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仍在持续,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严重,农业、渔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等都遭遇困难。各地加大投入,全力组织人员抗干旱、保民生。
预计至5月底,长江中下游地区难现明显降水
据中央气象台26日发布,除新疆北部、河北北部、北京、云南等地出现分散性阵雨外,我国大部依旧雨水稀少。
气象专家分析,目前正经历严重气象干旱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前气象干旱仍将持续或发展。
今年3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较常年同期偏少50%,为近60年来历史同期最少;加上气温偏高,致使上述地区出现严重气象干旱。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提醒说,据目前的预报,至5月底,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不会出现明显的降水,而且未来气温较高,旱象有可能进一步抬头。
旱情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影响
每年的5月20日,是湖北龙感湖开湖捕鱼的日子。但眼下,看不到往年渔民出湖打鱼的忙碌景象,一千多只渔船静静停靠在港道两边。随着旱情持续蔓延,本有12万多亩水面的龙感湖“缩水”到只有1万多亩,休养生息两个多月的大湖不能按期开湖,被迫延长禁渔期。
从去年10月下旬至今,湖北省66个县市的降雨量为近60年来最少。
洪湖正遭遇七十年一遇的干旱,湖底大面积干涸开裂。据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洪湖生态湿地恢复至少需要10年时间。
26日8时,随着三峡水库补水效益逐步显现,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达到18.89米,比一周前上涨了1.39米。不过,鄱阳湖水位仍严重偏低。据了解,以往丰水年份,鄱阳湖的最大水域面积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但今年却一度缩至400多平方公里。
江西省渔政部门表示,今年,鄱阳湖渔民将面临渔业捕捞急剧减少的局面。
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介绍,鄱阳湖严重缺水,湖区水生植物生存空间大面积缩减,沉水植物将遭遇灭顶之灾,如白鹤越冬喜食的重要食料马莱眼子菜和苦草,没有水就不能萌发生长。
农田受灾,灌溉、饮水出现困难
“如果再不下雨,村里500多亩田的秧苗都要枯死了。”湖南龙山县白坪村村民李道德,无奈地望着自家的田地——水渠干涸,已插秧的农田,泥土也已经裸露,水深不足1厘米。
据湖南省防指介绍,今年以来(截至5月23日),湖南全省累计平均降雨301毫米,比历年同期均值591毫米偏少49%。截至23日,湖南全省有66万人、12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在华容县城,14万居民饮水仍靠从长江提水解决,辰溪县26个乡镇的大多数村已无水可抽。
据湖北省民政厅通报,目前干旱已造成全省87个县(市、区)989万人、1800万亩农作物受灾。十堰市已有61个集镇供水工程出现水源短缺,占供水工程总数的一半。
今年以来,太湖流域降雨持续偏少,至5月24日累计降雨仅179.20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
各地全力抗旱,水源趋紧等因素加大抗旱难度
从4月底开始,湖北即全力投入抗旱。目前,全省参加抗旱的干群超过200万人。人力抗旱、工程调水、人工增雨,“组合拳”之下,全省累计灌溉农田1135.7万亩,超过60%的农田得到有效灌溉。
目前,湖南54个县(市、区)已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13个县(市、区)共开展60余次人工增雨作业。
江西已投入抗旱人员78万人、抗旱资金2.12亿元,临时解决了11.23万群众饮水困难。
为满足地方用水需求,太湖流域管理局不断加大从长江引水力度,从望虞河日均入湖水量保持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