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抱着昏昏欲睡的孩子心痛不已

住院期间,家长曾询问她们服药自杀的原因。据几个女孩介绍,当天她们曾经因相互之间关系的疏密度发生争议,后来决定以服药自杀的方式考验彼此。
新闻链接:4名五年级女生相约求死 服100片安眠药考验友情
四个女孩的确“很傻很天真”,也许又有人在背后嘀咕“90后脑残”,但如果没有“脑残”的存在,就不会发现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女孩口口声声的“考验彼此”,考验的到底是谁?
让人惊愕咋舌的举动仅仅被几个女生解释为“疏密度发生争议”,何为“疏密度”,什么叫“争议”,无非是A和B最近走得太近了,疏远了C与D云云,这些细节报道中没有说,事实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四个女生羞于说出口,二是记者不愿提及那些琐碎,因而一概称之曰“疏密度发生争议”。这里便可以看出一些隐匿的心理活动了——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事实”值得一提,琐碎到可以被忽略。然而就是这样那样的琐碎原因,四个女孩选择了自杀!这样的非常规逻辑让人无法回避。
对四个女孩来说,友情可以伟大到“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不是战争年代,也不是世界末日,这般“伟大”又从何而来?笔者以为,她们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扭曲,她们在做出“自杀”这一决定时,脑子里没有家人没有自己,只有空洞的“友情”。记得我在上学时,也曾经觉得友情如何如何令人喜悦,认为“回家”是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我想问问,为什么在她们心中,友情高过亲情?同样的问题,我也想问问她们的父母。问问跑到医院痛哭流涕的你们,有没有给她们一个温暖的家?你们是不是忙于工作而疏于与孩子交流?你们了解她们和朋友相处如何吗?她们愿意与你们分享生活中的小秘密吗?你们给她们的所谓亲情的关怀超越了友情的分担吗?你的孩子也会觉得“回家”索然无味吗?
报道称四个女孩一共服用了100颗安眠药,这100颗安眠药得来却全不费功夫,街边药店交钱就给,如果四个女孩就此一命呜呼,药店辩解称其不是“杀手”,有人会质疑吗?药店交钱就给的现象十分普遍,“阿莫西林”之所以常被视为“常用药”,就与药店的随意出售不无关系。照此,安眠药“交钱就给”的现象发生也不在“意料之外”,药品出售监管上的缺位随时有“害死人”的可能。期待着有一天,安眠药随意出售能够成为“意料之外”,才是药品监管经受住了“脑残”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