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日内,卫生部频频出击。五一前放出消息,要下定决心在本年底实行“办领驾照要填写捐献器官的意愿登记”,五一那天又在全国正式实行了公共场所“禁烟令”。
禁烟当然有理。据资料显示,中国的吸烟人群超过美国的总人口,占世界烟民的三分之一,我国有着庞大的烟草消费市场,几乎占了世界烟草消费市场的一半,当真是世界烟草看中国。如果这些数据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每年吸烟致死者超过一百万人,因为二手烟致死的超过十万人。专家预测,再不严加控制,20年后吸烟致死者每年要超过350万人。
然而禁烟令易颁布,难的是“执行”效果,这比剿匪还难。一会儿文斗武斗,一会儿维持着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的暂时性表面和谐。难道禁烟的最后胜利,也得走群众路线,靠“内应”、“起义”、“招安”?这事儿还真是不好说。
中国控烟之难,难在三道坎儿。
第一道坎儿,是国人的习惯。中国人的抽烟历史,有两种说法,一曰在“明朝”,但唐朝刘禹锡的“马鞭烟袋细细通”岂不更早?一曰在汉朝,《昭君出塞》图上的随行官员有的背着装烟袋子。迄今为止,中国人的抽烟历史仍是悬案疑案,但中国有着悠久的抽烟历史和抽烟文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饭后一支烟,赛似活神仙”、“烟酒不分家”,身边多数男人有这样的嗜好,于是,他们在家里抽、公共场合抽,男孩儿们也跟着学抽。朋友之间,别人抽,你不抽,是不合群,会被讥笑嘲笑,拒绝朋友递来的烟,是看不起人,不礼貌。
烟龄低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五一那天,儿子和小学同学外出聚会,回来后说他们同学中有两人抽烟了。我听了觉得又惊又怕,这些孩子们都曾经是我的学生,三年前,他们还在小学,一个一个还是乖宝宝的模样,今年才十五岁,怎么就抽烟了呢?
第二道坎儿,谁来监管、制止、举报在公共场合的抽烟者。虽然公共场合都取消了抽烟区,有的还设立了“禁止抽烟”的警示语,火车站的候车室相对来说容易监管,但有些公共场合,比如网吧、饭店、超市、公园,谁来监管和制止呢?网吧老板和饭店服务员是不会这么干的,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得罪客人就等于得罪财神,举报在这个时候形同虚设,同桌吃饭的都是朋友,你对抽烟者再深恶痛绝,会抗议,但谁会举报呢?
第三道坎儿,冲不破利益关,禁烟令更像是个笑话,中国控烟就永远是雷声大雨点小,禁烟,不过是隔靴搔痒的无聊举动罢了。这是一道最难迈过的被庞大的税收额堆砌起来的坎儿,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可观的烟草业利润,正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中国控烟,最直接最有效最关键的做法,不如来控制中国烟草业的发展。
但可笑的是,我们时不时地还会听到——某地某学校被某烟草公司冠名了这样的新闻报道。(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