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列国鉴·尼日尔|记者观察:西非三国组建邦联有何考量

2024-07-11 20:29: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达喀尔7月11日电(记者王子正 张健 孙毅)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三国过渡政府领导人本月6日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会晤,同意组建萨赫勒国家邦联。邦联建成后,总面积近28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200万。

  1月28日,马里过渡政府发言人阿卜杜拉耶·马伊加在国家电视台宣读联合公报(视频截图)。西非国家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28日发布联合公报,宣布立即退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新华社发

  三国组建邦联原因复杂,抱团取暖对抗外部制裁威胁是共同诉求。不过,这一邦联能否持续以及能否帮助三国全面提升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不少变数。

  “恐怖地带”成为“政变地带”

  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位于非洲萨赫勒地区,即撒哈拉沙漠以南一条宽320公里至480公里的狭长地带。该地区多年饱受贫困、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之苦,近年来更成为极端组织、恐怖组织猖獗之地。

  2013年,美国开始在尼日尔驻军,耗资逾亿美元建立基地,打击萨赫勒地区极端组织。一年后,法国在这一地区启动“新月形沙丘”军事行动,与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国协同打击恐怖组织。

  只是,在向萨赫勒地区渗透过程中,美国、法国等国被指干涉相关国家内政,支持腐败官员成为代理人,其在当地的军事存在引发更多武装冲突,导致反恐“越反越乱”,更加剧萨赫勒地区的不稳定。

  2017年8月14日,在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安全人员在恐怖袭击事件现场工作。新华社发(雷米摄)

  近年来,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国民怨沸腾、政变频发,有着“恐怖地带”之称的萨赫勒地区几乎成为“政变地带”。被推翻的政府多被批评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但在减贫、发展上毫无建树。

  上述三国军人政权上台后,与法国关系恶化,相继逼迫法国撤军。尼日尔过渡政府撤销允许美国军事人员在尼活动的协议,美军同意最迟于今年9月15日全面撤离尼日尔,结束长达十年的军事合作关系。此外,德国政府7月6日宣布,由于谈判失败,德军将于8月31日前撤离尼日尔。

  抱团取暖应对制裁威胁

  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发生政变后,受到法国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制裁和威胁。西共体将军事干预列为行动选项之一,并采取一系列严厉的制裁措施。随着与西共体关系持续恶化,三国去年9月在马里首都巴马科签署《利普塔科-古尔马宪章》,宣布建立萨赫勒国家联盟,意在形成共同防务机制。

  2023年8月10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西共体领导人在就尼日尔政变召开的紧急会议现场合影。新华社发(索迪克摄)

  今年1月,三国宣布退出西共体,这一决定将在一年后正式生效。3月,三国在尼亚美举行参谋长会议,宣布组建联合部队。5月,三国外长提出创建萨赫勒国家邦联草案,旨在将防御联盟扩展至经济联盟、政治联盟。本月6日,三国峰会在尼亚美举行,这是三国领导人首次公开集体会面。

  根据安排,邦联成立第一年,由马里过渡总统阿西米·戈伊塔担任领导人。三国承诺建立地区议会和银行,协调外交行动,促进人员、物资在地区内自由流通,创建稳定基金并集中资源在矿业、能源和农业等战略领域建立项目。

  2021年6月7日,阿西米·戈伊塔(前)在马里首都巴马科宣誓就任马里过渡总统。新华社发(哈比卜·库亚特摄)

  事实上,三国有“统一”渊源。地处三国交界处的利普塔科-古尔马历史上曾是一个国家。1970年,三国在交界处成立面积37万平方公里的利普塔科-古尔马地区共同开发组织,旨在协调三国矿业、能源、水利和农牧资源,促进粮食安全,改善地区闭塞状况,保护环境,推动发展。

  对于三国组建邦联,部分学者和民众持乐观态度,认为它有助于三国发挥自主性,减少对外国的依赖,形成应对安全挑战的统一战线。几内亚比绍社会学家迪亚曼蒂诺·洛佩斯说:“推动三个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团结,因为几位领导人相信他们正在领导同一场战斗、捍卫共同的事业、对抗共同的对手。”

  外交转向

  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一方面抱团取暖,一方面转向俄罗斯寻求安全援助。在俄乌冲突延宕背景下,俄罗斯亟需更多国际支持及合作空间,三国此举可谓与俄方外交“南进”策略契合,双方一拍即合。

