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文明的驿马”——中俄在文学中遇见彼此

2024-05-16 15:52:0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郑冬睿、魏梦佳)“啊,春天没有尽头也没有边疆!无边无际的还有理想……”前不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的第七届“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诗歌朗诵会暨第二届北京高校俄罗斯经典诗歌朗诵比赛上,选手们声情并茂地演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俄罗斯名篇佳作,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学生们踊跃参赛并展现出极高的水准。这充分表明,俄罗斯文学对当代中国青年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黄玫说。

  第七届“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诗歌朗诵会暨第二届北京高校俄罗斯经典诗歌朗诵比赛现场(5月8日摄)。新华社发(北京外国语大学供图)

  情感的共鸣

  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被翻译成中文出版,这是第一部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的汉译俄罗斯文学作品,因此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俄罗斯文学在中国译介和传播的起点。

  从普希金到果戈里、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此后一个多世纪,一批俄罗斯文学巨擘的作品被译介到中国,历经时间的检验,影响了一代代中国读者。

  “我父母中学时都学习过俄语,在他们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深受俄罗斯经典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影响。”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黄玫说。

  黄玫至今清楚地记得,初中时读完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后感受到的巨大震撼。“我被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我走出家门,冒着小雨走了很久,难以平复心中的激动之情。”

  自幼热爱文学的黄玫,大学学习俄语专业。博士期间,她选择了俄罗斯文学作为研究方向。

  黄玫的俄罗斯文学翻译之路,起源于博士期间参与导师所主持的果戈里作品《狄康卡近乡夜话》的重译项目。“我非常感谢当时导师对我的信任。”她回忆说。如今近三十年过去,她的译着已达数百万字。

  “俄罗斯文学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黄玫说,“俄罗斯文学体现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国的眷恋和对道德的追求等,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相契合,因此中国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俄罗斯文学,并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迷茫,俄罗斯文学给我很多心灵慰藉,与主人公和作家的精神共鸣让我在迷茫时没有那么孤独,学会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相处。”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曹雨轩说。

  “俄罗斯文学史也是一部俄罗斯思想史。通过阅读俄罗斯文学,我了解了不同时期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和内心求索,也让我学会以更多元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同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的杨晶说。

图为翻译家草婴的《战争与和平》翻译手稿(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文学的契合

  早在普希金的时代,中国文化便在俄罗斯文学中留下了痕迹。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普希金的作品中,“中国人”和“中国的”两词出现过二十余次,均与美好的诗意相关。在他的藏书中包含有《三字经》《中庸》《赵氏孤儿》等中国书籍。

  “俄罗斯的汉学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相对较为发达。例如,托尔斯泰就曾接触过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诗人古米廖夫和作家佩列文的作品中也都出现过中国文化的元素。”黄玫说。

  俄罗斯汉学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玛丽亚·谢梅纽克见证了近年来汉学在俄罗斯的蓬勃发展。

  “如今俄罗斯很多地方设有汉语教学中心,编写了俄语版汉语教学大纲,一些中学已将汉语作为第一外语授课。学术界对中国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关注。”她说。

  谢梅纽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俄文翻译工作。她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俄文版的译者,此外还翻译过张爱玲、苏童、麦家等中国作家的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在俄罗斯一直深受欢迎。例如,《道德经》已经出版了十多个译本,四大名著也在不断再版发行。”谢梅纽克说。

  在谢梅纽克看来,中国文学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其蕴含的人文关怀。“对‘人’这一主题的关注是俄中两国文学的共同点之一,这拉近了俄罗斯读者与中国文学的距离。”

  2021年3月4日,学生在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课堂上学习汉语。新华社发(叶甫盖尼·西尼岑摄)

  “鲜活的声音”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普希金曾将译者称作“文明的驿马”。

  黄玫认为,俄罗斯文学在中国长盛不衰,离不开一代代中国译者的辛勤努力。

  “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几乎全部被翻译成了中文,不仅如此,一些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也能在问世后较短时间内被译介到中国。”她说,“这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人民。”

