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国际观察丨“国会山骚乱”四周年 “平静”点票下的极化暗流

2025-01-07 18:33: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1月7日电 题:“国会山骚乱”四周年 “平静”点票下的极化暗流

  新华社记者熊茂伶 孙丁

  1月6日,美国新一届国会点数选举人票,正式确认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当选总统。看似“平静”的结果认证程序,暗流涌动:国会大厦被高大隔离围栏“全副武装”,数百名国民警卫队士兵待命,国会为避免发生骚乱而修改了选举认证规则……这些都因为,四年前的这一天发生“国会山骚乱”事件,震惊世界。

  四年过去,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但人们对骚乱的记忆不曾消减。这些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政治极化、社会撕裂不断加深,民众对美国政治暴力充满担忧与恐惧。

  这是2025年1月6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国会大厦外景。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记忆之痛”

  “2021年1月6日是永远被铭记的耻辱的一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在1月6日举行的国会联席会议上,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等人说。

  特朗普2020年竞选总统连任失败后,宣称选举存在“大规模舞弊”。他的大批支持者于2021年1月6日闯入美国国会大厦,造成5人死亡、上百名警察受伤及数百万美元财物损失,成为“美式民主”滤镜碎掉的名场面。

  这是2021年1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区域拍摄的美国国民警卫队士兵。新华社发(沈霆 摄)

  四年后,对总统选举结果认证被定为“国家特别安全事件”。美国特勤局表示,这是该程序首次被赋予这种定性。此外,据美国媒体报道,为避免发生骚乱,国会还修改了选举认证规则。新规之下,副总统无权像以前一样对选举结果提出质疑;在选举人票数统计期间,参议员或众议员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反对意见,并由至少五分之一参议员和五分之一众议员签名。此前反对意见只需要两院各一名议员签名。

  对于“国会山骚乱”这一美国人的“记忆之痛”,美国民众至今分歧明显。民主党选民普遍认为,特朗普后续对骚乱的处理令人极为担忧。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最近民调显示,强烈反对这一事件的共和党人比例自2021年1月以来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从当初的51%下降到如今的30%,为事件发生以来的最低水平。

  赦免“暴乱者”?

  特朗普日前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他将在上任首日赦免因“国会山骚乱”事件被判刑的人。据美国媒体统计,这起事件中已有1500余人被起诉,被指控的罪名从轻罪非法闯入到重罪密谋叛乱,判刑从几天的监禁到最高22年不等。美国司法部说,这项调查是美国历史上被起诉人数最多、证据量最大的调查之一。

  有分析说,此举将进一步加剧美国的极化和撕裂,并助长极端事件。根据《华盛顿邮报》和马里兰大学2024年12月进行的民调,三分之二美国人反对赦免在骚乱中被定罪的人,但六成共和党人及近七成特朗普支持者赞成赦免。

  舒默1月6日指出,赦免骚乱中的袭警者将是对政治暴力的“危险背书”。美国圣安塞尔姆学院政治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加尔迪耶里认为,当前的华盛顿比四年前更为分裂。过去四年里,共和党有组织地淡化或忽视骚乱当天发生的事情,包括“将袭击国会大厦和警察的暴乱者描绘成受害者”。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教授妮科尔·亨默说,取消1月6日骚乱的政治和法律责任应被理解为“美国民主治理未来的严峻和危险时刻”。

  政治极化蔓延

  “国会山骚乱”事件及其后续风波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近年来尖锐政治纷争的主要因素之一。四年来,政治极化及分歧所引发的暴力事件持续困扰美国。“极化(polarization)”被美国韦氏出版公司定为2024美国年度词汇,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一项民调发现,“分裂(divisive)”一词最常用于描述当今美国政治。路透社最近一项调查发现,自“国会山骚乱”事件以来,美国至少发生了300多起政治暴力事件。

