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新华走笔丨走过战场 记录战场

2025-01-10 10:46: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真实的战场是什么样的?

  轰炸后化为瓦砾的房屋?携老扶幼、仓皇逃离的民众?四处燃起的烟柱抑或是呼啸而过的枪弹?

  从埃及转赴伊拉克前,盯着宿舍老旧电视里播放的战事新闻,我多次设想将要面临的危险场面。不曾想象到的,是真正走上交火线时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2017年3月,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一场惨烈的城市巷战已持续数月。

  伊拉克政府军转运记者的中巴车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行驶,在距城区几公里的摩苏尔机场短暂停留。

  走下中巴车,远处城区一条条烟柱映入眼帘,清脆的步枪声、连续的机枪声夹杂着炮弹爆炸声灌入耳朵。近处的机场除了一段可能是跑道的水泥路便再无建筑痕迹,满眼都是裸露的钢筋、堆叠的碎水泥块和丢弃的衣物……

  中巴车停在摩苏尔老城区的一条街道,在那里政府军背靠火车站与另一条街道上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对峙。听着更加密集的爆炸声和机枪发射声,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与同行记者靠近交火线。

  在场的士兵看到我们急忙摆手,高喊“狙击手、狙击手”。我立刻躲在一堵墙边,心想“若是有人朝这里开枪,我还有逃跑的可能吗”?一闪念,恐惧的情绪便涌了上来,手脚甚至开始不听使唤。

  我赶快转移注意力,不让自己陷入恐慌。贴着墙角,向街道上瞟,我看到一辆铲车冒着黑烟。交火不断加剧,“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迫击炮弹不时落在火车站里。政府军则不断向武装分子控制区开火,火箭弹发射时的巨大声响,震得五六米外的记者耳朵嗡嗡作响。

  危险还在袭来。探访很快结束,我和同事返回中巴车,突然一枚炮弹落入附近。距离太近,巨响传来,我下意识蹲在地上,旁边的一位军官看到我们,跳着脚喊道:“没戴头盔!你们在搞什么!”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战场采访经历。

  战争和冲突现场报道的体验,普通人是难以想象的。隔着三四米拍摄拆弹过程、下到地下室查看关押雅兹迪女性的“监狱”、与刚被俘虏的武装分子面对面、被重机枪开火的声音震得耳鸣不止……

  经验逐渐积累,恐惧逐渐消退,但每到现场,我都神经紧绷,采访中似乎从没有感觉到饥渴,身穿30斤的护具也不觉得沉重。但撤到安全地带时,才发现衣服已被汗水浸湿大半。

  2023年底,我再赴中东。初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以色列的空袭几乎每周一次,不知多少人在周四深夜或周五凌晨被爆炸声惊醒。

  2024年,地区冲突愈演愈烈。4月1日,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遭以色列袭击,数层高楼化为瓦砾。在废墟旁的碎块中采访十几分钟,我已被烟尘呛得嗓子生疼。

  9月底,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陡然升级,我被派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支援。在贝鲁特分社的办公室里,以色列战斗机制造的音爆震得身后两米的窗户跟着震动,也震得我手抖腿软;在贝鲁特南郊的空袭废墟旁,我看到导弹穿过大楼留下的深洞;一次空袭距离驻地不到一公里,几分钟后浓烟竟灌进屋里,几乎令人窒息……

  在伊拉克工作两年多,在叙利亚工作一年多,我走过多处战场。但仔细想来,除去走上战争前线和冲突现场采访的几十个日夜,大多数日子仍是在平淡中度过的。作为记者,我只是战场的匆匆过客和旁观者,而对于那些生活在战乱地区的民众而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战争是他们生活的底色。

  在摩苏尔,我们无需费力寻找采访对象,碰到的某个中年人会说孩子被炮弹炸死在自家院子里;刚逃出生天的母亲想起仍被围困的儿女而仰天痛哭;某个父亲会说女儿因饮用太咸的井水患上肾病。

  在摩苏尔城,前一秒,士兵们还在门内笑谈某个同事的暗恋糗事,下一秒,两名阵亡士兵就被人抬着路过门口。木板不够宽敞,一只沾满血污的手耷拉下来,破旧的毯子盖住他的上半身,鲜血还在往外渗。时至今日,我仍记得他穿着的黄色袜子。

  在摩苏尔东城,十来岁的男孩躺在病床上,笑着说“喜欢踢足球,将来想做医生帮助他人”。男孩的母亲站在床头强忍眼泪,脸涨得通红。走出病房,护士说,“战争中,弹片击中男孩脊柱,以后站不起来了。”

