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通讯丨“我们应该多走动”——格陵兰岛旅游业界期待更多中国游客到访

2025-03-30 10:27:1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格陵兰岛努克3月29日电 通讯|“我们应该多走动”——格陵兰岛旅游业界期待更多中国游客到访

  新华社记者张玉亮 郭爽

  “我们应该多走动!”连日来,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多名旅游业界人士向新华社记者表示,欢迎并期待更多中国游客走进这片北极冰雪之地,领略冰川、冰盖、极光与因纽特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是3月20日拍摄的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首府努克景色。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我喜欢中国游客”

  “鲸鱼!”在格陵兰岛知名旅游城市伊卢利萨特,游船船长阿普特西亚克·加布里埃尔森用字正腔圆的中文说出这个词。“这是中国游客教我的。”

  加布里埃尔森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家族旅游公司,拥有3艘游船,他也在父母的公司工作。伊卢利萨特以世界自然遗产——冰峡湾闻名于世。每年夏天,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来到这个位于北极圈内的小镇,乘船观赏迁徙来此的座头鲸等大型鲸类,欣赏在海中相互碰撞的冰山,体验极昼下的“午夜太阳”。而冬天,这里也不缺乏美丽景致:白天可以乘坐狗拉雪橇驰骋荒原,晚上则有机会欣赏绚丽极光。

  加布里埃尔森告诉记者,他对中国游客的印象很好。“我喜欢中国游客,他们非常热情,和因纽特人一样。我们长得像、性格也像。”他介绍说,生鲸鱼肉是一种传统的因纽特食品,一名中国游客向他推荐用酱油配生鲸鱼肉,他一试,发现非常可口,从此酱油成了他们家吃生鲸鱼肉的“标配”。

  3月18日,人们乘坐飞机抵达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首府努克。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我们应该多走动!”

  格陵兰岛中部的南斯特伦菲尤尔是距离格陵兰冰盖边缘最近的城镇之一。在当地工作多年的向导凯尔·温特告诉记者,近年来,到这里探访的亚洲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逐年增多。

  南斯特伦菲尤尔曾是格陵兰岛重要的航空枢纽。这里旅游资源很丰富,只需驱车半个多小时,就能从小镇抵达格陵兰冰盖的边缘,展开一场“攀冰之旅”。作为地球上仅有的两块永久性冰盖之一,格陵兰冰盖保存着地球数万年的气候记忆。这里还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4000多年前,因纽特人就在这冰与海之间狩猎,留下了丰富的人类历史遗迹。

  温特与记者分享了一些与中国游客“打交道”的经历:“离开城镇后就没有手机信号了,不少中国游客会有些焦虑,但当他们看到冰盖时,兴奋之情往往溢于言表。他们喜欢与我合影,分享家乡的照片,还会告诉我怎么拍照更‘上相’。”他表示,自己很喜欢与中国游客交流。

  “我们应该多走动!”格陵兰岛旅游局国际事务部旅行贸易与市场营销经理伦纳特·奥尔森与记者分享他2017年在上海留学的经历时说。当他漫步外滩,看着浦东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感到非常震撼。学校里美味可口的中式菜肴也让他印象深刻,他尤其喜欢吃番茄炒蛋。

  “中国和格陵兰岛是如此不同。不少格陵兰人去中国,领略了中国文化和美食的魅力。我们也希望更多中国游客来格陵兰岛,看看这里独特的极地风光和因纽特文化。”奥尔森说。

  这是3月20日在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首府努克拍摄的海岸线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格陵兰岛欢迎中国游客”

  尽管许多中国人都知道格陵兰岛,但来这里探访的却并不算多。据格陵兰岛统计部门的数据,2023年,乘飞机入境的中国人不到500人,坐邮轮来游览的中国游客也只有1000余人。在这个面积逾216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大岛上,找不到一家中餐馆。

  “格陵兰岛热烈欢迎来自中国的游客!”格陵兰岛旅游局国际事务部负责人坦尼·波尔告诉记者,“许多中国游客被偏远且独特的目的地所吸引,他们乐于体验格陵兰岛令人叹为观止的冰山、迷人的极光、狗拉雪橇、皮划艇以及丰富的因纽特文化。”

  在波尔的印象中,中国游客乐于尝试。“他们对格陵兰岛的自然风光和本土文化表现出极大欣赏,并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波尔表示,目前格陵兰岛旅游局与中国的合作侧重于与旅行社和旅游产品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未来,该部门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旅游推介力度,让更多中国游客了解格陵兰岛。

  波尔告诉记者,现在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正在鼓励发展多元化产业,其中“无烟工业”旅游业因其污染小、产值高、带动就业多等特点,成为格陵兰岛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更多旅游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希望更多中国游客来到格陵兰岛,领略极地的神奇,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安详,探索原始的自然风光。”

  3月22日,在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迪斯科湾,一只海鸟从冰山旁飞过。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这是3月22日在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迪斯科湾拍摄的冰山。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3月21日,在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中部的南斯特伦菲尤尔附近,一名男子在拍摄冰盖。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 相关阅读
  • 缅甸地震救灾丨中方救援队救出一名老人 13名中国公民受伤

      新华社内比都/昆明3月30日电 当地时间3月30日5时(北京时间6时30分),经过连夜紧急救援,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会同当地救援力量,在缅甸首都内比都欧达拉蒂利医院的废墟下,救出一名已被困近40小时的老人。据了解,这是...

    时间:03-30
  • 现场直击丨中国蓝天救援队在曼德勒救援中遭遇余震

      当地时间30日下午,中国蓝天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市开展救援工作时遭遇余震。  记者:张东强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时间:03-30
  • 巴拿马纪念华人抵达171周年

      新华社巴拿马城3月29日电(记者许咏政)纪念华人抵达巴拿马171周年活动28日在巴拿马运河畔的中巴公园举行,巴方多位议员、市长和华侨华人代表等出席活动。  巴拿马省省长科雷亚在活动中表示,自1854年...

    时间:03-30
  • 现场直击|胞波携手 搜救生命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3月30日电 现场直击|胞波携手 搜救生命  新华社记者蒋超  “来了100多名志愿者,陆陆续续还会再来人。加油!”30日一早,在地震受灾严重的缅甸曼德勒市,华人青年志愿者杨...

    时间:03-30
  • 13名中国公民在缅甸强震中受伤

      新华社仰光3月30日电(记者黎广滔)中国驻缅甸大使馆30日确认,13名中国公民在缅甸强震中受伤。  截至北京时间30日11时,使馆共接收处置数百起中国公民求助,协助数十人找到失联亲友。目前使馆确认地震...

    时间:03-30
  • 特写丨云南救援医疗队在缅甸内比都救出1名幸存者

      新华社内比都/昆明3月30日电 特写|云南救援医疗队在缅甸内比都救出1名幸存者  新华社记者庞明广 丁怡全  当地时间3月30日5时(北京时间6时30分),经过连夜紧急救援,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会...

    时间:03-30
  • 新华社消息丨联合国紧急拨款500万美元用于缅甸地震救援

      编导:张艺缤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时间:03-30
  • 记者手记丨缅甸地震重灾区的难眠夜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3月30日电 记者手记|缅甸地震重灾区的难眠夜  新华社记者张东强  30日凌晨3点多,又一次余震袭来,房间内的桌子被震得吱吱作响。这是抵达此次缅甸地震重灾区之一曼德勒...

    时间:03-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