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国际观察|总统遇难对伊朗有何影响

2024-05-20 22:11:3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总统遇难对伊朗有何影响

  新华社记者

 

  伊朗政府20日确认,总统莱希在19日发生的直升机事故中遇难。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同日宣布,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已代行总统职务,直至50天内举行新总统选举。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关于总统去世后的权力承继有着明确制度安排,加之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国内政局有较强掌控能力,因此莱希遇难后伊朗的国家运行不会出现明显波动。

  这是2023年8月2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拍摄的伊朗总统莱希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出差途中遇难

  据伊朗媒体20日报道,莱希及数名伊朗高官所乘直升机的残骸已被找到,包括莱希在内的机上人员均遇难。

  据报道,莱希19日在伊朗西北部邻近阿塞拜疆的东阿塞拜疆省霍达阿法林县出席一座大坝的落成仪式后,同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东阿塞拜疆省省长拉赫马提等高官乘直升机前往东阿塞拜疆省省会大不里士,参加一个石化综合设施的落成典礼。直升机途中发生事故紧急降落。

  事发后,伊朗全力开展救援,多国表示愿为搜救工作提供帮助。应伊方请求,土耳其军方在事发当晚出动一架无人机和一架具备夜视能力的搜救直升机协助搜救。俄罗斯也派出两架飞机、一架直升机和50名搜救人员。但由于事发山区地形复杂,且正值多雾天气,能见度低,救援团队第二天才抵达事发地。

  这是5月19日拍摄的伊朗国家电视台播放的莱希所乘直升机事故现场附近搜寻画面。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根据视频画面判断,莱希事发时乘坐的是贝尔212直升机。20世纪70年代,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曾在伊朗设立工厂。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受到美国制裁,在直升机制造方面开始对各型号贝尔直升机的部件乃至整机进行仿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军事分析师锡德里克·莱顿的话说,难以获取直升机备件可能是“导致此次坠机的一个因素”。根据国际非盈利组织飞行安全基金会的信息,伊朗2018年发生过一起贝尔212直升机事故,造成4人死亡。

  检察官出身

  莱希1960年出生在伊朗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15岁进入什叶派圣城库姆的宗教学院学习,师从伊朗一些显赫的宗教人士。他从17岁开始就在政治上积极反对推行西方化和世俗化的巴列维王朝政权。

  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莱希进入检察体系,从首都德黑兰以西的卡拉季起步,先后担任哈马丹省检察官、德黑兰检察官等重要职务,2014年出任伊朗总检察长,2019年担任伊朗司法总监。长期在司法系统担任公职的莱希也一直在宗教学校担任教职。

  莱希于2021年6月当选伊朗总统,同年8月就职,他为维护伊朗安全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一些报道说,莱希深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信任,屡屡获得重要任命,原本可能成为最高领袖接替者。

  外交方面,在莱希担任总统期间,伊朗与美西方关系依然紧张,伊朗和美国就伊核协议的履约谈判未有进展。不过,伊朗近年来积极拓展周边外交,与沙特恢复了外交关系,并与海湾国家开启新阶段合作。此外,伊朗还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金砖国家成员。美国《纽约时报》文章评论称,在莱希就任总统期间,伊朗推动实施了旨在扩大其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外交战略。

  内政外交不会突变

  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20日宣布,根据宪法规定并经哈梅内伊批准,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已代行总统职务。

  伊朗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在任期内去世,第一副总统将代行总统的权力和职责,由议长、司法总监和第一副总统组成的委员会将在50天内安排选举新总统。

  19日事故发生后,穆赫贝尔主持召开紧急内阁会议。会后发表的声明说,内阁将继续遵循莱希的路线,国家的管理不会出现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表示,伊朗关于总统去世后的权力承继制度很完善,总统去世不会导致国家陷入混乱。

  同时,从伊朗的权力结构来看,总统并非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其之上还有最高领袖。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直升机事故后表示,伊朗民众无需担心,国家和政府工作不会受到影响。刘中民说,哈梅内伊自1989年任伊朗最高领袖以来,一直能很好地在伊朗不同政治派别之间实现平衡,多次带领国家渡过危机。

  3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设于领袖府内的投票站参加伊朗议会选举投票。新华社记者沙达提 摄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事件不会对伊朗内政外交造成大的影响,也不会引发明显的政策变化。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危机研究组织伊朗项目主任阿里·瓦埃兹指出,哈梅内伊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对外战略决策上依然保持绝对话语权,因此伊朗的外交政策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参与记者:刘赞、刘品然、朱瑞卿、高文成、沙达提)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格局不可撼动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马卓言、刘杨)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近来,许多国家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密集发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的正义之声,说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人心所向、大义所...

    时间:05-21
  • 外交部:支持国际社会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的努力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马卓言)就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日前申请逮捕以色列和哈马斯领导人,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表示,中方支持国际社会一切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的努力,希望国...

    时间:05-21
  • 外交部:坚决反对建交国与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马卓言、邵艺博)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建交国与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利益。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

    时间:05-21
  • 联合国报告呼吁加强保护牧场

      新华社柏林5月21日电(记者杜哲宇 褚怡)位于德国波恩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21日发布《全球土地展望——牧场与牧民专题报告》,指出全球牧场退化问题严重,呼吁加强保护牧场。  报告说,牧场约占全...

    时间:05-21
  • 外交部驳斥美政要向台湾地区领导人表达“祝贺”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马卓言、袁睿)针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向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表达“祝贺”,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做法严重违背美方所作仅与台湾地区保持文化、...

    时间:05-21
  • 通讯|中医架起中古友好合作之桥

      新华社古巴马坦萨斯5月20日电 通讯|中医架起中古友好合作之桥  新华社记者李子健 林朝晖  当地时间20日上午,在古巴马坦萨斯省立福斯蒂诺·佩雷斯医院中医科门诊室外,多名患者在...

    时间:05-21
  • 新华时评丨“你来我往”中拉紧中国与世界纽带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题:“你来我往”中拉紧中国与世界纽带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今年一季度,全国出入境人员超1.41亿人次,同比上升117.8%;“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达367.2万...

    时间:05-21
  • 伊朗军方下令成立委员会调查坠机原因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侯赛因·巴盖里20日下令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总统赛义德·易卜拉欣·莱希所乘直升机坠毁原因。  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该委员会调查人员已抵达坠机现...

    时间:05-21
  • 新中商业峰会聚焦双边经贸合作发展

      新华社新西兰奥克兰5月20日电(记者郭磊)新西兰中国商业峰会20日在奥克兰举行。新西兰总理拉克森、贸易部长麦克莱,中国驻新西兰大使王小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双方聚焦经贸合作发展,就如何更好拓展两国合...

    时间:05-21
  • 希腊总理欢迎中国电动公交车在希腊投入运营

      新华社雅典5月20日电(记者陈刚)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20日在北部港口城市塞萨洛尼基对首批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正式在希腊投入运营表示欢迎。  当天,17辆由宇通客车生产的电动公交车在塞萨洛尼...

    时间:05-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