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国际观察|2024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 极端天气敲响气候警钟

2025-01-10 23:37:5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德国波恩1月10日电 题:2024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 极端天气敲响气候警钟

  新华社记者张兆卿 丁英华 褚怡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10日发布新闻公报说,2024年成为自1850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多项关键气候指标破纪录。气候学者认为,2024年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更多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影响。

  专家预测,尽管2025年不太可能成为“最热”年份,但从长远来看,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将持续加剧,而这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因此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刻不容缓。

  2024年11月7日,一名消防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县穆尔帕克市附近的乡村地区参与灭火。新华社发(邱晨摄)

  2024年多项关键气候指标破纪录

  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当天发布的公报,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5.10摄氏度,比上个最热年份2023年高出0.12摄氏度,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的气温水平高出1.6摄氏度。2024年是首个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以上的年份。

  数据显示,2024年中有11个月全球月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以上。2024年7月22日全球日平均气温创下17.16摄氏度的新纪录。

  此外,2024年全球除极地海域外的年平均海洋表面温度达到创纪录的20.87摄氏度,比1991年至2020年平均水平高出0.51摄氏度;大气中水汽含量也达到历史新高,比1991年至2020年平均水平高出约5%。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说,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地表和海洋表面温度急剧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该机构监测显示,2024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均达到创纪录水平,分别为422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和1897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此外,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NSO)的演变等因素也导致了2024年的温度异常。

  2024年6月3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人们经过被洪水淹没的街道。新华社发(阿吉特·佩雷拉摄)

  极端天气加剧造成多重威胁

  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正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影响。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气候科学家尤利恩·尼古拉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温会直接导致热浪、干旱和山火等灾害,并还会通过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引发更多极端降水事件。

  2024年,欧洲是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在夏季期间遭遇持续高温,一些地区气温屡创新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希腊遭遇了约9500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近4.45万公顷。

  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指出,2024年创纪录的全球气温直接推动了暴雨的频率和强度。在这份报告研究的16起洪灾中,有15起与气候变化引发的异常降雨密切相关。报告另外研究的20多起天气事件导致至少3700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高温也对生态系统和环境平衡造成了深远破坏。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专家2024年5月发出警告说,由于海洋温度创新高,全球珊瑚白化现象范围正在扩大,且程度加深。

  2025年很可能不会成为最热年

  尼古拉斯表示,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化,全球气温短期内会有所回落,2025年全球平均气温预计不会比2023年和2024年更高。

  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预测显示,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可能性超过50%。尼古拉斯解释说,2023年和2024年由于强厄尔尼诺现象,赤道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高于平均水平,推动了全球气温上升。然而,厄尔尼诺现象是短暂的,它会持续几个月后转向拉尼娜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赤道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低于平均水平,从而对全球气温产生制约作用。

  尼古拉斯说,目前ENSO指数处于中性状态,全球气候处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转换中间阶段”。他同时强调,尽管2025年全球平均气温很可能不会超过前两年的水平,但长期来看,全球平均气温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处于创纪录的水平。

  “2025年仍有可能是近年来最热的年份之一。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将继续加剧。”尼古拉斯说,气温的每一点微小上升,即使是零点几摄氏度,都可能引发更为严重且广泛的环境连锁反应。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尽快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5年新年致辞中也指出,“我们刚刚经历了10年致命的高温”。他敦促各国在2025年大幅减少碳排放,“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 相关阅读
  • 韩正会见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1月11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  韩正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英关系,此次双方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和斯塔默首相会晤重要共识的具...

    时间:01-11
  • 美国加州山火已致至少11人死亡 应急部门为误发疏散警报致歉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截至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的多起山火已造成至少11人死亡,其中两起大火火势得到部分控制。洛杉矶消防局局长抱怨消防员人手不足,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则因自动警报系统误发疏散警报引发...

    时间:01-11
  • 残垣断壁、末日场景……记者现场实拍洛杉矶山火最严重受灾区域

      自本月7日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多地连续突发山火。强风助推下,县内有多场大火持续燃烧。洛杉矶县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县,约有1000万居民。当地官员证实,已有超过1万栋建筑物损毁。新华社记者在山火最严重区域之一...

    时间:01-11
  • 极速掠影|60秒带你看格林纳达

      位于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最南端的格林纳达是一个岛国,面积344平方公里,人口约11万。  格林纳达拥有加勒比地区特有的热带海岛风光,盛产肉豆蔻等香料和热带水果,被称为“加勒比香料之岛”,旅游业是其...

    时间:01-11
  • 洛杉矶山火已致至少11人死亡 逾1.2万栋建筑损毁

      新华社洛杉矶1月10日电(记者高山 谭晶晶)美国洛杉矶地方官员10日说,该地区持续山火已造成至少11人死亡,超过1.2万栋建筑物损毁。目前仍有多处山火蔓延,其中规模最大的伊顿和帕利塞兹两处大火仍在东西两侧肆虐...

    时间:01-11
  • 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两份报告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消息,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相关决定要求,2024年12月31日,我国如期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和《...

    时间:01-11
  • 安哥拉暴发霍乱疫情 已致12人死亡

      新华社罗安达1月10日电(记者吕诚成)安哥拉卫生部10日宣布该国暴发霍乱疫情。卫生部当日晚间发布的通报说,自该国去年12月31日报告首例出现症状的患者以来,此轮霍乱疫情已致12人死亡。  通报数据显...

    时间:01-11
  • 旅澳大熊猫“星秋”“怡兰”逐渐适应新家

      2024年12月抵达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中国大熊猫“星秋”“怡兰”正逐渐适应新家,将在1月晚些时候结束隔离,和公众见面。  记者:章建华  报道员:张娜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时间:01-11
  • 韩国坠机黑匣子在飞机撞毁前4分钟停止记录

      新华社首尔1月11日电(记者陆睿)韩国国土交通部下属航空铁路事故调查委员会11日说,务安坠机事故飞机的黑匣子在飞机撞毁前4分钟停止记录,导致部分记录缺失。  韩国航空铁路事故调查委员会表示,美国国...

    时间:01-11
  • 多家中国车企亮相2025布鲁塞尔车展

      新华社布鲁塞尔1月10日电(记者 潘革平)2025布鲁塞尔车展10日在布鲁塞尔会展中心开幕。比亚迪、上汽大通、红旗、小鹏、奇瑞、零跑等十余个中国品牌携新车型、新技术参展,并就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等趋...

    时间:0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