  摩洛哥智库新南方政策中心研究员里达·利亚穆里指出,西方国家热衷于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向非洲政变领导人施压,而俄罗斯不会干涉内政,这使俄罗斯成为对上述三国具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作为交换,俄方寻求获得矿产和其他合同。

  这是5月11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拍摄的莫斯科河两岸风景。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以尼日尔与俄罗斯的互动为例,今年1月,尼日尔过渡政府总理拉明·泽内访问俄罗斯,双方就加强军事联系达成共识。3月,尼日尔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奇亚尼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讨论“加强安全合作”事宜。在美国政府今年4月确认将从尼日尔撤军后,俄罗斯军事人员5月即以教官身份进驻尼日尔美军基地。

  马里政治评论员卡德尔·托埃认为,三国邦联当前首要任务是打击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以确保政权稳定,避免民众流离失所,在此基础上寻求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治理,因此,三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可依靠的合作伙伴。

  将背靠的大国从法国、美国转向俄罗斯,是当下三国做出的战略选择。未来,萨赫勒国家邦联能否妥处分歧、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政权稳定,仍未可知。从长远看,三国最终还需在国际社会帮助下,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逐步实现自立自强。

  • 相关阅读
  • 记者手记:“同比增长”中感受中欧班列的活力

      新华社西安7月12日电 题:记者手记:“同比增长”中感受中欧班列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张斌、安展  西安浐灞国际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货场上,堆积如山的集装箱等待装运;不...

    时间:07-12
  • 全球连线|中法企业合作升级 深耕中国汽车后市场

      近期,中国企业途虎养车与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能源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机油产品,进一步深耕中国汽车后市场。  双方此次战略合作升级协议的签订,将开启全面深化合作的新篇章,实现上游品牌产品与“线上预约...

    时间:07-12
  • Vlog|穿汉服、赏非遗……一起来尼山尽享中国传统文化盛宴!

      传统歌舞演艺、汉服体验、手艺人展示篆刻技艺……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期间,现场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参观体验。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策划:刘加文执行策划:...

    时间:07-12
  • 联合国:世界人口将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达峰

      新华社联合国7月11日电(记者王建刚)联合国11日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结果摘要》报告显示,预计世界人口将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约103亿的峰值,到本世纪末回落至约102亿。  联合国十...

    时间:07-12
  • 专访|期待更多中国游客到访约旦 增进约中相互了解——访约旦旅游和文物大臣卡伊西

      新华社安曼7月11日电 专访|期待更多中国游客到访约旦 增进约中相互了解——访约旦旅游和文物大臣卡伊西  新华社记者何奕萍  约旦旅游和文物大臣马克拉姆·卡伊西10日在约旦首都安曼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

    时间:07-12
  • 尼泊尔山体滑坡致12死65失踪

      新华社加德满都7月12日电(记者易爱军)尼泊尔警方12日说,该国卡斯基和奇特旺两县发生山体滑坡,目前已造成12人死亡、65人失踪。  卡斯基县警方发言人夏尔马对新华社记者说,该县博克拉市11日夜间发生山体滑坡...

    时间:07-12
  •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丨多国人士:上合组织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稳定与繁荣

      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照顾彼此利益诉求,积极推动贸易、交通、能源等领域合作,坚持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多国人士表示,上合组织不仅是维护和巩固地区安全的典范,也有效促进了区...

    时间:07-12
  • 美国西部遭遇罕见热浪 至少28人死亡

      新华社洛杉矶7月11日电 美国西部地区多个州近来遭遇罕见热浪。据美国广播公司11日报道,7月以来,西部地区已报告至少28例与热浪有关的死亡病例。  报道援引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称,11日当天,美国西部地区有...

    时间:07-12
  • 新华社快讯:尼泊尔山体滑坡致两辆大巴被冲走,60多人下落不明

      新华社快讯:尼泊尔奇特旺县警方发言人说,当地12日发生山体滑坡,两辆大巴被冲走,65名乘客下落不明。 ...

    时间:07-12
  • 中方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为促进乌核设施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

      新华社联合国7月11日电(记者王建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11日在联大表决乌克兰核设施安全问题决议后的解释性发言中表示,中方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确保乌克兰核安全“七大支柱”和“五项原则”,...

    时间:07-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