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国际观察丨频袭联黎部队 以色列为何不怕惹众怒

2024-10-15 17:01: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耶路撒冷/贝鲁特10月15日电 题:频袭联黎部队 以色列为何不怕惹众怒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 李军 谢昊

  随着黎以冲突不断升级,以色列近来数次袭击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反对。

  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此举既是表达对联合国及联黎部队的不满,也是为以军攻打黎南部的军事行动服务。以色列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屡屡踩踏国际社会“红线”,主要原因是美国一直对其纵容支持,导致其行为得不到约束。此次系列袭击事件严重挑战联合国权威,或导致更广泛的地区动荡。

  以军袭击不断

  近日,联黎部队频频遭袭。10日,以军一辆坦克向联黎部队位于纳古拉地区司令部的一座哨塔开火,造成两名维和部队人员受伤;11日,以军袭击又造成两名维和部队士兵受伤;12日,联黎部队一名维和人员被附近军事活动的枪弹击伤;13日,两辆以军坦克强行进入联黎部队驻地。此外,联黎部队还指认以军12日阻止联黎部队一次“至关重要的”后勤行动。

  联黎部队根据1978年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建立,并在2006年的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中得到更多授权,旨在维护黎南部地区安全,数十国参与派遣维和人员。上述袭击引发多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谴责。

  面对国际社会谴责声浪,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态度强硬,13日专门发表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视频声明,称黎巴嫩真主党将联黎部队用作“人盾”,以军曾多次要求联黎部队撤出战区但屡遭拒绝,拒绝撤离将危及联黎部队和以军士兵生命安全。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对维和部队人员受伤“深感遗憾”,正尽一切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但确保这一点简单而明显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脱离危险区域”。

  古特雷斯同日回应说,尽管联黎部队过去几天内遭到多起袭击,但仍将继续坚守所有阵地。他说,以军坦克破坏联黎部队驻地大门强行进入的行为令人深感担忧。联合国的“不可侵犯性”必须在任何时候得到无条件尊重,联合国机构人员及其财产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意在扫除障碍

  以方称,袭击联黎部队并非有意为之,13日的“强闯”事件是协助撤走伤员的坦克因遭到“猛烈攻击”而在“倒车”过程中驶入联黎部队驻地,以军发射烟幕弹为撤离伤员提供掩护,未对联黎部队构成威胁。但专家认为,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援引黎巴嫩政治安全事务分析师阿里·里兹克的话说,以色列一直对联黎部队心存不满,认为其未阻止黎真主党在一些对以方造成威胁的区域开展军事活动,袭击是对联合国不满的体现。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奥尔娜·米兹拉希也表示,以方长期以来认为黎真主党在黎南部地区利用联黎部队的存在掩盖其军事行动,希望通过袭击对联合国施压,迫使其重新审视联黎部队任务从而削弱黎真主党在这一地区的势力。

  以方的袭击行为被认为还有更重要的军事目的。有分析指出,联黎部队占据着黎南部交通要道,成为以军在这一地区快速推进的最大障碍,因此以方试图通过袭击迫使其撤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认为,以色列攻击联黎部队的主要目的是为在黎南部开辟安全缓冲区创造条件。

  为何屡踩“红线”

  回顾延宕了一年多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期间,以色列曾多次与联合国公然“硬杠”。在加沙地带,以方指责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大量雇员为武装人员,称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利用平民和人道主义机构作掩护,多次轰炸联合国机构运营的避难设施。以方还多次对联合国方面的相关表态表达不满,本月2日甚至宣布古特雷斯为“不受欢迎的人”并禁止其入境。

  除了袭击联黎部队,以色列自本轮巴以冲突以来屡踩国际社会“红线”,包括在加沙地带和黎巴嫩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在他国领土上搞“定点清除”等。外界还普遍认为,以色列是黎巴嫩通信设备爆炸事件的幕后主使。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持续推进军事行动,美国的支持纵容是主要原因。

  美国不仅在各种场合为以色列提供外交支持,还持续向以色列提供军援,并向中东地区增派军事力量为以色列撑腰。就在1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以色列提供一套“萨德”反导系统并派遣相关美军人员。

  刘中民认为,以色列在过去一年的冲突中形成了愈发激进和不顾后果的行为模式,美国的支持导致联合国安理会层面难以形成对以色列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使以色列在我行我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此次一系列袭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为对国际秩序构成威胁,严重挑战联合国的权威性和多边机制的公信力。

  专家还担忧,以色列的举动可能引起一些武装组织效仿,或将导致更广泛的地区动荡。

  • 相关阅读
  • 一艘移民船在希腊科斯岛附近沉没致4人死亡

      新华社雅典10月15日电(记者陈刚)一艘移民船15日晚在希腊科斯岛附近海域沉没,造成两名儿童和两名妇女死亡。  据希腊国家广播公司援引海岸警卫队消息,事发船上有30多人,目前26人获救,救援工作仍在进行。 ...

    时间:10-16
  • 行走中国 感知中国(记者手记)

      “直到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才发现,之前听到的、读到的和亲眼见到的大有不同。”在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开幕式“媒体使者”讲故事环节,曾经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的埃及中东通讯社执行主编、编委、内阁新...

    时间:10-16
  • 拓展机遇之路 共享美好未来

      外媒代表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参观。  李裕锟摄   外媒代表在重庆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欣赏自己制作的拓印作品。  周本帅摄   外媒代表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城市建设情况。  重...

    时间:10-16
  • 埃及推出“图书数字化计划”

      埃及政府近期宣布将开展“图书数字化计划”,在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前提下,对埃及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1.13万册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埃及数字遗产平台向公众开放这些珍贵文献资源。  根据埃...

    时间:10-16
  • 第七十五届国际宇航大会聚焦航天技术可持续发展

      据新华社意大利米兰10月14日电 (记者任耀庭)第七十五届国际宇航大会14日在意大利米兰会议中心开幕。大会以“负责任的太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航天技术可持续发展,确保未来的太空探...

    时间:10-16
  •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投入运营

      本报南宁10月15日电 (记者庞革平)中越两国14日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宣布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投入运营。15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越南高平省人民委员会联合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

    时间:10-16
  • 美国药物滥用问题日趋严重(深度观察)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近期发布了2023年全美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报告。报告表明,美国药物滥用问题日趋严重,2023年美国有近900万人滥用阿片类药物,12岁及以上人群中有约6180万人使用...

    时间:10-16
  • 2024中欧人才论坛在京举办

      本报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王昊男)10月15日,2024中欧人才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共享、共生、共赢——厚植中欧传统情谊,扩大人才合作交流”为主题,旨在深化双方人才领域交流与合作,促进中欧友好关系稳定...

    时间:10-16
  • 铁凝会见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参议长莱恩斯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15日在京会见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参议长莱恩斯。双方就加强立法机构交往、推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等共同关心的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 人民日...

    时间:10-16
  • 蔡达峰会见南非国民议会国际关系与合作委员会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10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主席马胡马佩罗率领的南非国民议会国际关系与合作委员会代表团。双方就中南关系、两国立法机构交往等交换了意见。   《 人民...

    时间:10-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