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络上对“京沪高铁运营一个月的上座率107%”是否属实的质疑,昨日,铁道部相关人士回应称,上座率超过100%并不一定超员,并公布了铁道部列车上座率计算办法。
网友质疑
高铁上座率达107%?
前日,铁道部网站发布消息,截至7月31日,京沪高铁运营一个月以来,共开行动车组列车5542列,日均179列;运送旅客525.9万人,日均17万人,平均上座率107%。
网友“JungleGym”发微博称,我每次坐高铁(次数不下50次)都有空座,沪宁高铁也是周末高峰时段才会满员。我从未见过车厢里有站的乘客,不知107%数据从何而来?
网友“来看看123”说,“看到这个消息着实让我吃惊,不知道这个‘平均上座率’是如何计算的?我在7月26日乘坐G124次列车时看到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二等座车厢里最多不会超过30%的座位上有人坐,一等座人更少,商务座只有3个座位有人。”
铁道部回应
上座率超100%≠超员
据人民网报道,铁道部回应称,“列车上座率”是指购票上车的旅客人数与列车定员的比率,反映了列车席位利用率。高铁列车中途停站,旅客有上有下,席位是可以复用的,所以上座率超过100%并不一定超员。
去年,外界也有人质疑,铁道部关于“平均上座率”的数据与乘客的感受有差异。当时,铁道部解释说,中国铁路运输统计已经信息化,每一趟列车的旅客购票人数是计算机统计生成的,准确可靠。旅客之所以对上座率高低的感受不同,主要是由于每日、每月、每年的列车上座率是一个平均数,而每一趟列车的上座率是很不均衡的。
据媒体去年报道,针对一些旅客反映的沪宁高铁上座率如此之高,为什么自己乘坐时车厢常常很空的质疑,铁道部相关负责人曾分析说,首先,列车上座率是一个平均数,不同时间的列车上座率很不均衡;其次,高铁车票销售时,不会在首发站把所有车票销售一空,会为中间车站预留一些席位以保证公平,因此也会出现上车后发现空车厢的现象。
-链接
铁道部公布上座率计算公式
列车上座率=购票上车的旅客人数/列车定员
铁道部举例解释:以CRH3C型动车组为例,该车定员556人,如果开行上海至南京直达列车,在上海有480人购票上车,上座率为480/556=86%。如果不是直达列车,该车在上海有480人上车,在苏州停靠时下车400人、又上车100人并坐到终点,尽管到南京站时该车仅有180人,但是该趟车的上座率应计算为(480+100)/556=104%。
备注:由于高铁列车中途停站,旅客有上有下,席位是可以复用的,所以上座率超过100%并不一定超员。
-专家观点
“铁道部统计数据不客观”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铁道部算法有问题,其中有水分,不客观。从经济角度来讲,其上座率与票款收入也不对称。同样,也会让乘客产生误解。“107%的上座率听上去挺唬人,但是实际上没数据上那么多人。”
叶青提出,应该统计列车的有效上座率。具体公式为:
有效上座率=有效里程数/座位里程数。
备注:有效里程数:该座位有人乘坐时列车行驶里程数;座位里程数:该座位空置或有人时列车行驶里程数。有效上座率不会超过100%。
举例:按照铁道部的举例,如果开行上海至南京直达列车,在上海有480人购票上车,上座率为480人×300公里/556人×300公里=86%。
如果不是直达列车,该车在上海有480人上车,在苏州停靠时下车400人、又上车100人并坐到终点,到南京站时该车仅有180人。则该趟车的有效上座率=[(400人×100公里)+(80人×300公里)+(100人×200公里)]/556人×300公里=50.36%。