  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经历刺杀未遂,哈里斯在亚利桑那州的竞选办公室遭到枪击和破坏,针对选举工作人员的人身威胁频发……随着政治极化加深,美国政治暴力不断升级,引发美国民众深深的担忧和恐惧。2025年开年,美国相继发生新奥尔良汽车撞人事件和拉斯维加斯特朗普酒店门前汽车爆炸事件,两起事件已造成至少16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2025年1月1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警方封锁发生电动汽车爆炸事件的特朗普酒店门前区域。新华社记者 谭晶晶 摄

  曾是美国艾奥瓦州众议员的格雷格·丘萨克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对美国当前状况感到困扰,担心会出现更多暴力事件。威斯康星州退休人员唐娜·希尔萨韦克认为,2024年大选非常“动荡”,充斥着愤怒情绪,意见相左者已不能心平气和地交流,很难达成共识。

  美国国土安全部最新威胁评估警告说,总统选举引发的紧张局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恶性两极分化很可能持续到2025年。

  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日前刊文指出,从“国会山骚乱”到刺杀特朗普未遂,政治暴力近年来在美国处于历史高位,而且还在恶化,美国已经进入暴力民粹主义时代。

  • 相关阅读
  • 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灵柩运抵华盛顿

      新华社华盛顿1月7日电(记者熊茂伶 胡友松)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灵柩7日运抵美国首都华盛顿。  一架搭载卡特灵柩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7日上午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起飞,下午降落在位于马里兰州的安德鲁斯空军...

    时间:01-08
  • 特朗普称不排除军事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控制权

      新华社华盛顿1月7日电(记者 邓仙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7日表示,他不会排除使用军事力量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可能性。  特朗普当天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出于对...

    时间:01-08
  • 王毅:擦亮中非合作论坛金字招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月7日电(记者 郑扬子)当地时间2025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拉柴维尔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后接受记者采访。  有记者问及对中国和刚果(布)作为中非合作论...

    时间:01-08
  • 王毅:打造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标杆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月7日电(记者郑扬子)当地时间2025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拉柴维尔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访问刚果(布)的情况。  王毅表示,中刚双方就加强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中非合作达...

    时间:01-08
  • 王毅:支持非洲绿色发展,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月7日电(记者郑扬子)当地时间2025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拉柴维尔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后接受记者采访。  有记者问及中国和非洲如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王毅表示,萨苏总统高度...

    时间:01-08
  • 刚果(布)总统萨苏会见王毅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月7日电(记者郑扬子)当地时间2025年1月7日,刚果(布)总统萨苏在布拉柴维尔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萨苏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新年问候和诚挚祝愿,欢迎中...

    时间:01-08
  • 王毅同刚果(布)外长加科索会谈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月7日电(记者郑扬子)当地时间2025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拉柴维尔同刚果(布)外长加科索举行会谈。  王毅表示,中国外长新年首访必到非洲,是中国多年来坚持的政策和传统,旨在以...

    时间:01-08
  • 以军轰炸加沙地带多地造成至少13人死亡

      新华社加沙1月7日电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民防部门官员和当地消息人士7日说,以色列军队当天轰炸加沙地带多地,造成至少1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儿童。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民防部门发言人马哈茂德·巴萨勒在接受...

    时间:01-08
  • 加纳当选总统马哈马宣誓就职

      1月7日,加纳当选总统约翰·德拉马尼·马哈马(中)在阿克拉的黑星广场正式宣誓就职。新华社发(赛特摄)  新华社哈拉雷1月7日电(记者许正)阿克拉消息:加纳当选总统约翰·德拉马尼·马哈马7日在首都阿克拉正式宣誓...

    时间:01-08
  • 德国西南部一城市发生枪击案致2人死亡

      新华社柏林1月7日电(记者贾金明 邰思聪)德国西南部巴登-符滕堡州巴特腓特烈斯哈尔市7日下午发生一起枪击案,造成2人死亡、1人受重伤,目前凶手在逃。  当地警方在一份通告中说,当地时间17时45分左右,一名蒙面人进入当...

    时间:01-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