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晶说:“三峡工程对自然的影响不等于破坏,我们完全可以在有三峡工程这个新的条件下,进行生态设计,构造新的生态系统。即使人类不去影响,自然界也会发生自身变化,比如自然条件诱发的滑坡堰塞湖,也会对河流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遵循规律的情况下去改变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更和谐,使生活更美好。正是人类这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才有今天的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
曹广晶说:“对待三峡工程既要全面客观评价,又要看大局。上游三峡水库移民的搬迁,是为了下游数十倍人民防洪的大局,为了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工程的建设,有些改变是必然的,也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关键是利弊权衡。现在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但若是因此而否定三峡工程,那就错了。”
■文/新华社记者
刘紫凌沈翀冯国栋
旱情快递
淮河下游断流洪泽湖水位再创新低
新华社电今年以来,江苏全省降雨较少。目前,全省部分地区旱情已达60年来最严重程度,一些湖泊干涸,淮河下游断流,太湖和洪泽湖的水位处于历史最低水位。目前除局部地区外,全省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还未受到严重影响。水利专家认为,如果旱情持续,即将到来的夏种将面临用水难题,对航运也将产生较大影响。
记者从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获悉,截至25日8时,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平均水位为12.14米,接近死水位,在老子山等四个站点水位比24日下降0.02-0.03米,再创新低,已接近死水位。
淮河今年以来基本上一直断流,沂沭泗河长期断流。在最新的水情报表上,洪泽湖总入湖流量为0,总出湖流量为114立方米/秒,这使洪泽湖在老子山等四个站点水位下降0.02-0.03米。
记者从淮安市气象部门了解到,今年3月份以来,全市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四到六成,洪泽湖区域的盱眙、金湖、洪泽等地已达到中等程度气象干旱。
“这是江苏省多年来最严重的旱情,部分地区达60年罕见。”江苏省防办副主任宋玉对当前全省严重旱情十分忧虑。
泄流抗旱丹江口水库加大下泄流量
新华社电(记者吴植)受特大旱情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已持续低于死水位数米,但仍加大下泄流量以缩小汉江流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的用水缺口。25日8时,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达706立方米/秒,较前日提高约200立方米/秒。
汉江流域中下游为我国农业大省湖北的水稻主产区,当前正值中稻抢插的关键时期,但由于持续干旱缺水,水稻插秧困难。若错过农时,农业生产将遭受严重损失。为此,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与长江委防办紧急会商后,作出让丹江口水库加大下泄流量的决定。
记者从湖北省丹江口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丹江口水库于24日10时30分开始,将下泄流量由原来的508立方米/秒逐渐调控至650立方米/秒,25日早晨的下泄流量又有进一步增加。(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