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申遗十几亿花得值

申遗专家:申遗十几亿花得值

2010-08-11 08:04:18

  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详解

  申遗十几亿资金花在哪里

  文/本报记者邱敏

  随着“中国丹霞”地貌成为中国的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一时间中国又掀起了“遗产热”。根据建设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而各地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已经排队到下个世纪。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在申遗上的花费可谓不遗余力:“中国丹霞”申遗牵头的湖南崀山所处的新宁县,为这一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而其2008年的财政收入才刚刚突破2亿元。“中国丹霞”六地共为申遗花费十几亿元。

  这些高达十几亿的巨资究竟花到了哪里?政府一掷千金冲动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成为世界遗产之后伴随的门票涨价潮又如何解读?本报专访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

  十几个亿申遗值不值

  成为世界遗产后,旅游带动GDP的神话,一直为每个申遗的政府津津乐道。

  平遥古城1997年申遗成功,旅游门票收入从1997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从12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7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0.96%增长到2008年的13.91%。

  而云南丽江1997年申遗成功,三年后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13.44亿元。

  然而,并不是每一种成功都可以复制,最近,有媒体曝出贵州省荔波县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但该县因申遗而欠下2亿多元的债务。

  记者:您曾经说“中国丹霞”申遗大约花了十几个亿,具体花在了哪些方面?

  彭华:我没有作过详细统计,这个数据是我根据各提名地的报告数据粗略计算的,但比较接近事实。综合来看,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笔大钱是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改线和扩建、景区“三线下地”和卫生设施等。

  第二笔大钱是配套设施建设,如博物馆、游客中心、管理中心、监控中心、各种监控设施(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地质灾害、森林防火、旅游点监测)等。

  第三笔大钱是景区综合治理,如拆迁景区不合理或有碍景观的建筑和各种服务设施,搬迁核心区不适宜发展或有碍发展的村庄,景区内设施和村庄的整治改造等等。

  此外,还有几笔小钱,申遗过程中,景区内步行道修整、改造、新建,观景台、服务点、标识系统的新建和改建,还有基础研究、规划编制、研讨会、论证会、国际咨询、公共活动等费用。

  记者:您认为这些钱花得值,能说说花得值的理由吗?

  彭华:我说花得值,是从几个方面来理解的,首先,我们的提名地各自的发展基础不同,但与遗产地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花钱是为了申遗的需要;其次,投资项目考虑了以后的发展需要,利用申遗实现一步到位;第三,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包括遗产地内的村庄和民生问题,在申遗过程中得到解决;第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配套项目被同步解决。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相关阅读
  •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

    嵩丘云 申遗项目——嵩岳寺塔  据中原网8月1日讯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  刚刚来自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消息,中国登封“天地之中&rdq...

    时间:08-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