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一名教授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
200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晓林主持的《“十一五”武汉市信息化建设规划思路》研究项目接受专家鉴定。
鉴定委员会中,武汉市政策研究室主任曹裕江是其中一名成员。而几年前,曹裕江曾是该院原副院长马彦琳的弟子。此后,该项目顺利通过鉴定。
华中科技大学一名已毕业的博士生介绍,相对于那些非定向的博士而言,博导们更喜欢带定向、委培的在职博士。
该博士生介绍,非定向的博士,课题经费、出差参加学术会议,费用都得导师承担。除此,导师还得给他们发放生活补贴。
“在非定向博士生身上,导师们基本赚不到钱。”上述博士说。
与非定向博士不同,在职的定向、委培博士生,基本不需要导师承担以上费用,因需缴纳高额的学费,导师能获得可观的指导费。
“指导一个这样的博士,一个导师可以获得1万元左右的论文指导费,指导硕士则有一两千元的指导费。”华中科大一名要求匿名的教授说。
该教授还介绍,“有的官员和企业老板,还能直接给学院和老师带来科研项目和经费。”
“最有钱的学院”
此次清退研究生中,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最多;而企业高管、官员入学会缴数万元学费
9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张培根表示,此次清退的研究生中,管理学院的学生最多,“张金隆可能有点不方便接受采访”。
在华中科技大学内,该院被称为“最有钱的学院”。该院新建的办公大楼,也被称为校内最高档的办公楼。
9月16日,该学院一楼大厅内,摆着四五个其他高校和企业送来庆祝该院建院30周年的鼎。其中一只鼎上,刻着“财运”两字。四楼大厅里,一个精美的屏风上,牡丹怒放。花上绣着四个鲜红的字:荣华富贵。
记者了解到,收取高额学费,成为高校各学院愿意大量招收在职硕士和博士的最大冲动。我国现行政策,定向、委培生的培养费用一般由委托单位负责。一般企业高管和官员都会缴纳数万元学费。
2004年9月6日,荆州市政法委书记张其宽一次性缴纳了3万元学费;武钢实业公司原宣传部长何慕彦,一次性交费47500元。将被清退的博士生金凌志,虽是该校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也缴费23000元。
被清退研究生中,缴费最多的为2001级博士生黎全,缴费50800元。
“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很多,但学院经费相当部分靠招生收费。”该校一名博导称。
未经华中科大校方证实的消息称,对在职就读人员的学费,学校与学院按4:6的比例分配。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称,官员以不菲的学费买博士帽,而大学以卖学位换取资源,是典型的权钱交易。
“此次公开清退名单,无疑让很多官员和企业高管面子上很难看,但这证明华中科大在严把教育质量关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该校一名教授说。
该教授称,将无法完成学业的名人、官员和企业高管的名单对外公开可能会影响此后招生,进而影响校方经济利益,还可能得罪一些有权势的人。
9月13日,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受访认为,华中科大此举有助于培养真正有思想和学术的研究生。
9月16日,华中科大管理学院院长张金隆拒绝了采访。
清退是否彻底?
该校公共管理学院一副院长表示,被清退的学生可以申请再次延时,学院将尽力争取
据华中科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冯征介绍,此类清退工作,华中科技大学近年来一直在做,国内很多高校也在做,是一个惯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