  在大马士革,空袭过后一小时,刚被救出的孩子蜷腿躺在担架上,身上满是尘土,我向人群方向侧身让出通道,不忍也不敢上前细看;在北部城市阿勒颇,一家人40多天没有开伙,援助组织提供的食物仅够果腹,7岁男孩放学后被迫外出,为一周不到10元人民币的收入上街打工;年轻的男孩在垃圾箱中翻找食物,我心中不忍,送上几块钱,另一名失去双腿的男子已将轮椅摇上步道,伸出乞讨的手向我驶来……

  在贝鲁特,62岁的穆格尼耶拿出一个透明塑料袋,里面装着他逃难时带出的全部衣物:一条棕色毛巾、一件蓝色内衣和一顶鸭舌帽。两岁半的小孙子侧躺在临时避难的学校教室一角的简易垫子上酣睡,好似梦里没有外界纷乱。

  战乱,山河破碎,人如浮萍。

  每次去阿勒颇,我都会登上市中心雄伟壮观的阿勒颇城堡,站在城堡的观景台上俯瞰整个城市。数千年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见证太多的战争、杀戮和政权更迭,见证着不同文明的兴衰。

  把时间的尺度拉长,历史或许会变得模糊和粗糙。几十年、上百年后,当人们再谈起叙利亚当下的战争时,或许只会记得一组数字:数十万人丧生、数百万人逃往国外沦为难民、数百万人无家可归。那时,普通人在战争中的煎熬或许早被遗忘。(程帅朋)

  • 相关阅读
  • 纪念“护旗运动” 巴拿马回击特朗普“夺河论”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巴拿马民众9日在首都巴拿马城游行集会,纪念反抗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护旗运动”61周年,向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示:巴拿马运河是我们的!  1964年1月9日,在当时美国控...

    时间:01-10
  • 加州山火持续 洛杉矶名流房屋遭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山火持续肆虐,大量建筑物在火灾中损毁,其中包括美国总统拜登之子亨特·拜登、影星安东尼·霍普金斯、社交名媛帕丽斯·希尔顿等知名人士的房屋。  8日晚,好莱坞露天剧场...

    时间:01-10
  • 不许趁火打劫!洛杉矶居民自发组建巡逻队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洛杉矶地区多处野火9日继续肆虐,累计18万名居民疏散。许多人匆匆逃离,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政府官员说,至少20人被捕。一些居民自发组建巡逻队,维护社区安全。&em...

    时间:01-10
  • 超过5.8万埃塞俄比亚居民因地震影响而转移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月10日电(记者刘方强)据埃塞俄比亚国家灾害风险管理委员会9日消息,该国阿法尔州和奥罗米亚州已有超过5.8万人因受地震影响而转移至临时避难所。    受1月4日地震影响,埃塞俄...

    时间:01-10
  • 俄总统新闻秘书:普京愿与特朗普对话

      新华社莫斯科1月10日电(记者江宥林)据塔斯社10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对记者说,俄总统普京愿与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对话。 ...

    时间:01-10
  • 外交部:中方将全力为境内外游客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旅行环境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月10日表示,目前中国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规模和强度低于去年同期。中方将进一步采取必要举措,全力为境内外游客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旅行环境。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

    时间:01-10
  • 热点问答丨“元”公司取消“事实核查”的考量及影响

      新华社旧金山1月9日电 热点问答|“元”公司取消“事实核查”的考量及影响  新华社记者吴晓凌  美国“元”公司日前宣布,将从美国开始,在其社交平台结束实施了8年的“第三方事实核查”...

    时间:01-10
  • 韩国总统警卫处长到案接受调查并递交辞呈

      新华社首尔1月10日电(记者陆爱华 姬新龙)韩国总统警卫处长朴钟俊10日到案接受警方调查并向代总统崔相穆提交辞呈,辞呈已被受理。  1月10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朴钟俊(中)接受警方调查前回答现场记者提问...

    时间:01-10
  • 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时隔近6年将再次举行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董雪、马卓言)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时隔近6年将再次举行。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表示,中英强化经济财金交流合作,符合两国利益、符合各界期待。  经中英双...

    时间:01-10
  • 日本经济界人士期待与中方加强合作

      新华社东京1月10日电(记者刘春燕)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和日中经济协会日前在东京共同举办新年交流会。与会日本经济界人士表示,期待与中方坦诚交流、加强合作。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

    时间:01-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