  目前,黄玫正在着手重译《安娜·卡列尼娜》和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集等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此外她还积极投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已翻译出版俄文版《儒释道耶与中国文化》等书籍。

  “译者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整准确地将外国优秀文化介绍给中国民众,同时也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发展成就充分传播到其他国家。”黄玫深感责任重大。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随着两国在包括文学在内的人文领域合作不断加强,译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谢梅纽克说。

  “他们不仅仅是‘文明的驿马’,还传递着有助于两国人民彼此相知相近的‘鲜活的声音’。”她说。

  • 相关阅读
  • 国际法院就南非请求制止以色列在加沙军事行动举行听证会

      新华社海牙5月16日电(记者王湘江)联合国国际法院16日在荷兰海牙开始就南非请求制止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举行为期两天的听证会。  南非驻荷兰大使武西穆齐·马东塞拉当天在听证会上进行口头陈述时表示,...

    时间:05-17
  • 俄罗斯宣布驱逐一名英国外交官

      新华社莫斯科5月16日电(记者赵冰)俄罗斯外交部16日宣布,俄方决定驱逐英国驻俄大使馆一名国防武官,以回应日前英国驱逐俄驻英大使馆国防武官的“不友好决定”。  俄外交部网站16日发布消息说,俄外交部当天召...

    时间:05-17
  • 秘鲁南部沿海地区发生5.6级地震

      新华社利马5月16日电(记者郝云甫)秘鲁南部沿海地区16日发生5.6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报告。  据秘鲁地球物理研究所消息,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16日零时13分(北京时间13时13分),震中位于秘鲁南...

    时间:05-17
  • 罗马尼亚多所孔子学院获赠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5月16日电(记者张改萍)正在罗马尼亚访问的中国电影代表团16日向当地多所孔子学院赠送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  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赠送仪式上,主要由中国电影频道专业人员组成...

    时间:05-17
  • 中国向叙利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新华社大马士革5月16日电(记者冀泽 程帅朋)红十字红新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应急及基础医疗和人道援助项目(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之叙利亚项目启动仪式15日在叙首都大马士革举行。该项目将为叙利亚提供急...

    时间:05-17
  • 中外电影人在戛纳电影节上共话交流合作

      新华社法国戛纳5月16日电(记者张百慧)中外电影合作交流会15日在刚刚开幕的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举行。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数十名演员、导演、制片人等纷纷表示,期待中外电影界开展更多合作,共享中...

    时间:05-17
  • 中赞合作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赞比亚举行

      新华社卢萨卡5月16日电(记者彭立军)中赞合作高质量发展论坛15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来自两国各界的代表共千余人齐聚一堂,叙友情、商合作、话未来。  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和18名内阁部长出席论坛。希奇莱...

    时间:05-16
  • 马耳他第二届公共服务展聚焦数字化运用

      新华社瓦莱塔5月16日电(记者陈文仙)马耳他第二届公共服务展15日至19日在该国中部城市阿塔尔德举行,展示了数字化工具在该国公共服务领域的运用情况。  在本届展会上,马耳他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向观众展示了人...

    时间:05-16
  • 枪击斯洛伐克总理嫌犯面临“企图谋杀”指控

      新华社布拉迪斯拉发5月16日电 斯洛伐克内务部长埃什托克16日说,枪击斯总理菲佐的犯罪嫌疑人面临“企图谋杀”指控。  埃什托克当天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参加一次特别安全会议。会后他对媒体说,犯罪嫌疑...

    时间:05-16
  • 新华时评丨产业合作才是共赢之道——中国先进产能的世界意义系列评论之四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题:产业合作才是共赢之道——中国先进产能的世界意义系列评论之四  新华社记者樊宇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上,行业领袖、企业高管、投资代表齐聚一堂,热烈讨论新能源...

    时间:05-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