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opao:经历各种失败,决心下重本用FANCL(注:护肤品品牌)抗痘系列。小田说,大学里的艺考老师喜欢长一点痘痘、笑容很灿烂的考生,认为这样很青春。我真心感谢大学老师的各种癖好啊!
关键词自己炒自己
捧着手机在网上直播赶考经历
中学时就已经在三个网络电台客串过主持人的淮北男生张晨星,讲起话来已经很有些播音腔的味道了:“第一天到北京就赶上下雪,地铁真不是一般的挤,车真不是一般的难打。”
情人节晚上,一直忙着赶场考试的男生张晨星和几个同学忙里偷闲,到保利剧院看了一场赖声川的音乐剧《弹琴说爱》。这天,他刚刚完成了复旦大学的初试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复试。到现在为止,张晨星已经报考了全国的六七所高校,而他的第一目标是“心里一直都顶礼膜拜”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在他的个人博客页面上,一个网址后面写着“晨星传媒”四个字。张晨星说,这是他小学五年级起和几个朋友一起做的网站。随着个人的成长,网站的内容也不断变化,心情独白、原创歌词、学习资料都曾经被放上网站。一直到高三,因为实在没时间打理,暂时停止了更新。
和张晨星一样,跟网络世界一起成长的90后考生们能够熟稔地运用各种新媒体,有些孩子已经开始尝试利用这些新媒体来推广展示自己。
“最开始我把自己翻唱的歌传到音乐网站上去,真的有人会听,看到有人评论,我就觉得特开心。现在我开始尝试自己写歌,然后录下来上传,虽然只有一两首,但是已经有一些网友经常来听我的节目了。”个头儿不高、身材瘦削的黑龙江考生王琨说,“就算考不上理想中的学校,但我觉得至少在可预见的几年内我是不会放弃这方面梦想的。艺人未必都是科班出身,从网络上红起来的也不少,只是路难走一点而已。再说,科班出身的也未必都能红,每一届那么多毕业生,最后真正能成星的也是少数。”
在报考现场,偶尔还能看到捧着手机在网络上直播赶考经历的考生。一名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刚出考场,就把自己印象深刻的题目发到了微博上。
关键词“招生广告”拼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