接攻击以色列,或将正中以方下怀。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摩西·达扬中东和非洲研究中心专家哈雷尔·霍雷夫表示,伊朗清楚一旦与以色列开战,美国将介入,这将演变成一场代价巨大的大规模地区冲突,并不符合伊朗利益。埃及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阿马妮·扎赫德表示,伊朗的军事能力也不足以承受一场与以色列及其传统盟友美国的直接冲突。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的回应行动可能主要以外交施压和间接报复措施为主。伊朗中东问题专家萨德尔·侯赛尼表示,伊朗将通过外交手段,如在联合国安理会层面回应以色列的袭击,并保留“在适当时间和地点”对以色列“罪行”予以报复。

  弗里曼认为,伊朗可能“对以发动网络攻击,或由真主党向以色列发起更多导弹或无人机袭击”。扎赫德表示,伊朗将进一步“动员”胡塞武装在红海海域加大对以色列及其盟友的攻击力度等。另有媒体分析指出,伊朗可能还会借助“代理人”打击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并通过加速推进其核计划来向美以施压等。

  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艾哈迈德·阿什卡尔说,伊朗和以色列会否发生直接冲突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两国的军力对比、战略考量以及国际社会施加的影响。双方直接冲突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但任何误判也都会增加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参与记者:程帅朋、冀泽、姚兵)

  • 相关阅读
  •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7日宣布: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拉夫罗夫将于4月8日至9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

    时间:04-07
  • 热点问答|墨西哥与厄瓜多尔为何断交?

      新华社墨西哥城4月6日电 热点问答|墨西哥与厄瓜多尔为何断交?  新华社记者吴昊 廖思维  墨西哥外交部长巴尔塞纳5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墨西哥立即断绝与厄瓜多尔的外交关系。尼加...

    时间:04-07
  • 美疾控中心针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布健康警报

      新华社华盛顿4月6日电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5日在其“健康警报网络”发布消息,介绍了有关美国近日报告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例的最新情况,包括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测序、防控措施等。  美疾控中...

    时间:04-07
  • 货车侧翻,数万条鲑鱼奇迹般存活

      据法新社4月5日报道,一辆载有10万多条鲑鱼的卡车上周在美国西部山区发生事故导致翻车。但根据美国当地政府消息,事故货车中的大部分鲑鱼因为落入下面的溪水中而奇迹般地存活。  俄勒冈州鱼类...

    时间:04-07
  •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多国人士期待中国新质生产力造福世界经济

      当前,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指引中国经济向“新”而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国际观察人士认为,新质生产力将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动力,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他们表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符合世界的...

    时间:04-07
  •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专访:中欧班列为杜伊斯堡等沿线城市带来新发展机遇——访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交通与

      新华社德国杜伊斯堡4月6日电 专访:中欧班列为杜伊斯堡等沿线城市带来新发展机遇——访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交通与物流系主任贝恩德·诺合  新华社记者单玮怡 刘向  德国杜伊斯堡...

    时间:04-07
  • 特稿丨传承“血与火铸造”的友谊

      新华社休斯敦/衢州4月7日电 特稿|传承“血与火铸造”的友谊  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王雅晨 段菁菁  有一种传奇般的友谊,于战火硝烟中勾连起彼此命运,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打动人心。&e...

    时间:04-07
  • 新华社消息|伊朗东南部恐袭中死亡的安全人员升至15人

      编辑:徐宁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时间:04-07
  • 佩列格里尼赢得斯洛伐克总统选举

      新华社布拉格4月6日电(记者邓耀敏)布拉迪斯拉发消息:斯洛伐克选举官方网站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在6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现任国民议会议长彼得·佩列格里尼击败前外交部长伊万·科尔乔克,赢得...

    时间:04-07
  • 新华社快讯:佩列格里尼赢得斯洛伐克总统选举

      新华社快讯:斯洛伐克选举官方网站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在6日举行的斯洛伐克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现任国民议会议长佩列格里尼击败前外长科尔乔克,赢得选举。(记者邓耀敏) ...

    时间:04-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